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改造的工程越來越多,筆者從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的功能及技術差異出發,提出一種簡單、快捷的人行道損壞狀況評價及對策選定方法,并根據選定的兩種對策提出具體改造方案,總結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內容及關鍵技術,分析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存在的問題, 為今后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的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專家評分法;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re is more and more the urban roa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Starting from the founctions and technological defferences of the urban branch sidewalk reconstruction desig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simple, rapid sidewalk damage assessment and solution selection methods, proposes the specific reconstruction scheme from the two selected measures,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branch sidewalk reconstruction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provides a thought for the future urban branch sidewalk reconstruction design.
Keywords: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city branch; the sidewalk reconstruction design
中途分類號:U412.3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
0 前言
隨著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越來越多,人們對道路改造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滿足安全和實用等功能性要求,而且要滿足舒適、美觀和環保等需求,更需要在較短的設計周期內做出人行道損壞快速判定并進行相應改造。
1 人行道損壞狀況判定
按照《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 36—2006中要求,城市道路人行道損壞狀況評價指標應以人行道狀況指數(FCI)表示,人行道評價指標按照FCI的得分值分為A、B、C、D四個標準,相應的做出保養小修、保養小修或中修、中修或大修、大修或改擴建工程四種對策。本方法需要進行大量的現場調查,并進行損壞類型歸類及數值計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支路改造往往處于老城區,工期緊,任務重,且城市支路改造較為簡單,本文介紹一種基于專家評分法的簡單、快捷的評價方法。
1.2.1 專家評分法概述
專家評分法是一種定性描述定量化方法,它首先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要求選定若干個評價項目,再根據評價項目制訂出評價標準,若干代表性專家憑借自己的經驗按此評價標準給出各項目的評價分值,然后對其進行結集。
專家評分法的特點:
1、簡便。根據具體評價對象,確定恰當的評價項目,并制訂評價等級和標準。
2、直觀性強。每個等級標準用打分的形式體現。
3、計算方法簡單,且選擇余地比較大。
4、 將能夠進行定量計算的評價項目和無法進行計算的評價項目都加以考慮。
專家評分法的計算方法:
1、加法評價型。將評價各指標項目所得的分值加法求和,按總分來表示評價結果。此法用于指標間關系簡單者。
2、連積評價型。將各個項目的分值連乘,并按其乘積大小來表現業績結果。這種方法靈敏度很高,被評價對象各指標間的關系特別密切,其中一項的分數連帶影響到其他各項的總結果,即具有某項指標不合格,就對整體起否定作用的特點。
3、和數相乘評價型。將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分成若干組,先計算出各組評分值之和,然后再將各組評分值連乘,所得即是總的評分。者是考慮到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不同和相互影響方式不同來確定的。
4、加權評價型。將評價對象中的各項指標項目依照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給與不同的權重,即對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區別對待。
1.2.2 運用專家評分法確定人行道損壞狀況步驟
本文根據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的實際特點,運用專家評分法確定人行道損壞狀況的步驟如下:
一.確定損壞類型和權數
通過對城市支路人行道特點的分析, 根據各損壞類型的損壞類別的不一樣,由此劃分3種損壞類別,專家確定根據各個不同損壞類別對總體人行道損壞的相對重要性,分別確定其權數,且權數之和為1。劃分結果如下:1.裂縫損壞,權數0.2;2.松動或變形損壞,權數0.3;3.殘缺損壞,權數0.5。
二.劃分等級
專家將每個損壞類型劃分多個等級,并為各等級賦予定量數值,用與判斷本人行道的各個損壞類型在不同的損壞程度中所占的等級。如可劃分為影響大、影響較大、影響一般、影響較小、影響小五個等級,可按1、0.75、0.5、0.35、0.1打分。每一個等級對應一個分值。這樣,每一個權數剛好對應一個等級的分值。當然,我們也可以劃分二個等級(影響大、影響小)、三個等級(影響大、影響一般、影響小)……九個等級(影響最大、影響更大、影響大、影響較大、影響一般、影響較小、影響小、影響更小、影響最小)等等。
