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抽樣人員是抽樣工作的具體承擔者,抽樣人員的自身素質及操作規范性直接決定著抽樣工作的質量。抽樣工作貌似只是簡單的技術操作工作,并不需很高的專業素質。事實上,抽樣人員要應對復雜的抽樣現場情況,要與受檢企業進行專業的溝通,要進行規范的抽樣操作。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標準、檢驗等知識的理論基礎。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規定,質量監督抽樣必須由兩名以上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有關規定,并經培訓考核合格具有監督抽樣資質的人員共同進行,抽樣人員可以是承擔監督抽查的部門或者檢驗機構的工作人員[1]。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雖然對抽樣人員的資質有明確的要求,但目前對于抽樣人員的培訓教育及考核發證工作相對落后,并沒有一套較為完整、科學的操作規范,不同地區、不同產品間也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方法。目前,食品檢驗機構己將抽樣工作納入實驗室資質認定考核,但對于由監督抽查行政部門承擔的抽樣工作就無從考核。部分承擔監督抽查的部門或質檢機構存在有指派沒有經抽樣業務系統培訓取得資質的人員參與質量監督抽樣工作的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抽樣工作的質量難于保證,影響了后續檢驗工作的正常開展,也給整個監督抽查工作留下了隱患。抽樣人員應該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培訓。
第一,行政執法基礎,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管理辦法。作為一項具體的行政行為,抽樣人員必須學習相應的行政執法知識,具備現場溝通及應變能力,保證整個抽樣過程符合法律及程序的要求。
第二,抽樣領域產品相關的產品標準、安全衛生標準及相關的技術規范,能清楚監督檢驗抽樣需收集的全部信息。了解一定的產品生產工藝,能辨識產品的屬性,正確適用產品的相關標準及技術規范。
第三,GB/T10111-2008《隨機數的產生及其在產品質量抽樣檢驗中的應用程序》及其他隨機方式及隨機數產生的方法標準,并能熟練掌握按照要求隨機取樣及封樣的操作技術,以及現場取證的關鍵節點。
第四,樣品的運輸及貯存要求,對于有特殊貯運條件的樣品能夠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保證樣品狀態的完好。另外,抽樣的相關法律、規范及標準不斷更新,抽樣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對取得資質抽樣人員后期還應不斷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繼續教育培訓以及抽樣技術的研討和經驗交流,保證抽樣人員能夠應對抽樣現場發生的各種問題。
隨機抽樣中,可采用的方法隨機數表、隨機數骰子、隨機數發生器以及利用撲克牌來確定隨機數。根據抽樣現場樣品的基數大小、堆放情況等因素確定抽樣方法。另外,樣品的種類、形態和包裝形式的不同,都可能存在不同的抽樣方法,部分產品還有專門的抽樣標準,抽樣人員應嚴格按照標準或抽查實施方案中要求的方法進行抽樣。
一般若標準或抽查實施細則沒有特別要求,均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在流通領域抽檢,樣品基數等于抽樣數量時,則全數抽樣;如有需要,還可采用系統隨機及多階隨機抽樣。而當監督總體單元數N較大,特別是總體的各組成部分單元之間的差異較大時,按要求應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然而在實際的監督抽樣工作中,當被抽樣產品總體量大,或受到時間、空間、環境等條件的限制,隨機抽樣的理論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首先,無法對被抽樣的產品總體進行有效的編號;其次,當被隨機產生的樣品剛好在抽樣總體堆的中間或者底層部位,要將樣品取出,對于抽樣人員和受檢企業都要耗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因而真正做到完全隨機抽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能簡單地完全歸咎于抽樣人員能力不高,責任心不強,未嚴格執行標準進行抽樣,隨意抽樣。其實,監督抽樣的目的不是為了確定產品總體的質量水平,而是為了在被抽查的產品總體發現不合格的產品,保證抽查樣品否定結論的正確性。抽樣人員在無法實現完全隨機抽樣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抽樣人員要避免在特性值相似聚集的樣品中抽樣;二是應盡可能可從監督總體中各個部位抽取,不要只集中在一個部位抽樣;三是要克服將個人主觀上的習慣帶到抽樣工作中,盡可能地符合隨機抽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