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從地緣經濟學分析中國印度東盟競爭經濟期刊發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企業管理時間:瀏覽:

  摘要:在地緣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個國家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的發展、國家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文章發表在《當代經濟科學》上,是中級經濟師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地緣經濟學,競爭,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區

  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經營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內部化貿易。跨國公司通過其內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間的相互生產要素,生產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區域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左右。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促進了區域貿易的發展,繁榮了區域經濟。

  印度在“東向政策”指導下向東面鄰居示好以期在擁有近 6 億人口東盟獲得更多商業和投資機會這一發展勢頭引起了各界重視印度與同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發展最為迅速發展家雙方不僅僅存在經濟競爭溝通而且在政治上也一直存在著領土爭議因而研究東盟自由貿易區中中印競爭關系對在東亞地區經濟、政治影響力保證在東盟自由貿易區利益最大化以及為國家創造和諧環境是有重要意義在西方國際關系學理論中地緣經濟學研究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家間合作和競爭關系本文借此理論分析東盟自由貿區中中印競爭關系分析中印在東盟自由貿易區競爭走勢嘗試尋求應對競爭正確方法。

  一、地緣經濟學在 - 東盟- 印度區域上應用。

  ( 一) 地緣經濟學中競爭模式。

  具體來說國家之間競爭表現為三個: 第一地緣經濟學中非暴力、促進經濟發展國際政治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大國之間斗爭不再以大規模軍事爭霸形式出現而是在和平狀態下實行綜合國力較量第二發達國家相互競爭金融霸權一般來說金融霸權搶奪特指發達國家利用其軍事、政治、經濟優勢和憑借其金融實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并將其意志、原則或規則強行在整個體系推行從而獲得霸權利潤行為第三地緣經濟中國際經濟貿易摩擦激烈在經濟全球化今天各國利用關稅與非關稅、壟斷與反壟斷、歧視與反歧視、知識產權保護等各種手段開展了五花八門貿易戰。

  ( 二) 以地緣經濟學研究中印兩國在東盟區域競爭可行性。

  地緣經濟學主要研究是發達國家之間經濟關系而非發展家之間或發展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經濟關系地緣經濟學家認為只有屬于“世界事務核心舞臺”上國家才有實施地緣經濟戰略能力只有這些國家之間才能真正擺脫傳統戰爭威脅也只有它們才擁有實施地緣經濟戰略所必須有效官僚體制和行動能力它們手段是地緣經濟防務、地緣經濟進攻、地緣經濟外交和地緣經濟情報目是保護“至關重要經濟利益”從整個意義上說在地緣經濟時代已經很少有國家必須為生存而戰第三世界國家擔心更多依舊是地區沖突、戰爭威脅等傳統地緣政治問題它們或者不愿意或者能力追求地緣經濟戰略地緣經濟不是這些國家政府考慮問題。

  但這些籠統理論已經不足以支撐地緣經濟在當今時代合理性應該將目光更多地轉向思考地緣經濟政策對全球化、經濟一體化、區域化等問題解釋、功用和效應等。

  在地緣經濟世界中勝利者將獲得高收益和主導地位而失敗者將只剩下裝配線因此中印都不愿意在區域競爭中失去優勢當前中印兩國在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次區域合作組織、能源、金融市場等都存在著地緣經濟競爭。

  二、中印兩國在東盟自由貿易區競爭態勢。

  橫亙在中印之間獨特地理位置使得東盟了中印兩國諸多利益交匯點因此中印兩國在該地區競爭難以避免目前印度與東盟各國關系不如密切經貿投資合作力度也不如大但印度“東向政策”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因此印度已獲得了與進行全面競爭條件和機會以印度為支點抗衡亞太安全體系開始初露端倪。

