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識,是高中地理教師最關心的問題。為此,教師嘗試了許多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比較法作為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知識變得系統化,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地理比較法;高中地理;教學實踐
引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事業不斷發展。但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沒有充分利用地理比較法,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低[1]。地理比較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迎合現代地理教學現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高中地理教學事業的發展。本文將對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展開討論。
一、地理比較法的作用
1.通過比較,尋找地理知識中的差異
高中地理的知識點繁雜且有很多相似知識點,是一門涉獵范圍較為廣泛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出現死記硬背或知識混淆的現象。這時,將地理比較法應用到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相似的知識點列舉出來,讓學生尋找其中的差異與不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種方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尋找差異時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2]。以必修三第一章的第二節“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為例,在學習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時,這三者的特點與應用范圍非常相似,學生很容易記混。這時,教師可以應用比較法,將這三者的特點與應用范圍分別列入兩個表格中,讓學生進行學習與比較,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聯系現實生活,如汽車與飛機上都有GPS信號接收功能。再如,在學習必修三的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時,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歸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將其列入表格中,總結并比較這些特點。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避免知識的混淆,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尋找差異的同時對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2.通過比較,發現地理知識中的共性
雖然地理知識復雜煩瑣,它們有許多共性與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總結相關知識點的共性,提取相關知識點的共性規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的某些共性與特點,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將知識點升華,構建知識框架,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綜合素質[3]。例如,在學習必修二的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時,通過學習季風水田農業、商品谷物農業、大牧場放牧業與畜牧業的區位優勢,學生可以發現在總結區位優勢時,都是從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大方面進行分析的。自然環境大多包括氣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社會環境大多包括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等因素。通過總結這些共性與規律,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總結教材中幾個地方的區位優勢,還可以分析其他地方的區位優勢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學習時找到便捷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同時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有助于教師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3.綜合運用地理比較法
高中地理是一門難度較大且知識點繁雜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吃力[4]。這時,教師需要運用地理比較法,引導學生發現被比較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在某種特點或關系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對一些相似的知識點進行區分與比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系統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教學目標能夠順利實現,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因死記硬背而無法理解知識點,或將知識點記混的情況發生。在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大多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師生互動。教師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短板,導致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一些教師以考試為目的,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更無法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點。而地理比較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并思考知識,讓學生融入課堂中,感受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將地理比較法更好地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措施
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適當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讓每位學生都能融入課堂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缺點與短板。這樣,教師的教學會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與質量[5]。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思想由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重要階段,學生可能會將自身經歷與感受融入學習中。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感受與心理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地理比較法,將復雜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簡單直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并研究地理知識。例如,在教學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時,面對多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單靠死記硬背學生很難牢固記憶。這時,教師需要運用地理比較法,將季風水田農業、商品谷物農業、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這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列舉出來,一一比對,找出其相同點與不同點,幫助學生記憶。教師在講解時還可以列舉這些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地區的農作物生長狀況,如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東亞、南亞與東南亞地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作物以水稻為主。教師可以講述一些地區的典型特征,幫助學生理解,從而加深他們的印象,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識,促進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進一步應用。
推薦閱讀:地理教育雜志投稿論文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