三.計算影響因素總分
將各個不同的損壞類型的權數與對應的等級分別相乘,求出該損壞類型的得分。各項不同損壞類型的得分之和即為此人行道損壞狀況總分。
四.人行道損壞狀況的確定
將人行道損壞狀況總分與事先確定的準備接受的最低分相比較,如果大于等于最低分值,則確定此人行道損壞狀況嚴重,如果小于最低分值,則確定此人行道損壞狀況不嚴重。
表1 某人行道損壞情況打分表
損壞類型 |
權數 |
等級 |
得分 |
損壞嚴重1.0 |
損壞較嚴重0.75 |
損壞一般0.5 |
損壞較輕0.35 |
損壞輕0.1 |
裂 縫 |
0.2 |
√ |
|
|
|
|
0.2 |
松動或變形 |
0.3 |
|
√ |
|
|
|
0.225 |
殘缺 |
0.5 |
|
|
√ |
|
|
0.25 |
合計 |
1 |
|
|
|
|
|
0.675 |
通過上表的計算得出,此人行道損壞狀況分值為67.5%,大于預期的期望分值60%,所以可以確定該道路人行道損壞狀況為嚴重。
2 人行道改造對策的選定
表2 人行道改造對策確定表
評價得分 |
>=60 |
<60 |
評價結果 |
損壞嚴重 |
損壞不嚴重 |
改造對策 |
新 建 |
局部改造 |
設計人員根據專家評分情況確定改造對策。當評分<60時,即人行道損壞狀況不嚴重,建議對人行道進行局部改造,其內容主要為:更換破損人行道磚,在原人行道基層上做一定厚度的加鋪層加固基層,對盲道及三面坡道砌塊進行修補,完善基礎設施,更換或修補破損側石及樹池。
當評分>=60時,即人行道損壞狀況嚴重,建議對人行道進行新建,其主要內容為:對原人行道道磚拆除按統一標準新建,重新做基層設計,設置盲道及三面坡道,完善人行道基礎設施,按統一標準更換側石及樹池。
3 人行道改造工程設計綜述
3.1 平、縱、橫斷面設計
城市支路在對現有道路進行改造設計時,道路平面可依據現狀道路的走向確定,平面線型設計應本著整齊規則的原則,邊線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條件順應沿線商鋪房屋的布置,人行道邊線不應有折角出現,原有尖突位置均應用小半徑園弧園順。
城市支路人行道縱斷面高程以現狀車行道邊緣高程控制,即人行道高出車行道的一定高度進行控制,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中要求,為保障人行安全,當設置在中間分隔帶及兩側分隔帶時,外露高度宜為15cm-20cm;當設置在路側帶兩側時,外露高度宜為10cm-15cm。
如現狀道路橫斷面符合總體規劃要求,且在道路設計年限內,通行能力亦能滿足要求,城市支路橫斷面改造可保持現狀橫斷面形式不變。
3.2 人行道道磚改造設計
對于人行道局部改造,建議更換破損人行道磚。對于人行道新建,建議拆除道路原人行道磚并按統一標準新建。人行道道磚常見的有四種材料鋪裝:1.透水磚鋪裝;2.石材鋪裝;3.條紋步道磚鋪裝;4.水泥混凝土鋪裝。
3.3 人行道基層及加鋪層改造設計
對于人行道新建,我們需重新做基層設計,人行道基層材料主要為水泥穩定類、工業廢渣穩定類、石灰穩定類、級配砂礫等。人行道新建路面一般結構為:道磚+2-3cm厚水泥砂漿臥底+一定厚度的新建基層。
對于人行道局部改造,我們需要在原人行道基層上做一定厚度的加鋪層。加鋪層的厚度根據人行道需要抬升高度確定,加鋪層的選擇如下:1.設計的加鋪層厚度不大于30mm時采用砂漿類,一般采用M7.5水泥砂漿。2.設計的加鋪層厚度30mm-60mm時宜采用C10細石混凝土。3.設計的加鋪層厚度大于60mm時宜采用C15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局部改造路面一般結構為:道磚+2-3cm厚水泥砂漿臥底+一定厚度的加鋪層+原人行道基層。
3.4 人行道無障礙設計
為了方便盲人和殘疾人步行,在舊路改造中,人行道上均設置盲人通道及殘疾人無障礙坡道。盲道材料一般采用C30砼預制,顏色宜為中黃色。行進盲道宜設在距圍墻、花臺、綠化帶邊緣0.25-0.5m處,人行道有樹池時,行進盲道宜設在距樹池邊緣0.25-0.5m處,人行道沒有樹池時,行進盲道距立緣石不應小于0.5m處。單面坡緣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長方形或扇形。方形、長方形單面坡緣石坡道應與人行道的寬度相對應。扇形單面坡緣石坡道下口寬度不應小于1.5m,設在道路轉角處的單面坡緣石坡道上口寬度不宜小于2m,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20。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寬度不應小于1.2m,三面坡緣石的正面及側面的坡度不應大于1:12。
3.5 人行道管線及配套設施改造設計
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對沿線管線影響較小。人行道配套設施包含很多內容,如交通、照明、環衛設施等,在道路改造的同時必須對它們進行補充完善與規范。各種市政管線的檢查井根據人行道高程變化做相應調整,對于損壞的檢查井進行修復和替換。
3.6 人行道側石及樹池的改造設計
常用的路緣石石材有水泥砼、青石和花崗巖。其中水泥砼側石生產方便、價格較低,但強度和景觀效果較差;青石側石景觀性較好,但不耐酸且強度較差;花崗巖側石堅硬、耐磨、耐酸,且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但價格稍高。
樹池可采用1.2mX1.2m、1.5mX1.5m等方形樹池,樹池邊框一般采用C30混凝土預制塊和花崗巖兩種材料,樹池內可根據需要設樹籬。
4 結語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舊路改造的增多。本文提出一種簡單、快捷的損壞狀況評價及對策選定方法,對原人行道各個損壞狀況進行量化,只要項目設計有關人員和專家給出分值,比較判斷與預期的期望值即可確定人行道損壞狀況并選定改造對策,可操作性強,減少了主觀因素可能造成的偏差,為城市支路改造提供理論依據。并根據選定的兩種對策提出具體改造方案,對城市道路人行道改造設計內容及關鍵技術進行總結,分析城市道路人行道改造設計存在的問題, 為今后城市支路人行道改造設計的提供一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