  ( 一) 中印兩國在東盟地區貿易地緣經濟進攻在貿易投資和東盟經濟合作深度和廣度遙遙領先于印度印度不甘落后其與東盟合作正迎頭趕上。

  第一從進出口貿易額來對比兩國之間地緣經濟進攻。

  2006 年 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為 1608. 40 億美元 同比增長 23. 37% 2007 年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為 2 025. 08 億美元 同比 增 長 25. 91% 2008 年與東盟進出口總額為 2 311. 17 億 美 元同比增長 14. 13%。

  2012 年對東盟進出口總額分別實現了10. 9% 和 6. 7% 增長[5]。

  第二印度趨利避害在東盟地區進行地緣經濟進攻。

  與東盟氣候條件差異使雙方優勢產品有很大區別蘋果、梨等北方溫帶水果是東盟國家缺少而東盟許多熱帶產品如天然橡膠、棕櫚油、可可、腰果等則是需要。

  ( 二) 中印兩國在東盟次區域合作組織地緣經濟防務與進攻。

  在東盟次區域合作組織上中印兩國在大湄公河次區域①均有建樹 - 東盟經貿合作重點次區域經濟組織是大湄公河次區域這一組織于 151lun-wen.cn2 年成立經過近 20 年發展六國間經濟聯系不斷2004 年與其他五國之間貿易額達到 258. 2 億美元到 2007年底在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內在交通、能源、電信、環境、農業、人力資源開發、旅游、貿易便利化與投資九大領域共開展了 180 個合作項目其中投資項目 34 個總投資達 98. 7 億美元技術援助項目 146 個涉及資金 1. 66 億美元[9]。

  2008 年合作重點項目之一昆明 - 曼谷公路( 昆曼公路) 路段全線貫通印度在 151lun-wen.cn3 年提出“東向政策”時只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建立了聯系對大湄公河區域則有所忽視面對在大湄公河次區域良好局勢印度也開始了行動2005 印度發起了“湄公河發展論壇 -促進印度湄公河經濟合作”會議期望收復失地在東盟地區有經濟防務圈。

  ( 三) 伴隨著政治斗爭能源爭奪戰。

  東盟國家森林面積廣大主要有柚木、冷杉、紅木、硬木等其中柚木占全球蓄積量 90%;東盟國家是世界上主要橡膠生產區橡膠產量占世界總量 80%此外東盟國家石油、天然氣、錫、鐵、鎳、鐵礦石、煤等礦產含量也十分豐富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大國對原材料、市場、投資、能源等各領域需求自然會加大由于兩國能源需求從他們主要經貿伙伴美、日、歐得到緩解因而近年來中印兩國在全球范圍內不遺余力地簽署石油和天然氣協議從經濟成本考慮能源豐富東盟各國無疑是這兩國合作最佳選擇。

  由于起步較早在東盟能源之戰中目前占據一定優勢: 第一在東盟多國獲取開采權。

  在東盟地區能源開采和使用占據優勢是建立在改革開放、發展在前經濟較印度強盛基礎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能源之爭優勢是綜合國力博弈結果是伴隨著各種復雜國際形勢形成政治態勢然而東盟部分國家與有領土紛爭而印度近年來又得到飛速發展這些是中印在東盟地區能源占有額將會逐步發生一定變化重要條件對于東盟某些國家來說可以借此打擊為南海紛爭增添籌碼; 對于印度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匱乏國家來說東盟國家自然資源具有相當大誘惑力此外印度也視為地區競爭強大對手既然東盟是重要經濟資源發掘地那么印度也不會放棄加入博弈行列。

  因此在可預見未來印度會在東向過程中逐步與東盟各合作使東盟向印度出口原材料機會將越來越多。

  ( 四) 潛在金融市場地緣經濟博弈。

  印度金融業改革正在不斷深化之中2011年印度央行———聯邦儲備銀行宣布允許商業銀行確定存款利率這是實現金融自由化里程碑同時印度與東盟金融合作也開始起步在東盟各國中新加坡 、馬來西亞和泰國金融業較發達 可為印度企業提供一流金融服務通過與這些國家金融機構合作交流印度本地金融業可以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正視中印兩國在東盟自由貿易區競爭。

