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是對有效提問教學法在線上教學中使用的個案研究,對在課前準備、課中應用、課后拓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及克服困難所用到的策略進行總結。研究發現,線上教學模式對促進有效提問教學法的實施有幫助,對課前師生交流、課堂小組互動、課后延伸提問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線上教學 有效提問 師生互助 個案研究
一、引言
提問是教師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被認為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智力活動,而有效提問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當前,我校數學組正開展“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那么,教師在線上教學中如何開展課堂有效提問呢?教師在線上教學中使用有效提問教學法時會遇到哪些挑戰?教師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呢?
二、教學模式及課堂設計
(一)有效提問模式
傳統的課堂提問模式是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結構,即發起—回應—評價。這種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話語,是正確答案導向型的課堂,以學生獲取正確知識為目的,既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也不能有效促進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因此,課題組改進了提問模式:發起—回應—促進思考(提示或鼓勵)—回應—促進思考(給足思考時間)—教師準備后續問題(幫助思考知識建構)。
(二)設計研究
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體系離不開師生、生生合作精心設計的優質問題,我們將設計優質問題的過程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線上教學中我們面對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課前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本節課中的一兩個焦點問題;二是線上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提問;三是線上課堂中如何生成優質問題。
三、個案研究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通過QQ作業系統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根據預習內容,設計一兩個焦點問題。共收到預習作業102份,26位同學的焦點問題涉及例7:已知a≠0,證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個根。例如:“為什么要假設方程有兩個根?”有76位同學的焦點問題涉及例8:已知直線a,b和平面α,如果aα,bα,且a//b,求證a//α。例如:“假設a與α不平行,如何推出矛盾?”也還有不少同學寫“完全看不懂例題”。這些情況都是因為本例題難度較大,學生應用空間位置關系不熟練,所以學生根本無法找到問題在哪里。通過線上交流,我幫助他們將問題梳理成三個:(1)反證法的證明步驟是什么?(2)直線a與平面α的位置關系有哪些?(3)如何推導出直線a與平面α相交?其中前兩個問題屬于概念認知問題,第三個問題是核心焦點問題。
經過和學生課前充分討論后,我將本節課的課堂核心焦點問題設置為四個:(1)例7中解方程得到x=ba能否說明有且只有這一個根?(2)如何推導出a與α相交?(3)在反證法的三個步驟中,核心步驟是哪一步?(4)上面題中得到的邏輯矛盾是什么?
相對于傳統課堂,線上教學中的課前預習準備有著明顯優勢,加強了師生課外互動,拓展了學習時間的維度,教師和學生可以同時、隨時交流,交流的方式也趨向多樣化,可以語音交流,也可以拍照上傳等。
(二)教學過程
有了這些課前準備后,課堂上我們的問題就變得明確。這節課被分成五個主要環節,課堂實錄如下表:
第一環節的情景問題的設計由小組合作回答。前期線上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A—F六個小組,在小組內討論問題。由于線上教學中所有學生共用一個討論區,小組討論最后演變成全班討論,課堂秩序雜亂無章。此時,教師無法引導學生討論內容,課堂失去了約束。吸取了前期的教訓,在本節課中,我將六個小組同學提前組成6個QQ群,每個群八九人,教師參與到每個群里,及時跟蹤了解討論情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討論結束后,教師指定一個代表在公共討論區發言。
第二環節中問題2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要證明唯一性,線上教學中采用點名的方式讓學生上“講臺”回答。學生1回答:“有區別,但是這里我們只求出一個方程解,所以也就是有且只有一個解了,后面可以無須證明。”教師肯定了學生認真思考的結果,指出確實只得到一個解。繼續促進學生思考:“教材中為什么還要專門證明唯一性呢?”經過思考后,學生2回答:“為了使結論更嚴謹,就像求曲線方程后,要檢驗說明。”這時公共討論區上,不少學生也給出類似回答。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在已知一個方程解的情況下去證明有且只有這一個解,該如何證明呢?”這個問題是為了問題3利用反證法證“有且只有一個”的命題做的鋪墊。
第三環節中采用點名方式提出問題4,幫助學生回顧舊知,為解決問題5做鋪墊。問題5包含利用公理2證明點P在交線b上,難度較大,所以我們仍然利用QQ群展開小組討論,然后每組選擇一個代表上“講臺”發言,其他小組在本組群內回應,最后由組長在公共聊天平臺提出問題。
第四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是生活中的反證法應用實例,以小組QQ群內討論為主,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在公共聊天平臺合作完成。
第五環節是學習體會交流,我設計了兩個部分:一是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二是限時2分鐘。每位同學都可以在公共聊天平臺上自由談論學習體會,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三)課后反饋
傳統教學中的課后作業本質上是課堂提問的一種延續。在線教學期間,除了保留課后作業外,我還利用網絡平臺將課堂提問延伸到課后。比如利用課后時間把兩個班的學生集中起來,每周組織一次答疑課。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學生剛開始時對這種在線答疑課很感興趣,但是一兩次后部分學生就產生倦怠感。因此,在學習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后,我嘗試把答疑課變成15分鐘的辯論賽,我提出的問題是“經濟發展要不要犧牲環境”。引導正、反雙方運用直接證明和間接證明方法進行辯論,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反思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究,我發現相較于線下教學的提問,線上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模式可以保持不變,提問形式更多樣化。如在課前準備上,可以利用網絡隨時、時時交流,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更新到課堂提問中。在課堂上,小組通過QQ群討論更方便、更高效,不受空間影響,老師可以利用聊天群掌握學生討論的情況;課堂上點名提問也和線下課堂一樣進行,教師回應、同伴互助都可以在公共聊天平臺上反饋。但是線上教學中也有不利于課堂有效提問的缺點,如在提問過程中只有聲音,缺乏情感注入,在教師回應和促進思考環節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無法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和幫助。同時缺少集體作答的場景,導致學習氛圍不夠濃厚。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一次線上教學的嘗試,作為數百萬線上教學中的一名普通教師,我在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的同時,也積極地結合教學研究,將線上教學的優勢和日常課堂結合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能為課堂中融入更多新的元素,開拓新的空間。
參考文獻:
沃爾什,薩特斯.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M].劉彥,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推薦閱讀:教師線上教學焦慮的影響因素與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