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人體內的造血組織,位于長骨的髓腔及所有骨松質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制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制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關鍵詞:骨髓,護理,血細胞,刊發醫學論文
骨髓是存在于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后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于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干細胞,這些干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于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細胞前體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紅細胞和白細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細胞。血流里的血細胞壽命短,常常需要不斷補充。為了達到及時補充的目的,作為血細胞前體的干細胞必須快速分裂?;瘜W治療(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療(radiation)以及許多其他抗腫瘤治療方法,都是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因而常常導致正常骨髓細胞受抑。骨髓抑制是化療最常見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應?;熀蠊撬枰种?主要表現為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大多數化療藥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較常見的藥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鉑、異環磷酰胺、長春堿類等。因粒細胞平均生存時間最短,約為6-8小時,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時間約為5-7天,其下降出現較晚較輕;而紅細胞平均生存時間為120天,受化療影響較小,下降通常不明顯。多數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見于化療后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并以白細胞下降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數藥如健擇、卡鉑、絲裂霉素等則以血小板下降為主。
大多數抗腫瘤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馬利蘭、環磷酰胺等均可致白細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導致血小板下降,并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可使全血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對腫瘤病人進行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并注意病人體溫變化,預防繼發感染,每周查血象1~2次,當白細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時需暫停給藥,給予補血藥,并加強營養。白細胞低于1.0×109/L時,需進行保護性隔離。對血小板嚴重抑制者不宜注射。注意防止皮膚破損,觀察皮膚有無瘀斑、出血點,有無牙齦出血、鼻衄、血尿及便血等癥狀。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傾聽病人的主訴,并盡力去除可能導致內出血的誘因。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觀察嘔吐物與大便的性質,對咯血及咳血病人要記錄血量及顏色。
許多抗腫瘤藥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最初表現為白細胞,尤其是粒細胞下降,隨著劑量的增加,血液中三種細胞成分均可受到影響,嚴重時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也有下降,甚至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
各種抗腫瘤藥物對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現的遲早、持續的時間并不相同。
如果是單純粒細胞受抑制,而干細胞未受到影響,血細胞成分的變化只有一二項,抑制出現較早,骨髓增生低下是暫時的,恢復也會較快。有些藥物對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出現雖然較遲,但程度較深,恢復緩慢,表明很可能影響了干細胞。有時在應用抗腫瘤藥物后,中性白細胞右移,這比常見的白細胞左移更嚴重,應加倍重視。
所以總結在日常的調護和防治方面的要點:
(1)并發骨髓抑制的患者往往情緒消極,不能主動配合治療,護理人員應盡可能多給予主動關心和照顧,常與患者交談,向其解釋化療后常見的毒副作用,消除由于骨髓抑制癥狀的出現所帶來擔心病情加劇的心理癥結,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使其順利渡過化療后骨髓抑制的難關。 (2)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加強營養對促進組織的修復,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毒、副反應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食品的調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營養知識宣教,多制訂合理的膳食計劃,為其提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禁食生冷、油膩、煎炸食品,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以減少肛周感染的機會。放療引起的腹瀉,宜進少渣、低纖維飲食,避免吃產氣食品如糖、豆類、鮮牛奶、碳酸類飲料。嚴重腹瀉時,要暫停治療并給予素膳或完全胃腸外營養。
(3)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一般情況較差,近期作過化療的病人應慎重。治療過程中給以必要的支持治療,可用生血藥、維生素等。如白細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70×109-50×109/L,應暫?;煛?蓱眯┝磕I上腺皮質激素。小量多次輸新鮮血。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輸血細胞和/或血小板。雌激素如炔雌醇、甲孕酮對骨髓釋放白細胞有刺激作用,對中等程度白細胞減少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
(4)嚴重骨髓抑制的病人應收入住無菌隔離室,采取嚴密的隔離措施。白細胞減少時常由皮膚和胃腸道中的病原菌引起感染,故對皮膚、口腔、胃腸道和會陰等部位應采取防感染措施,如食用消毒食物,經常清洗皮膚,做好口腔護理,并口服胃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等,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5)必要時及有條件者可行骨髓移植。從臨床護理中體會到,對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患者及時實施保護性隔離,加強護理觀念,做好心理及相應的基礎護理,聯合抗感染,升白細胞治療,使患者安全地渡過骨髓抑制的危險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