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企業管理論文發表了如何構建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家精神,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更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發展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論文對企業家精神進行了分析,工會在構建企業文化中不能忽視企業家精神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企業管理論文,企業家精神,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很多企業組織構架、技術設備、生產方式都差不多,但在發展中可能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源于企業內部文化價值觀追求的不同。優秀企業最終的差別,并不是資金或技術上的區別,而在于企業文化的不同。企業文化就像企業的DNA,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可能達到的高度。
構建企業文化,需要職工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而工會就是聯系兩者的橋梁和紐帶,要利用好工會組織與員工便于溝通的條件,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但過去學術界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多是從職工角度進行展開的,有的學者為突出企業文化中的職工特點,還提出了“職工文化”概念。但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文化產生的源頭和重要內核,研究企業文化卻不關注企業家精神,就像研究松下企業卻完全忽視其企業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研究蘋果公司卻不了解喬布斯一樣是不可想象的,研究結果也一定是不準確的。對企業家精神研究不足,將職工文化和企業家精神完全對立開來是當前企業文化研究的不足。
1什么是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所遵循的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管理者人生理想、創新精神、責任感及其管理觀念的綜合反映。其中企業家的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核。在某種程度上,企業家價值觀決定著企業的終極信念和價值追求,決定著企業的經營模式和其對待員工、消費者、投資者和社會的態度和方式。世界上那些與眾不同的企業都有著極為出色的企業家和企業文化,比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助,海爾的張瑞敏。提到這樣世界名知的公司,人們頭腦中除了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所宣揚的企業文化了。
松下幸之助被人稱為“經營之神”,連續10年日本收入第一,去世時有15億美元的巨額財產。松下幸之助曾說,經營的第一理想應是貢獻社會,以社會大眾為企業發展考慮的前提。他還說,企業如同宗教,是一種除貧造富度眾生的事業。1984年12月,張瑞敏剛到海爾(時稱青島電冰箱總廠)當廠長時,決心要在市場上闖出自己的品牌。結果有一次張瑞敏派人檢查庫房所有的冰箱(大約400臺),發現有76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么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于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干的誰來砸,并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
然后,張瑞敏告訴大家———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三年以后,海爾人捧回了中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但也有些企業卻反其道而行,如創建于1956年的三鹿乳業集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05年8月“三鹿”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中國500個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2006年位居國際知名雜志《福布斯》評選的“中國頂尖企業百強”乳品行業第一位;2007年被商務部評為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2008在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乳業界20年來空缺國家科技大獎的局面終于被打破———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一舉奪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經中國品牌資產評價中心評定,三鹿品牌價值達149.07億元。就是這樣一個已經有著極為輝煌發展史的著名企業,但卻由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有的企業家白手起家卻可以建成商業帝國,有的本已是商業巨擘卻偏偏要做些蠅營狗茍的事,這中間的不同也只有企業家所追求的不同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才可以解釋。
2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文化的關系
2.1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來源
企業家創辦企業并引導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家的價值追求、個人好惡都會成為企業文化的特點。比如喬布斯重回蘋果公司后,正是他不斷創新的理念,對產品質量的極致追求,推動蘋果公司創造出跨時代的偉大產品Iphone。據數據研究公司Statista稱,從2007年6月到2017年3月,蘋果約十年間共計賣出11.6億臺Iphone,創造了7380億美元收入。
2.2企業家精神不等于企業文化
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文化,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第一,企業家精神是個人的內在追求,而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認可和追求的價值觀念。企業家精神受制于個人的成長經歷、學識水平、社會閱歷,必然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其中有很多不確定性甚至是不好的方面,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家精神都可以上升為企業文化。第二,企業家精神的呈現形式更多是個人思想品質、文化素養,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形象、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企業凝聚力以及企業的綜合實力。第三,企業家精神是變動的、不確定的,而企業文化是相對穩固、持久的。企業家在企業發展的不斷階段,其所秉持的企業家精神也會受到市場形勢和新進人員的沖擊與挑戰。特別是當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企業家往往需要反思過去的經營理念、價值追求是否需要改變。
