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城市給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做好城市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對構建良好城市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城市建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倡省地節能的理念,這就要求市政給排水設計時必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進行認真思考與研究,以尋求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實現現代化城市的持續、有效、快速發展。
二、建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給排水規劃設計要考慮到規劃區甚至區域范圍以外跨城市、跨地區的區域性問題,影響深遠,對城市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我國水資源形勢嚴峻,己形成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嚴重制約因素。我國水資源緊缺有自然條件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人為因素,這主要表現在:用水浪費嚴重;水體污染加劇;水利設施不足;城市水資源問題普遍存在于各類城市中。因此,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已成為給排水規劃必須把握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城市給水規劃設計中,要注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建議企業新、擴、改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全面提高工業重復用水率;并按照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提出有關治理現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措施;其次城市在規劃中要杜絕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產生,流域性的水污染問題,應通過城市規劃提請上級政府部門會同有關城鎮予以綜合管治。
三、
重視設計前期準備工作
在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前,首先應對與設計密切相關的實際情況做充分的了解,收集和掌握相關的設計資料,以利于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1、了解一些當地的實際情況和供排水部門的政策法規,如給排水工程規劃情況,污水處理廠設置情況,氣候條件和設計暴雨強度公式,地質基本情況,對市政道路橋梁排水設置要求,排水體制是雨污合流還是分流,供水運行情況,當地供水部門對水費計量設置的要求等等。
2、了解欲設計工程項目地塊周邊市政管網供水方式是支狀供水還是環網供水,供水水壓如何,小區周邊市政供排水接駁口預留情況,包括市政給排水管接駁口的位置、管徑和標高,周邊是否有江河等自然水體,因為達到水體排放要求的雨水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
3、了解市政給排水設計功能和用水量情況及周邊建筑的給排水設計圖紙,并要深入了解整個轄區各單體建筑之間的生產生活和消防供水系統的相互關系和系統分區,對排水設計及處理要求也要了解。
4、了解轄區內大型地下構筑物設置情況,熟悉道路和景觀綠化配置情況,對其它各專業管線(如強電、弱電、燃氣、電信等)設計圖紙和布置要求要了然于胸。
四、給排水水量規模預算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前,確定區域水量規模是首要關注的問題。規模預測是否符合發展趨勢和實際需要,將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工程總體布局、實施步驟和工程費用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給水排水工程從總體規劃、專業規劃、詳細規劃階段,到工程實施,其水量規模的確定是逐步深化和完善的過程,各階段有不同的規范、標準、指標作指導。
1、總體規劃階段給水水量預測
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的給水工程規劃是根據城市發展目標、用地、人口規模、空間布局安排和水資源狀況,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統的規劃期內工程水量、水質目標和設施布局。國家標準《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是測算城市總用水量規模的主要依據。
2、總體規劃階段污水水量預測
國家標準《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中關于城市污水量預測方法提出:“城市污水量應由城市給水工程統一供水的用戶和自備水源供水的用戶排出的城市綜合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組成”,“城市污水量宜根據城市綜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數確定”,其中對污水排放系數提出O.7~O.8的數值。
3、分區規劃階段及專業規劃給水、污水量預測
分區規劃是對城市總體規劃基礎上的深化、補充和完善,一般是分區、分塊進行規劃。專業規劃則是將給水、排水工程,按專業內容和需要單獨進行規劃。兩種規劃對水量預測不僅要進一步核實不同規劃期的總水量,而且要提出各地塊的用水量和污水量。
4、詳細規劃階段給水、污水量預測
詳細規劃階段已明確開發建設的強度及要求,居住區應有容積率、層高等指標,公共建筑應有建筑量、客房數等規劃條件,給水、污水量應根據單位水量指標測算。
五、雨污水系統規劃設計
近年來,在市政給排水施工及改造中,由于操作失當或管理失誤,經常會發現一些轄區停水停電、污水井噴、沿街臭水橫流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設計之前對該區域內污水系統了然于胸。
(一)目前在我國,新城區多采用分流制,舊城區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鑒于我國目前排水系統的實際情況,真正意義上的分流制在實踐中很難做到。
1、一般而言,雨污系統中有一根接錯,兩個系統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據某污水廠廠外管網工程實踐證明,完全分流制必須從化糞池出口分流開始,并且采用專業監督和專業隊伍施工。同時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較嚴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在對中小城市工程進行設計時,應以截流式合流制為宜。
2、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是一項保護環境、美化城市的民生工程,而合理的設計是這項民心工程得以實現的前提基礎。當前,我國城市污水網管設施主體成形大都較早,由于近年來城市發展迅速,現有的排水排污設施已不能滿足要求,普遍存在著污水排泄不暢,管道狹窄,堵塞等現象。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設計前需通過詳細調研,并根據該市政工程設計部門對本轄區做出近期及遠景規劃,在統籌兼顧的前提下,對污水網管做有針對性的設計,使之適合主城區排水工程總體規劃。
同時,設計時要盡量考慮到該設計必須能保障排水排污暢通,充分考慮該設計在雨季來臨時的排泄能力。同時還要便于日后對排污設施清理管護,一旦發現險情能便于及時處理。設計時,盡量增加沉沙池、化糞池等設施的消化處理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排水排污系統主網的污染度和污水量。
另外,污水系統的設計,還要便于有效收集城區污水,排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到飲用水源地生活污水零排放,改善城市區域飲用水源地的水質質量,提高居住環境和質量,涵養地下水源,能在城市整體節能減排工作中發揮作用。
(二)應考慮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管道
在對市政給排水進行規劃設計時,除了結構有損壞的管道外,應考慮充分利用周邊原有市政給排水管道, 再根據現有的給排水標準和給排水體制改造的要求,新增設雨水管或污水管,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工程造價和縮短工期。對于道路上的排水干管,在道路的人行道上增設污水干管和預留污水支管, 充分利用道路上管徑較大的排水管作為雨水管線,效果較好。對于新建小區內部的管網設計,也可采用把現有市政管線作為雨水管道加以綜合利用,使之納入市政總體規劃設計當中。
(三)雨水管道設計新思路
在缺水地區或地下水較深區域,盡量使雨水不排人下水道,盡量通過設計施工,將雨水滲透或截留。一則可以減少排水負荷,減少雨水管道投資;二則增加地下水補給,涵養地下水,進行水生態修復。另外,也可以設置雨水貯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這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濕潤,地下徑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滲透法。
六、結束語
綠色環保節能已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全局和系統的角度加上創新的思維,運用創新技術來優化設計現代城市市政工程給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消防水系統等市政公用設施,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為給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合理的技術支持,這應該是每位市政給排水設計者努力實現的目標。
參考文獻
-
李樹 《淺議城市排水體制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市政工程,2002,(Z1):53—55.
-
王淑梅,王宗貞,曹向東,等 《對我國城市排水體制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2):16—21.
【3】張麗麗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 經濟科學出版社
【4】《市政排水管道改造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北京土木建筑學會 經濟科學出版社
【5】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S].
【6】鄭乾 《市政工程設計中新技術的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