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我國汽車租賃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至2010年年底,全國汽車租賃車輛超過10萬輛,產值超過140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汽車租賃市場的整體租車規模將達到30萬輛,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350億元。文章發表在《中國商貿》上,是高級經濟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機遇期,汽車租賃業,制約因素,對策
汽車租賃業被稱為交通運輸服務行,它因為無須辦理保險、無須年檢維修、車型可隨意更換等優點,以租車代替買車來控制企業成本,這種在外企中十分流行的管理方式,正慢慢受到國內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用戶的青睞。
2010 年中國以 1 806 萬輛汽車銷量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國,中國人均 GDP 達到 4 382 美元,按照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發展經驗,當一國人均 GDP 超過 3 000 美元時,汽車進入家庭消費普及化。按照 R 值①理論,R 值在 3 以上為緩慢發展期,3—2 為高速成長期,2—0 為普及期。
一、中國汽車租賃業的發展趨勢。
1. 廠商與租賃商的汽車循環管理趨勢。
進入 21 世紀以來,由于環境不斷惡化,資源日益短缺,生產企業對產品的回收利用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從汽車產業看,應對資源短缺,需要依靠整個產業鏈內眾多企業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汽車廠商與租賃商的循環管理正成為順應這一趨勢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
2. 汽車租賃需求的刺激動因增多。
( 1) 假日出行促進租車需求。
乘用車租賃按照時間劃分為一年期限以內的短租和超過一年期限的長租,按駕駛人不同分為代駕和自駕。2010 年中國乘用車租賃市場長期租賃占整個市場需求比重的 69%,短期自駕占 19%[1],國外發達汽車市場國家正好相反,短期租賃占絕對比重,長期租賃只占很小的比例,一般在 10% 左右。
注: CAGR 為復合年均增長率。
資料來源: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2) 汽車行業間合作模式不斷創新。
汽車 4S 品牌店以其在銷售、售后服務、品牌認識和客戶忠誠度等方面的優勢,與汽車租賃企業進行合作發展租賃業務成為現實條件下中國汽車租賃業發展的模式之一。汽車租賃商通過 4S 品牌店現有的平臺和口碑效應,利用汽車租賃保障優勢,開展營銷激活潛在客戶的租賃需求,反過來租賃需求的增加又會提高經銷商的汽車銷量。
二、機遇期汽車租賃業面臨的制約因素。
1. 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完善。
在中國汽車租賃業發展的 20 多年里,由于信用體系缺失、信息不對稱,騙租現象比較普遍。由于騙車事件頻頻發生,騙車事件發生后申報立案和取回租賃車輛的難題,使汽車租賃發展受限。雖然央行已初步建立了以個人征信系統為標志的居民個人信用體系,但這一系統目前仍然存在覆蓋面較窄、數據采集不完善、尚未與其他社會管理機構或政府部門聯網等缺陷,只對使用信用卡或有貸款的客戶的信息數據進行采集,使很多未涉及使用信用卡和貸款的居民被排斥在個人信用體系之外。
2. 租賃車輛的事故處理不暢。
對于租賃車輛出現交通事故時,相關法律部門普遍將承租人的賠償責任轉嫁給汽車租賃公司,中國汽車租賃業也因此面臨業務萎縮的風險[4]54 -57。同時,汽車租賃合同被賦予的法律效力被《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機動車所有人負責墊付條款所削弱。這種承租人違法,機動車所有人負擔交通事故賠償連帶責任的規定,使汽車租賃公司成為弱勢一方。這種做法也影響著汽車租賃業的發展。
3. 缺少相應政策法規和明確的行政管理部門。
2004 年 7 月頒布實施的《道路運輸條例》中道路運輸管理范疇并沒有包括汽車租賃業,將汽車租賃排斥在道路運輸管理之外,使汽車租賃業失去了政策保障,致使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無法得到管理部門的支持。2004 年《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和實施,使得汽車租賃企業設立的行政許可制度,缺乏法律和行政法規依據。
4. 政府政策支持不夠。