2.3經過提煉的企業家精神才能成為企業文化
企業家精神上升為企業文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第一,企業家精神要經過市場檢驗,才可能提煉為企業文化。有的企業在成立之初就因資金或其他困難而夭折,即使企業家有很多先進的理念也無法施展,只有那些經過市場檢驗的幸運兒才有可能逐步將企業家精神提煉為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我們所知的企業文化基本都是那些成功知名的企業。就像自然選擇一樣,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淘汰的殘酷過程,只有那些幸運、有實力的企業才能最終成功,也才有機會將最初的企業家精神提煉為企業文化。第二,企業家精神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在企業對待客戶、員工的方式、態度中,在企業對待應承擔社會的責任中逐漸展露,并且這種企業家精神需要得到廣大員工的認可,才能進一步上升為企業文化。
3工會構建企業文化的新途徑
既然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工會在引領企業文化建設時就不能只從職工角度引導企業文化建設,而要充分利用好企業家精神,加強對企業家的教育培訓,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戰略思維、增強創新精神、鍛造優秀品行。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2017-09-25].更是首次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工會組織一定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3.1培養企業家的理想精神
工會組織更注重對職工的培訓和思想教育,對企業家的理想教育往往有所忽視。工會應利用好自己的陣地和平臺,通過開展企業內的辯論比賽、課堂講座,參加主題展覽等方式樹立企業家的使命感,引導企業家處理好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員工利益和個人利益,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3.2培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工會要為企業家構建寬容舒適的創新環境。有創新就有失敗,不能因為畏懼失敗,就減緩創新的步伐。工會要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對創新中出現的失誤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鼓勵激發企業家敢為天下先、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支持企業家敏銳捕捉市場機遇,不斷開拓進取、拼搏奮進,爭創一流企業、一流管理、一流產品、一流服務和一流企業文化,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3.3培養企業家的工匠精神
質量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質量才能使企業從眾多相同類型的同行中脫穎而出。工會要通過建立健全質量激勵制度,加強管理,向百年老店學習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式,培養企業家注重品牌、口牌的工匠精神,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最終建設成知名的企業品牌。
3.4培養企業家的責任意識
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工會要通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關愛員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方式,讓企業家認識到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增強企業家使命感和責任感。特別是在相關的公益慈善事業、扶貧行動、應急救災等活動中,工會要推動企業家起到積極的模范帶頭作用,有效地承擔起相應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
3.5培養企業家的誠信精神
利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整合在工商、財稅、金融、司法、環保、安監、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領域的企業及企業家信用信息,建立企業家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促進企業家自覺誠信經營。
3.6加強企業家的培訓交流
通過高校、行業協會或其他學習交流平臺,開展理論、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相關法律法則培訓,提升企業家職業素養。通過開展創業輔導、創客學院、孵化平臺加強企業家發現商機的機會,也增加年輕一代企業的成長機會。并通過開展企業家高峰論壇等方式,開展企業家間的交流溝通,發揮優秀企業家示范帶頭作用,總結優秀的成功經驗,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企業文化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藍圖,是企業發展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滲透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家為整個企業文化選定基調,筑起基石,企業家精神中的核心價值觀深刻影響著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工會在引導企業文化建設時,不但要關注職工文化,還要抓好對企業家精神的培育,通過企業家精神的改變以更好在引導企業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朱國春.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家文化[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2]田貴庚,汪小亞.企業家的創新精神[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
[3]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企業家價值取向: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報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高波.文化資本、企業家精神與經濟增長:浙商與粵商成長經驗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郭鐵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干部人事處
推薦閱讀:《浙商》雜志2004年創刊,由浙報傳媒控股集團主管主辦,浙報傳媒、雜志浙江廣電集團、浙江省民營企業協會聯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