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教育部提出了“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推動教學革命”的要求,運用多模態理論創新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是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并改善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文章在闡述多模態理論的基礎上,對商務英語翻譯多模態教學保障基礎和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探討以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商務翻譯應用能力為重點的商務英語翻譯多模態教學創新模式,以期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模式;商務英語翻譯;應用型本科院校
引言
在世界全球一體化的大浪潮中,我國順應世界發展和時代需求,迅速融入全球化的大發展并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語言服務大國。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全球化的進程促使英語翻譯人才需求日益增強,國家經濟的發展推動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然而,目前適應發展需求的商務英語翻譯人才服務水平較低,無法滿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而承擔人才培養的重任落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肩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反思教學是關鍵。因此,從事商務英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者有必要反思傳統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加大力度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探索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改善商務英語翻譯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商務英語翻譯能力。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和日新月異促進了交際模態的多元化,基于多模態理論的教學形式為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好路徑。本文將討論多模態如何應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使語言教學同商務知識有機融合,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增強知識內化,促進能力習得,提升教學效果,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一、多模態理論依據
多模態是指人與人、人與機器在互動活動中進行意義構建時,所使用的多種符號資源和感官系統。多模態理論起源于多模態話語研究,多模態話語分析以系統功能語言學和社會符號學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話語分析不必受單一語言符號的束縛,應當關注聲音、圖像、動作等非語言符號的語言表達意義,并與之有機結合成為系統的意義建構資源,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新倫敦組合(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了多模態語言教學的理念,即以信息技術的多媒體為載體,利用各種教學媒介刺激學習者五官進行識別并相互作用,使各感官功能參與語言學習活動;Stein提出“多模態教學法”,認為課堂上的交流與互動都是多模態的,應以環境的模態特征為中心,展開教學和評估;國內知名語言學家胡壯麟、顧曰國、張德祿等從不同角度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應用于教學領域進行了研究,提出在多媒體技術成熟的現代信息化時代,以多模態理論為基礎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既是順應時代的必然產物,又能契合語言教學的發展需求。故此,創新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的多模態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心之所向。教師通過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媒介,在課堂內外將各種符號資源有機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從多種感官模態中獲取和接收知識,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尋答案、構建意義知識,獲取翻譯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為多模態教學提供了保障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廣泛應用和深入發展,學校教育技術設施的現代化水平愈來愈高,信息化的手段在教學方面的運用亦越來越廣。多模態教學即通過各種途徑呈現如圖像、聲音、動作等符號信息來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相互作用并參與課堂學習,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課堂內,不但可利用音頻、視頻、PPT、3D仿真情景等多種信息媒體進行展示,而且能采取包括文字、圖片及人機對話等信息手段進行交際;課堂外,計算機網絡為教學提供了海量的線上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輔助載體。當這些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時,就實現了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的多模態教學,信息技術為多模態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基礎。
三、商務英語翻譯多模態教學的必要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涵蓋了國際商務活動的翻譯實踐,而國際商務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社會交際,呈現多模態的發展趨勢。因此,商務英語翻譯課程具有“商務性”+“應用性”的特點,必須在商務情景中實施跨學科、跨文化交際的實踐教學。這就意味著在傳統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采用“黑板、粉筆和紙質教材”的單一模態的教學無法滿足現代國際商務交際的要求,而多模態教學應用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優勢恰好能解決此問題。
