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城市規劃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本文根據作者在工作中的實際經驗就滿洲里的規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進行思考。
Abstract: City Planning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i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in the work of the actual experience of Manchuria planning work with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inking。
關鍵詞:滿洲里 節約 城市 規劃 思考
Key words: Manchuria saves city planning thoughts
中圖分類號:[F29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一直走的是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發展道路,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在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還很薄弱的大背景下,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城市規劃是在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藍圖和總綱領,是城市各項建設和管理的“龍頭”,是堅持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舉足輕重的重要手段。通過深入思考,探尋節約型社會與城市規劃的結合點,進一步發揮好規劃的龍頭作用,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整體最大化,是當前擺在規劃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一、樹立科學發展的規劃理念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城市化及城市建設隨著經濟增長而得到迅猛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城市功能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了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生態失衡等“城市病”,難以維持城市的健康和諧及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城市政府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忽視了對環境效益的戰略考慮,體現在城市規劃的實踐中經濟效益往往占據著主要地位。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以建設與發展為核心的規劃理念,樹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并重的科學發展理念,在規劃中注重對自然生態、文化歷史等的保護,強化產業集聚、基礎設施共享、污染物集中排放與處理,正確處理好內涵與外延、建設與改造的關系,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必須體現科學發展觀,做到“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全面發展。著眼于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體現,堅持生態優化和城市功能完善的有機統一,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二是注重協調發展。充分考慮區域與城市、近期與遠期、需要與可能等各方面因素,統籌局部與整體、發展與保護、共性與個性、地上與地下等關系,科學、合理地配置各類資源,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三是注重可持續發展。在規劃中既要考慮當前建設需要,又要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把握宏觀性、注重前瞻性,立足當前、謀劃未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注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二、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水平
城市規劃確定城市性質、規模、結構布局、發展方向和未來目標,是對城市發展建設的總籌劃和綜合部署,是保證城市土地等資源得以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項建設得以合理安排的前提和基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水平,使之遵循城市發展建設的客觀規律、符合城市發展建設的客觀要求。一是進行科學的城市定位。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城市要實現最優發展,必須揚長避短,對城市進行準確定位。城市定位明確了城市競爭力所在,指明了城市發展方向,定位準確了,發展就有了“風向標”、“指南針”,將大大加快發展步伐。為此,需要把城市放到區域發展中進行綜合考慮,結合自身的空間區位優勢,對城市資源、產業、功能等方面進行科學分析,形成城市的最優定位。一旦城市定位確定下來,就應該毫不動搖的堅持下去。滿洲里市立足對俄開放口岸城市這一實際,經過深入分析思考,將城市定位為國際貿易旅游城,“國際”體現了空間的開放性,“貿易、旅游”體現了產業的特色性,這一城市定位對于提升城市品位、凸顯城市特色、增強城市魅力,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土地需求不斷加大,合理擴張便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城市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會導致居住、交通、生產和管理成本增加、生存環境惡化等外部成本上升,需要付出巨額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和環境治理成本。為此,要著眼于城市長期持續發展,注重解決關系城市長期發展的土地、水資源、能源、環境保護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合理確定城市規模,既要充分考慮長遠發展、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又要防止超越資源環境、經濟承受能力和人民群眾實際需要盲目擴大城市規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確保城市以最小的投入成本取得最大收益。要加強用地控制。產業用地規劃不僅要規劃投入強度,也要規劃產出強度,確保土地合理節約利用。三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城市總體布局就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組織建立在工業與居住等功能區的合理分布基礎上,使城市各部分之間有便捷的聯系,最大限度地簡化城市交通組織,使城市運行有序合理,各項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城市空間結構布局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功能的發揮和城市個性的體現,進而決定城市產業聚集能力的強弱,最終反映在城市形象和城市的競爭力上。為此,在規劃中要按照富有超前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節約城市資源的要求,對城市各種空間資源進行綜合布局和科學安排。協調好工業區、居住區、公共活動區域等城市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控制好工業區對整個城市的環境影響,合理布局道路交通體系、停車場、供水、供電、醫院、學校、商業網點等市政、公共設施,做到空間布局合理,達到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經濟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相協調的目的。