  考察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會具有代表性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經濟一體化階段均有區域內大國驅動和促進例如歐盟發展取決于法國和德國合作兩國溝通歐盟發展發動機; 而在北美自由貿易區中美國超強地位無疑決定了該組織發展方向在亞洲地區還不存在一體化經濟合作組織在東亞地區東盟各個成員國不足以單獨支撐整個區域經濟中、日、韓作為地區經濟大國各有優劣卻由于政治、文化、歷史等復雜原因暫時難以達成共識以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處于南亞大陸印度逐漸強盛起來并有意識地與東南亞各國逐步合作這既是對傳統亞洲各強國挑戰也是突破東亞區域、逐步邁向亞洲區域合作信號。

  作為亞洲傳統強國面對印度在東盟地區挑戰既要全方位與東盟國家合作也要從競爭中把握各種機遇更要在發展自我基礎上促進三方共贏。

  ( 一) 注重在印度、東盟地區開展地緣經濟外交和地緣經濟防御策略。

  僅從挑戰這一角度來看首先應繼續開展有針對性地緣外交圍繞東盟各國經濟問題繼續進行訪問、談判、簽訂條約、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經濟組織等多邊和雙邊活動很有必要。

  這是實現經濟目標為國家謀求最大經濟利益有效手段之一—東盟博覽會、—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等都是在以地緣經濟外交形式進一步促進雙方溝通如自 2009 年起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金融論壇來自、東盟各國及歐美等地區金融領袖和企業精英出席[13]; 又如廣東省 2012 年對東盟進出口貿易總額就達到了 923 億元[14]。

  ( 二) 在競爭與合作中把握機遇。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隨著對印度與東盟貿易合作深化不僅僅應從競爭角度也應從合作前景看待彼此關系。

  第一雖然印度與在東盟市場上存在競爭但受到兩國產業結構影響競爭并不是全面競爭中印雙方仍存在許多合作空間能為雙方經貿發展帶來了機遇近年來兩國在貿易、投資、勞務、技術等展開了多方位合作如 2005 - 2006 年已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15]2012 年 9 月 26 日印度工業聯合會區首席代表瑞杰( E. B. Rajesh) 在“第二屆中印商務論壇”接受采訪時表示2012 年全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將會比 2011 年有小幅增長達到 750 億美元而在此前目標中中印雙方確定 2015 年雙邊貿易額達到 1 000 億美元。

  第二印度急于擴大在東南亞經濟影響力雖然帶有遏制意圖但更多是出于發展經濟需要只要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原則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基礎上與印度、東盟國家發展經貿關系印度借助東盟遏制效果就根本不足以構成對在亞太地區影響力威脅。

  經濟期刊論文發表須知:《當代經濟科學》創刊于1979年,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經濟學刊物,是全國經濟學核心期刊。多年來,本刊以嚴謹的學術風格和高品位的學術定位在中國學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參考文獻:。

  [1]陳才 地緣關系與世界經濟地理學科建設[J]世界地理研究2001( 3) : 2 -8.。

  [2]盧光盛 國際關系理論中地緣經濟學[J] 世界經濟研究2004( 3) : 11 -16.。

  [3]研究稱印度全球經濟實力排名上升至第五[EB/O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庐江县| 虞城县| 永平县| 三原县| 元氏县| 芜湖县| 高雄市| 平湖市| 田东县| 晋江市| 南投市| 额济纳旗| 乐昌市| 化德县| 潍坊市| 奇台县| 瑞安市| 方正县| 九龙城区| 岑巩县| 曲沃县| 多伦县| 临澧县| 钟山县| 修武县| 木兰县| 建平县| 祁连县| 汉川市| 大悟县| 台山市| 安平县| 临颍县| 灵山县| 祥云县| 得荣县| 九寨沟县| 炉霍县| 固原市|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