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地方高校整體轉型背景下重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人力資源管理時間:瀏覽:

  摘 要 作為吉林省首批整體轉型試點院校,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提出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基本框架,探索踐行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推進模式:產教融合,調整應用型學科專業結構;依托聯盟,構建多元主體育人機制;協同育人,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能力導向,重構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多元評價,構建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校企聯動,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模式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吉林省地方高校轉型改革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關鍵詞 地方高校;整體轉型;人才培養體系;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論文

  2014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進一步明確要求:“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轉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對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途徑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成為吉林省首批整體轉型試點院校,并牽頭成立了“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聯盟”。學校以理念轉變為先導,以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以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為突破口,探索實施了與應用型要求相適應的“深度產教融合,全面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體系,在吉林省地方高校轉型改革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一、重構人才培養體系是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的根本與核心

  (一)整體轉型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然階段

  學校實施“整體轉型”既是在已有轉型實踐邏輯上的延續,也是順應應用型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之舉。從實踐邏輯上看,轉型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行模式以及觀念制度的轉變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大眾化組織轉型、質量提升轉型和結構優化轉型三個時期,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屬于結構優化轉型,其實質是轉型進入攻艱階段,地方高校面臨結構性矛盾、深層次問題時,從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師資隊伍、科學研究、辦學條件、學校文化等方面進行的結構化調整[1]。

  從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應用型高校以1999年以后新建本科院校為主,目前,“地方高校的數量與就學人數占全國總數的90%以上,成為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2]。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內涵式發展階段,應用型教育質量提升關乎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成敗。而整體轉型是地方高校推進應用型教育發展的有力舉措,它通過協同高校結構、規模、質量、效益有機發展,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改變傳統教育封閉、粗放、資源投入型的發展模式,在完成自身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同時,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

  (二)人才培養體系重構是整體轉型的根本與核心

  人才培養體系,是指與人才培養相關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有機整體。人才培養體系具有育人的整體功能性、活動的序化性以及設計性和調控性[3],是地方高校整體轉型的根本與核心。

  說人才培養體系是根本,回答的是人才培養體系在地方高校全部轉型工作中的地位問題。“從根本上講,只有人才培養才是高等教育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是高等教育組織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根本標志”[4]。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一般屬性,地方高校與其他高校在教育層次、類型上存在差異,承擔的社會職能有所不同,但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是相同的。與人才培養職能相對應的高校工作是教學及相關活動,人才培養體系是結構化、體系化了的教學及與教學相關活動,它主要立足于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和教學、教學支持和保障三大體系[5],將彼此脫節、分離的微觀教學要素、步驟、環節從系統論和整體觀上進行把握,從而成為高校履行人才培養職能的具體抓手和路徑。

  說人才培養體系是核心,回答的是人才培養體系與地方高校整體轉型過程中其他工作體系的關系問題。如前所述,地方高校整體轉型帶來的改變不是局部的、零碎的,而是全局的、整體的,這意味著學校原有的管理體系、制度體系、教學體系、科研體系、教師發展體系、學生工作體系等等,都將以整體轉型為背景,重構各自的“新體系”。鑒于人才培養在高校中的基礎性地位,人才培養體系在上述各工作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各個工作體系在做好本系統工作的前提下,其工作目標也要圍繞人才培養體系、指向人才培養體系,一旦與人才培養體系發生沖突,則要服務并從屬于人才培養體系。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重構”不是對已有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全否定,而是按照整體轉型目標,對原有體系開展再建設,其中既包含對符合目標要求的已有工作進行總結、做好承續,也意味著對不符合目標要求的工作作出否定、開展創新[6]。

  二、地方高校重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容、方向與模式

  (一)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基本內容與方向

  應用型教育是高度跨界的教育,這一性質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要適應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職業要求,就必須通過與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高度融合的教育來完成培養過程,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從系統論視角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是學校系統中最核心、能動性最強的子系統,同時又是社會大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外部看,把社會系統的眾多元素和作用方式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作用性元素,即可以通過自身的政策、指令、要求和信息等來規定和制約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另一類是間接作用性元素,即通過自身的結構狀態、運行方式、發展程度、建設水平來引導和影響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和運行。第一類直接作用性元素有三種:第一種是國家戰略、國家規劃、國家政策法令等構成的國家層面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和規定,稱之為“國家需求”;第二種是地方戰略、地方規劃、地方政策等構成的地方層面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要求和規定,稱之為“地方需求”;第三種是市場變化、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等構成的市場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和規定性,稱之為“市場需求”。第二類間接作用性元素也有三種:第一種是來自經濟領域的變革和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和作用,稱之為“經濟影響”;第二種是來自科技領域的變革和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和作用,稱之為“科技影響”;第三種是來自文化領域的變革和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和作用,稱之為“文化影響”。上述兩類六種元素是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與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發生作用的樞紐和關節點,把它們看成規定和影響學校整體轉型發展的外部變量,要構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是這些變量綜合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

  推薦閱讀: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職人才培養的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淮南市| 高碑店市| 合作市| 秀山| 巴林左旗| 大安市| 龙州县| 盐城市| 武功县| 高台县| 抚远县| 新河县| 富宁县| 娄烦县| 大安市| 天长市| 南汇区| 罗城| 宁海县| 高尔夫| 胶南市| 克拉玛依市| 哈巴河县| 景德镇市| 临江市| 罗城| 巴林右旗| 大同县| 泸定县| 五原县| 安吉县| 汝城县| 宾川县| 定西市| 昔阳县| 怀远县| 大足县| 扎囊县| 历史|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