首先,多模態使課堂教學“實景化”。多模態教學強調多種符號模態,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呈現商務情景,猶如將學生代入真實的商務翻譯活動中。利用視頻、動畫及音頻等激活學生大腦皮層的各感官機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亦有身臨其境的“實景化”感覺,促使學生明晰對商務活動的認識和加深對翻譯材料的理解。其次,多模態使實踐教學“真實化”。利用網絡商務軟件提供多維度、立體化的操作實訓項目,大大豐富了模態信息的輸入,使學生在“真實化”的操作環境中完成相應的翻譯任務,從而實現貼近現實的商務翻譯實踐教學。再次,多模態使翻譯材料“即時化”。網絡提供了多模態的線上資源,各種“即時化”的熱點商務翻譯材料應有盡有,教師和學生可根據教學需求和自身水平選取、收集和整理所需翻譯實例材料,這些材料時效性高,現實感強,更具教學吸引力和學習驅動力。
商務英語翻譯的多模態教學將靜態和動態資源同時納入課程教學,多模態符號的相互作用使教學從抽象化走向具體化,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習得效率,促使學生激發潛在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建立學習自信。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多模態教學創新模式
多模態教學理論強調學習的社會性、情景性和實踐性,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考核四個方面分析多模態信息與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有機結合,構成立體、多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多模態教學創新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一)課程目標多模態
根據教育部2018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商務英語專業知識與技能包括語言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際和人文素養等。傳統的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目標偏向于語言課程教學的目標,僅僅聚焦于英語語言翻譯知識和翻譯技能,而忽略了商務英語翻譯是一門具有商務專業性,跨學科,跨文化的課程。顯然傳統的單一模態課程目標是照搬了英語專業相關課程目標,不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內在目標要求。因此,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目標設置應當多模態化,根據具體商務活動的翻譯實踐所需,除了確定語言翻譯知識和技能目標外,還需關注商務情景中涉及譯者對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知識與技能及人文素養等目標。例如,在設置“商務信函翻譯”這一章的課程目標時,除了掌握商務信函文本所需的語言翻譯知識與翻譯技巧外,還需增加其他方面的目標,在商務知識與技能方面,了解國際貿易相關知識與操作流程;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熟悉譯語國家的貿易習慣以便進行恰當的跨文化交際;在人文素養方面,具備翻譯政治素養等。
(二)課程內容多模態
現代商務活動的翻譯需求是朝專業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要求從業人員達到“國際化+復合型”標準,即要求譯者既要會“雙語”又要懂“商務專業知識”。目前從事國際商務翻譯的人員大多是自由職業者,翻譯人才質量參差不齊,翻譯服務總體水較低;高校培養的從業人才單一,主要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和少量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專業畢業生雖然語言知識和技能扎實但缺乏商務專業知識,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培養受英語專業影響較大,未能真正培養出國際復合型的商務人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按照2020年4月發布的《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指南》要求,課程教學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內容為依托,將語言技能訓練和商務專業知識教學有機融合。這為商務英語翻譯——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傳統翻譯課堂內只講授語言翻譯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對照教材商務文本照本宣科,這種模態單一的課程內容乏味枯燥、了無生趣,教學自然耗時費力,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思路,更新教學理念,使商務英語翻譯課程內容多模態化,將商務翻譯文本涉及到的商務知識、中西方文化與英語語言翻譯知識與技巧有機融合,這種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再加工”,教師需要利用網絡線上學術資源、新聞廣播平臺、企業案例資料等收集大量的商務翻譯材料來充實和精化課程內容,而這些鮮活生動、時效性強的商務翻譯材料亦能驅動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和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將轉譯法教學內容與王毅外長就新冠疫情接受路透社專訪英文實錄巧妙結合,借由時事熱點材料吸引學生課堂關注并驅動學生翻譯欲望。這種多模態的教學內容將課程的語言技能與中西方文化對比及人文知識有機融合,不但加強學生英語語言翻譯技能的實戰訓練,而且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翻譯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課程實施多模態
課程實施,作為多模態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多模態課程目標和完成多模態課程內容的保證。在課程實施中,一方面教師應改變原有“黑板+粉筆+文本”的單模態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傳播工具,如計算機、3D投影,液晶屏幕等,課堂里輸入多種符號模態信息的媒體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商務情境和文化語境,多模態的信息傳達使抽象的課程內容具體化;另一方面教師進行模態的適度轉換,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學習關注和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認知度和學習效率,快速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系統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課程知識與技能的意義建構。
推薦閱讀:sci論文翻譯怎么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