要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相結合,規劃好老區與新區的關系,依托老區搞新區建設,科學規劃地下管網等市政設施,為中水利用設施等未來建設預留空間,避免“馬路拉鏈”、重復建設等的浪費,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滿洲里市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立足自身區位優勢,規劃了依托煤炭資源的扎賚諾爾重化工區、依托俄羅斯進口木材的進口資源加工區、依托俄羅斯市場出口加工和口岸物流的產業園區三個工業功能組團,為滿洲里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支撐;針對扎賚諾爾區位于采煤沉陷區、建設分散、配套成本高這一實際,提出了東部西遷、組團集中的思路,將城市規劃為一市兩城一軸帶的串聯組團式格局,既有利于改善扎區居民生活環境、降低城市配套設施投入成本,又縮小了組團差距、提高了城市運行效率,可謂一舉多得;針對滿洲里市北區空間擁擠、人流車流密集、停車場等公共空間缺乏這一實際,在老城區與產業園區之間規劃了16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并通過引導將北區內的辦公等設施搬遷到南區,為北區商業區及公共活動場所改造升級讓出更多空間,同時為產業園區的生活辦公等配套服務建設規劃了平臺,帶動了南區的開發建設。四是營造獨特的城市風格。一個城市真正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個性和由此產生的品牌效應,“特色就是吸引力,特色就是競爭力”。因此,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必須根據這一城市特質定位,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和設計,賦予城市以獨特的內涵。在具體規劃時,大到功能分區、產業布局、園林設計,小到一棟建筑、一座雕塑,都必須符合城市特質定位,努力營造獨具魅力的城市風格。滿洲里歷史上就具有俄羅斯的文化風格,特別是被俄羅斯占領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給滿洲里城市刻上了很多俄羅斯文化的痕跡,例如擁有“彩色立體雕塑”之譽的木刻楞、保留完好的石頭房、水塔、東正教堂等古老的俄式建筑,經過上百年的風雨依然閃耀著俄羅斯文化藝術的光芒。改革開放以后,大批俄羅斯人前來滿洲里旅游、經商、購物、居住,在大街上到處能聽到用俄語進行的對話和交流,俄文牌匾更是成為滿洲里的一大特色,所有這些使這座邊境城市到處充滿著濃郁的俄羅斯文化氛圍和異國情趣。考慮到這種區位的特殊性、文化的歷史性和發展的長遠性,滿洲里把城市風格定位為歐式風格,并在城市布局和具體建筑風格上力求保留和發展這種風格,對所有重點地段建設項目立面設計進行嚴格把關。目前這座邊境小城的濃郁歐式風格已經形成,并于2009年、2006年分別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CCTY十大魅力城市稱號。
三、強化城市規劃的保護功能
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強化城市規劃的保護功能。要樹立保護優先的理念,認真編制歷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風景名勝區、園林綠化等保護性規劃,并以法的形式確立下來,嚴格實施管理,對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以及公共權益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從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一是強化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城市開發和舊城改造的速度不斷加快。與此同時,舊城區的歷史文化保護成為問題的焦點,有的地方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大肆拆除或只留主體古建筑而橫掃周圍歷史建筑,在其四周高強度開發利用和過度商業化,造成了對歷史文化遺產、歷史街區風貌的嚴重破壞和蠶食。為此,我們必須做好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規劃,強化保護功能,合理劃定保護范圍,規定保護級別和保護要求,并制定強制性的保護政策措施和法規條款,實現城市傳統風貌與現代氣息的有機結合。二是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賴以發展的本源和基礎,也是城市規劃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保護內容。一個自然生態環境惡劣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環境脆弱、后勁匱乏、生命力容易衰退的城市。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為此,我們必須強化規劃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功能,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保護規劃,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方針,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為重點,強化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三是強化對公共安全服務功能的保護。這就要求城市規劃不僅要綜合布局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用地,還必須認真考慮公共利益、公共安全所必須保護的用地,在規劃上不僅要表明可以開發利用的城市用地,還必須劃定應當給予保護的城市用地,使應該保護的用地得以保護,確保居民享有合理的公共服務和活動空間。健全防災減災體系規劃,完善公共安全設施規劃建設,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加大城市規劃的實施力度
城市規劃是政府的職能,是城市政府意志的體現,它的編制和批準實施有一整套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一經批準,就不能擅自改變和束之高閣,更不能另搞一套。否則,就會影響城市規劃的依法實施,帶來不良后果,甚至犯盲目發展的歷史性錯誤,給城市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和障礙。有些城市曾經出現單純追求數字上的城鎮化水平,盲目貪大求快,造成大量圈占土地現象,致使城市建設用地日益吃緊,給今后城市發展建設造成非常窘迫和被動的局面;有的由于低價圈地導致土地供給價格扭曲,造成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同時帶來泡沫經濟后的巨大浪費與效益損失。造成這些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法律程序批準的城市規劃得不到有效實施、發揮不了應有作用。因此,制定了城市規劃就要保證實施,嚴格按照城市規劃進行各項建設,充分發揮城市規劃的職能作用。要嚴格規劃審批制度。規劃審批是執行城市規劃的關鍵環節,一定要本著“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全市一盤棋”的原則,建立健全規劃集中領導和集體決策的管理機制,凡涉及城市規劃的重大問題、重點項目等均通過集體研究確定;對城市規劃執行及調整的重要情況,要認真執行城鄉規劃法的規定,依法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審備案。要從嚴控制用地。進一步強化用地預審制度,嚴格對照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對項目進行審查,努力從源頭上確保土地集約利用;要把規劃的布局、容積率大小、綠化率大小等作為硬性指標來抓,堅持按照容積率確定土地價格,不得私自修改已審定的方案,不得私自提高容積率、降低綠化率、擠占公共用地。要加強規劃監察。規劃監察是保證規劃正確實施的重要措施。要加強城市規劃監察隊伍建設,強化各類建設工程項目的動態跟蹤管理,對建設工程私自變更設計、違反規劃要求建設的,加大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好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要加快城市規劃信息化步伐,完善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及相關數據庫建設,建立健全現代監控系統,提高規劃監察的現代化水平。要針對客觀實際需要,研究和探討微小調整規劃的便捷審批程序,確保城市規劃符合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
城市規劃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是推進城市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 內涵豐富,任務艱巨。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切實發揮城市規劃的先導和調控作用,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