中國汽車租賃業的發展缺乏財稅政策支持。汽車租賃行業在發達國家對汽車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巨大,而在中國卻因為考慮到出租行業的相關利益等因素,并未大力扶持,至今也沒有相關的財稅扶持政策。出租車行業改革的滯后,影響了地方政府對于汽車租賃業務發展的規劃。目前,地方政府出于對出租車行業和自身利益保護的目的,甚至是尋租的目的,對汽車租賃業發展普遍采取不積極甚至是限制的態度。
三、加快機遇期汽車租賃業發展的思路。
1. 優化社會環境。
( 1) 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加強汽車租賃風險防范。
在個人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善的狀況下,尋找關鍵信用要素加以控制,創新風險控制手段。依托人民銀行牽頭的社會征信系統,積極推行銀行信用卡租車,將汽車租賃業的承租人的風險識別通過信用卡這一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省去了租賃企業很大的風險控制手續,是當前信用環境下比較有效率并切實可行的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的方法。租賃企業還可以與生產廠商合作,定制安裝 GPS 衛星定位設備的車輛。
如果非法拆除 GPS,汽車就不能正常使用,為防止人為拆解行為的發生,GPS 系統還可以與租賃公司聯網監控,運用按預設條件自動預警、授權式自動斷油等手段,最終實現對租賃車輛的有效監管[6]35 -37。
( 2) 創新租賃車輛交通事故處理制度與方法。
實行租賃車輛交通違章押金制度。對電子警察的處罰,應與交警部門協商探索新的解決途徑,根據租賃公司提供違法承租人的信息,寄送違法通知書給承租人,避免租賃公司代人受罰。對利用租賃汽車進行刑事犯罪和以騙租為主要形式的經濟詐騙犯罪,應與公安部門溝通,在不影響辦案的前提下,按法理兼顧企業經營需求,給企業經營提供盡可能的便利。
2. 做強做優汽車租賃企業。
( 1) 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連鎖式規模化發展。
政府要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聯合、購并、托管、改制與轉制等形式的資產重組,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促使社會公共資源向服務優、管理好、有品牌競爭力的優質企業集中,為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機遇和平臺[7]75 -76。從市場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規模發展的角度看,短租、節能和中低端細分市場市場發展趨勢明顯,規模化發展潛力最大。
( 2) 與相關行業合作,共贏發展汽車租賃業。
一是加強與汽車制造商的合作。鼓勵汽車生產企業對租賃車輛實行回購,構建汽車租賃閉環供應與管理鏈條。國外優秀的汽車生產企業有些將汽車租賃企業納入到其新車的研發與營銷環節,給予租賃公司較大的銷售折扣,將新車型投放租賃市場征詢客戶體驗的意見,以使正式量產新車投放更貼近客戶的需求。
( 3) 引入股權基金推動汽車租賃業發展。
汽車租賃業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政府還沒有明確的發展態度,商業銀行無暇顧及的時候,股權基金已經開啟了汽車租賃產業融資、發展和整合的新時代,其也是中國汽車租賃業抓住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一是股權基金不僅為汽車租賃企業滿足融資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動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3. 消費者更新觀念,促進習慣轉變。
一方面國家應該積極倡導健康理性的汽車消費觀念,消費者應該從實際出發摒棄面子消費的不良心理,理性選擇租車與購車。另一方面消費習慣的養成有時也取決于汽車消費軟、硬件環境。在汽車消費軟環境方面,依靠租賃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優勢降低價格,是發展汽車租賃業的關鍵因素。此外,節假日集中出行的消費習慣需要消費者理性的選擇,但消費習慣的不理性很多時候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因此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強信息服務建設以引導消費者自己做出理性的選擇。建立假日自駕游出行的信息服務網絡,倡導使用節能環保車型出行。
高級經濟職稱論文發表推薦:《中國商貿》雜志是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權威核心期刊,以時效和實用為標準,探討中外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分享高等院校研究實踐和創新成果;同時,也為政府和學界提供決策和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