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提要] 本文依據2010~2016年間CFPS調查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數據,運用固定效應回歸分析方法,探究個人人力資本因素及地區城鎮化水平因素對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農民工自身的人力資本水平提升影響最大,城鎮化因素中流入地社會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而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因素對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有負向影響。
關鍵詞:農民工;城鎮化;勞動力市場區域性分割;人力資本收益率
相關閱讀:我國農村城鎮化發展前景分析
收錄日期:2019年8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促進農民工完成市民化是我國實現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農民工市民化分為農村退出、城市進入、城市融入三大環節,農民工在城市進入和融合階段所面臨的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只有提升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才能穩固農民工市民化的經濟基礎,加速城鎮化的完善。
農民工因工作地點差異其人力資本收益率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這一點在農民工收入差距研究的相關文獻中有較多體現:劉晴(2013)指出就業區域和地點對農民工收入差距有顯著影響,趙曉波(2017)進一步發現不同地區的收入差距不同,影響因素的顯著性也不同。但現有文獻往往從城市規模或者城市所在區位入手,未切實地將各地的城鎮化進程與農民工收入差距聯系起來。農民工市民化問題是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不同地區的城鎮化水平與農民工市民化存在一定聯系。從城鎮化水平的角度進行研究將更有可能因城施策提升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收益率,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速度。從樣本中2016年各地農民工的人均收入來看,高收入地區與低收入地區的差距較大,極大值與極小值之比為2.95,可見城鎮化水平差異的影響確實存在。(表1,數據來源于CFPS2016年調查結果,樣本量低于10的省份數據準確性存疑,故排除)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城鎮化水平對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的影響,主要從人口、社會以及經濟三個方面衡量城鎮化的影響,并依據明瑟模型將農民工自身的人力資本差異因素引入模型中;基于2010~2016年CFPS中國家庭跟蹤調查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綜合探究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并對不同代際農民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農民工進行分樣本回歸,為提升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加速城鎮化進程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及變量選擇
(一)數據來源。回歸分析所需數據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SSS),采用其在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進行的四次中國家庭跟蹤調查,樣本覆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涉及全國總人口數94.5%。根據本文研究內容,選擇其中戶口為農業戶口,從事工作為非農工作的調查對象,去除異常值后最終符合提取條件的有效樣本為1,534人,提取教育經歷、工作年限、工作所在省份等信息。
各省份城鎮化水平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將分省年度相關數據與農民工個人數據相匹配后形成最終的分析樣本。數據樣本描述統計情況如表2所示。(表2)
(二)變量選擇。從人力資本差異以及城鎮化進程差異兩方面構建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率差異影響因素模型:依據明瑟模型,農民工受教育年限及工作年限可以較好地解釋由個人層面導致的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差異;但從已有文獻及現有數據中可知,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與其工作所在城市有關,因此選擇人口城鎮化水平、社會城鎮化水平及經濟城鎮化水平作為解釋變量,分別選取代表性指標進行衡量,探究城鎮化對農民工收入提高的影響機制。(表3)
三、模型估計結果及分析
(一)模型設定及估計方法選擇。跟蹤調查中由于每年都有新的個體加入,也有部分個體退出調查,因此得到的面板數據為非平衡面板,可采用變截距模型或混合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依據BP檢驗結果拒絕了使用混合回歸模型的原假設,采用變截距回歸模型;進一步通過豪斯曼檢驗,確定存在不隨時間、個體情況改變的固定效應,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
在明瑟模型基礎上,將城鎮化水平相關變量加入人力資本收益率的分析中,構建面板數據模型如下:
lnYit=αi+∑bxit+μit (1)
式中,Yi即樣本的工資收入,取對數為人力資本收益率作為因變量;xi即人力資本影響因素及城鎮化水平影響因素,b為待估參數;αi為截距,包括不隨時間改變的個體因素;μ為現有自變量未能解釋部分。
(二)固定效應回歸分析結果。采用穩健標準誤的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模型(1)為穩健標準誤的固定效應回歸,模型(2)為控制了時間效應的固定效應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表4)
對回歸結果分析如下:
1、農民工個人因素影響顯著為正。相比城鎮化因素,農民工人力資本因素影響更大,且工作年限增長或參加就業培訓更能顯著提升農民工自身的人力資本。由于農民工從事的工作往往為要求熟練度的行業,工作經驗的增加有利于農民工更快找到合適的工作,獲得較高的人力資本收益。
2、社會城鎮化因素影響顯著為正。相比人口城鎮化和經濟城鎮化因素,社會城鎮化的影響更加顯著,且對農民工人力資本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社會城鎮化程度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可以降低當地企業的生產成本,吸引企業形成集聚后可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提升農民工的收益率。
3、經濟城鎮化因素影響顯著為負。在控制時間固定效應后,經濟城鎮化因素影響顯著為負,即城市經濟發展時會降低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收益;目前城市經濟發展雖然會增加農民工的工作崗位,但也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競爭程度,使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收益發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