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目的 探討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神經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效果。 方法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輪轉實習的貴州中醫藥大學實習生8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實習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以傳統方式進行教學,觀察組采用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法進行授課,比較兩組的效果評價及能力考核分數。 結果 兩組對情景體驗式教學的了解程度和對PBL教學的了解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教學滿意度、教學方式滿意度、教師教學滿意度、課堂愉悅滿意度、結合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理論與考核分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法,可顯著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及能力考核分數。
[關鍵詞] 情景體驗式教學;PBL 教學模式;神經外科;臨床實習
臨床教學承擔著高等醫學院校培養過程中50%以上的教學任務,醫學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由學生逐漸轉變身份成為一名合格醫師的關鍵過渡時期,也是將理論認識上升到臨床實踐和工作中的必要過程,決定著醫學畢業生的質量。神經外科學是外科學體系中一個年輕的學科,其主要研究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及大腦周圍神經系統。神經外科學涉及神經生理、解剖、病理和疾病多個方面,學科體系龐雜、概念抽象、知識涉面廣、專業性強是神經外科學的學科特點,其知識點不容易被理解和掌握。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傳統臨床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的需求,為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臨床教學培養實踐能力,本研究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輪轉的醫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應用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中的益處,旨在為提高神經外科的臨床教學水平、促進實習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及身份轉變提供客觀依據與指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輪轉實習的貴州中醫藥大學實習生8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實習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齡(23.46±0.41)歲。觀察組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齡(23.34±0.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全日制5年制專業及以上的實習生,以學習神經解剖學教學內容為主,自愿同意參加本研究,承諾完整地參與課程教學,并進行客觀評價。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方式進行教學,按照神經外科解剖學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學習,根據情況予以臨床案例作為輔助,最后進行課程總結討論、復習,所有授課內容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帶教醫師完成。觀察組采取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情景體驗式教學是由教師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讓學生按照工作要求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技能水平[1];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按設定好的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并進行討論,教師從旁加以引導,該模式能夠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習者的創造力有明顯效果[2]。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神經解剖學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中進行學習,以分組討論、統一解答等方式完成學習內容,授課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帶教醫師完成。教學結束后,在學生實習結束時進行統一評估。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效果評價 情景體驗式教學結合PBL教學模式教學法滿意度調查表包括常規項(專業、年級、性別),對情景體驗式教學及BPL教學模式的了解程度(非常熟悉為3分、一般熟悉為2分、只聽說過為1分、沒聽說過為0分),教學滿意度、教學方式滿意度、教師教學滿意度、課堂愉悅滿意度、結合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為3分、較為滿意為2分、滿意為1分、不滿意為0分)。
1.3.2 能力考核 包括理論和考核兩部分。理論部分:根據神經外科教學內容和要求,按照4~6人一組實施分組試驗,選出1名組長負責分工協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圍繞模擬病例對所獲取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小組選派1名代表圍繞結果進行闡述,過程中帶教教師可適當啟發、指導、引導發言,使其橫向、縱向拓展問題,讓學生在質疑中進一步挖掘問題。完成上述步驟后,由帶教教師對病例處理原則等進行總結,解答、分析存在爭議的問題,并適當講解相關研究進展,根據小組各成員在理論部分的表現進行打分,分值為0~100分。考核部分:進行出科考試,題目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分值為0~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效果評價比較
兩組對情景體驗式教學的了解程度和對PBL教學的了解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教學滿意度、教學方式滿意度、教師教學滿意度、課堂愉悅滿意度、結合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能力考核比較
兩組能力考核比較,觀察組理論與考核分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教學是醫學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由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重要環節。在醫學院校的教學內容中,臨床教學部分承擔了在校培養過程中50%以上的比重,臨床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醫學生畢業時的臨床知識水平[3]。醫學本身是更新速度較快的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更新速度及知識結構模式更加多元化,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幫助醫學生不斷提高臨床技能、更新知識體系[4]。作為具有明顯現代醫學特點的神經外科學,在中醫院校的臨床教學中,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一方面,在就業壓力及考研壓力的影響下,本科臨床實習受到很大干擾,甚至部分學生不以從事臨床工作為目標,導致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實習;另一方面,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學軟件及硬件設備嚴重不足,尤其是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加上臨床帶教老師的教學任務重、工作繁忙[5],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操作機會有所減少,故學生的臨床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加上管理方式方法的滯后,整體教學質量就可能下降[6]。當前中醫藥院校仍以中醫學教育為主,而外科系統學科的教學具有明顯的西醫特點[7-8],如神經外科學的教學內容概念抽象、專業性較強、知識內容龐雜、廣泛、專業名詞繁多、較難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仍運用中醫思維,則更不易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9-10]。在臨床中,神經外科的病例以急、危、重為主要特點,臨床表現復雜,帶教教師在處理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解釋說明,學生很難及時掌握臨床技能[11];另外,在外科教學中,神經外科作為非重點掌握課程,其課時較少,授課方式傳統,很難使學生掌握到較全面的神經外科學知識。
推薦閱讀:論究小學數學中的情景教學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