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丘市污水處理廠概況和升級改造背景:
污水處理規模為6萬m
3/d,采用百樂克懸鏈生化污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前污水處理流程為:進水→粗格柵→提升泵站→細格柵→旋流沉砂池→厭氧池→曝氣池→澄清池→穩定池→出水;污泥處理流程:剩余污泥→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泥餅外運。
該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立足于處理城區產生的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化肥、造紙、化工、釀造廢水)。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二級標準要求后排入汶河,最終進入渤海。
進水水質詳見表一:
表一: 進水水質統計結果表(mg/l,pH值無量綱)
指標 |
pH |
SS |
CODcr |
BOD5 |
氨氮 |
磷酸鹽 |
范圍 |
7.40-7.80 |
295-481 |
295-481 |
295-481 |
18.2-23.0 |
0.30-0.52 |
均值 |
7.40-7.80 |
387 |
379 |
138 |
20.2 |
0.41 |
2007年山東省出臺實施了山東省地方性流域水污染控制標準——《山東省半島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7/676-2007),該標準規定排向GB3838-2002中Ⅳ、Ⅴ類水域、山東省地面水環境功能區劃中排污控制區及GB3097-1997中二、三、四類海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GB18918-2002中一級標準的B標準。因此,我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應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198-2002)一級排放標準B標準。 2008年,市政府決定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出水水質由原來的國家二級排放標準提升為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
二、升級改造前問題總結:
1、原污水處理工藝中的預處理部分未設初沉池。
2、 原污水處理中未分隔出單獨的缺氧池和設置混合液回流系統,在好氧池內依靠WOX系統形成的多級A/O區,完成硝化和反硝化過程。由于水的流動,并且缺氧和好氧區距離較近,很難形成明顯的缺氧和好氧環境,脫氮效果不夠穩定。
3、原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缺氧---好氧---澄清---穩定的百樂克懸鏈生化污水處理工藝,由于缺氧---好氧法只具有去除污水中氨氮作用,無法兼具除磷的作用。
三、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措施和技術方法:
1、預處理單元:增設初沉池,強化前端預處理以去除盡量多的進水無機懸浮固體。污水經廠外污水管道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進水泵房,污水通過進水泵提升后流入已建格柵和沉砂池,在沉砂池出口增設三通,使污水自流入新建初沉池,為提高污水的初沉效果,百樂克池的部分剩余污泥也排入該池,這樣污水含有的大量泥砂可以在初沉池得以有效沉降,初沉池出水接入原有的沉砂池至百樂克池的管道。初沉池水力停留時間在2.0小時(對應初沉池直徑為40米)條件下,SS平均去除率為60%,COD平均去除率為55%。從實驗結果來看,初沉池去除率的變化受進水水質的影響較大,初沉池水力停留時間1.5小時與水力停留時間2小時具有一定差別,考慮安丘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實際情況,采取保守方案。初沉池總磷去除率約30%左右,同時經初沉處理系統出水可生化性得到一定的提高,由28%提高到30%左右。
2、主體二級生物處理強化:增設混合液內回流系統,將富含硝酸鹽的混合液由好氧池末端用污泥泵回流至缺氧池,在缺氧池內進行反硝化反應。這樣回流污泥分為兩點,可分別回流至厭氧池和缺氧池, 在實際運行中,運行調整的可選擇性較強,系統的除磷脫氮能力可以通過調整進水點(進入厭氧池和缺氧池的進水比例)和污泥回流點(回流至厭氧池和缺氧池的比例)以及混合液回流比例(50% ~150%可調)進行調節,在充分利用有限碳源的情況下, 獲得了良好的除磷脫氮效果。本次升級改造擬增設兩臺鼓風機,單機風量4900m
3/h,風壓58.8Kpa,配用電機132/96KW。
3、深度處理單元:新建混凝反應池、斜管終沉池。百樂克池出水經沉淀后流入新建的混凝反應池,在反應池內投加混凝劑及絮凝劑,反應后污水流入斜管終沉池,通過原有的排放池達標排放。在目前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條件下,經現場中試二級生化處理出水COD在40-50mg/L、SS在15-25mg/L、TP在1.8-2.2mg/L以及聚合氯化鋁投加量為12 mg/L(以Al
2O
3計)條件下,斜管終沉池出水COD30-40mg/L、SS在10-16mg/L、TP在1.0-1.2mg/L,上述實驗結果除出水TP偏高外均可以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要求,但TP指標有望通過工藝優化得到解決。根據以上實驗結果,采用了斜板斜管終沉池作為二級生化處理出水深度處理的組成單元。在最后的設計方案論證中還確定整個工程分階段實施,可預留場地暫不建設水解酸化池和濾布濾池,待方案實施后如不能達標再做二期建設。
4、其他改造單元:初沉池污泥及終沉池污泥均通過污泥泵排入污泥濃縮池,濃縮污泥由螺桿泵提升至臥螺式離心機,脫水后的污泥外運處理,現有污泥脫水間需要相應改造。
四、結束語
目前升級改造工程建設已完成并投入運行,監測結果表明,監測期間該項目總排口廢水各污染因子2天日均值分別為pH:6.42-7.62;SS:16mg/L、16mg/L;色度:10倍、10倍;CODcr:28mg/L、29 mg/L;BOD5:10.7 mg/L 、10.8 mg/L;氨氮:0.816 mg/L、 0.805 mg/L;總氮9.54 mg/L、9.53 mg/L;總磷0.83 mg/L、0.80 mg/L;糞大腸菌群:90個/L、80個/L。以上監測數據均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要求。運行實踐表明,百樂克改造工藝在C /N值較低的情況下,仍有較好的除磷脫氮效果,出水穩定達標。
安丘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在保留了國外傳統百樂克工藝的優勢,結合國內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狀況的基礎上,對傳統百樂克工藝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以提高除磷脫氮效果和處理水質的穩定性,使之更能適應中小城鎮處理水質的特點和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
參考文獻:
[1]張辰,譚學軍.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有關問題[J].中國給水排水,2008,24(24):23-27.
[2]王阿華.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2):19-22.
[3]青島理工大學,山東凱地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安丘市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中試報告.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