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城市一詞,就產生了城市資源的利用和配置問題,怎樣才能做到城市資源的利用和配置既合理又科學,就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發展前景及發展態勢,做到超前而不脫離實際,經濟而不因循守舊,即城市規劃的前瞻性及經濟性的關系問題。
一、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的關系
1、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相互聯系的關系
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是相互聯系的,只有規劃具有適度的前瞻性,才是最經濟最合理的,才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否則,只能適得其反。有的城市認為規劃應量入而出,所以不應超越經濟的發展水平,但從近年來的實踐看,過分強調眼前局部利益,忽視長遠與全局利益,才是資源的最大浪費和規劃的最大失敗。
2、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協調一致的關系
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是協調一致的關系。規劃的適度前瞻性使得規劃能最大限度地節約城市資源,實現城市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而規劃的經濟性要求又使得規劃必須考慮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定位城市功能,科學配置城市資源,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高屋建瓴,適度超前,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必須協調一致,才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3、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相互制約的關系
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是相互制約的,規劃的前瞻性制約和影響著規劃的經濟性,規劃脫離實際的盲目的前瞻性,必然造成事實上的不經濟性;而規劃的經濟性又反過來制約著規劃的前瞻性,使規劃的前瞻性符合城市發展的實際。
三、規劃的前瞻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脫離實際片面追求所謂的國際化
目前,城市規劃出現的一個傾向,就是片面追求所謂的國際化,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城市的發展需要,一規劃就要搞成國際化,一個只有50平方公里、近一百萬人口的中小城市也要拔高定位,向國際化看齊,也要搞地鐵,似乎不這樣,城市的品位就要低一個檔次,就體現不出城市的現代化,體現不出城市政府匠心獨運的成果。殊不知,脫離實際片面追求所謂的國際化的后果是財政淘空、環境破壞、資源浪費。人民既享受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也給后代的資源利用帶來無窮的隱患。
2、脫離實際片面追求大而全
有的城市脫離實際片面追求大而全,盲目拓展城市建成區范圍,道路要寬、不管有車沒車,新建道路一律45米、甚至60米以上;功能要全,不管有沒有人氣,一樣不少,什么體育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等等。大而全的結果是城市失去了她應有的風格,建成的場館成了城市中一個個水泥擺設,沒有社會效益,更沒有經濟效益,不倫不類,既不入流,也不登大雅之堂。
3、脫離實際片面追求所謂的精致化
有的城市規劃很講究,刻意追求所謂的精致化。建筑要求精致,綠化要求精致,雕塑要求精致,于是乎在規劃中崇洋迷外現象突出,草木需要從國外引進、建筑設計師需要從國外引進,花崗巖需要從國外進口。在城市建設中,進口草坪滿目皆是,外來樹種玲瑯滿目,各種風格的建筑隨處可見,似乎不這樣就體現不出精致化,但哪里知道外來和尚雖然好念經,付出的代價也是昂貴的。由于外來樹種草坪不適合本地氣候,導致管理成本很高,政府的財力很大一部分花在了無謂的養護成本上,而且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四、規劃的經濟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片面強調經濟實力而固步自封
有的城市則相反,片面強調經濟實力而固步自封,十年前城市是這個樣子,十年后城市還是這個樣子,一閱要建設,就說沒錢、沒實力,二閱要發展,還是沒錢、沒實力。十年前是一條石板街道、一條爛泥路,十年后還是一條石板街道、一條爛泥路,只不過稍稍長了一些。問此到底為什么?只怨身在此山中,上面不撥錢,我又無奈何。
2、片面強調歷史悠久而因循守舊
有的城市歷史悠久,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囿于同樣的原因而因循守舊,講起歷史來,滔滔不及,講起發展來,卻是一味地強調歷史原因和客觀原因,不是這里由于歷史原因不能開發,就是那里還是由于歷史原因開發不起來;不是這里的老百姓不愿搬遷,就是那邊的老百姓不愿配合。總之一句話,開發成本太高,難以實施。
3、片面強調地方特色而墨守成規
有的城市片面強調地方特色而墨守成規,一搞規劃,總要拿保持地方固有特色說事,這里不能開發,那邊不能開發,原因很簡單,會破壞地方特色,結果抱著地方特色這本老黃歷一擱就是二十年,待到清醒過來,一切都晚了,周邊地方早已面貌一新,想趕已經落后了一大截了。
五、城市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的要求
一個城市太小,就沒有份量;一個城市缺少特色,就沒有魅力;一個城市沒有品位,就會被人遺忘。而城市的大小、特色和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取決于規劃引導和調控作用的發揮。哪個城市規劃得好,哪個城市建設水平就高,聚集力、吸引力、輻射力就強,綜合競爭優勢就明顯(如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盡管不大,但很有特色,很有魅力)。因此,“規劃是生產力,規劃出競爭力”,“規劃創造價值,規劃也是資源”,“規劃顯現城市效益,規劃鑄造城市品牌”等一系列先進理念,既是對規劃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和體會,也是尊重科學、尊重城市建設規律、科學把握城市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要求的集中體現。
1、堅持“以人為本”,把握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的辯證關系
人是我們人類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根本,沒有人,再好的東西也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因此,城市規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正確把握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的辯證關系。緊緊圍繞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這一中心議題,既要顧及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把握規劃的經濟性,講究量入為出,又要洞察宏觀發展大局,看到本地方未來發展的趨勢,適度超前,把握規劃的前瞻性,做到既照顧經濟性的前瞻性,又照顧前瞻性的經濟性,使規劃的前瞻性與經濟性和而辯證統一。
2、堅持“科學發展”,把握規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
要堅持“科學發展”,把握規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高起點地定位城市目標,高標準地編制城市規劃。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中心城市與周圍縣(市)的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科學論證并確定城市的定位、功能、規模、發展方向,使城市規劃經得住歷史的檢驗。要盡快建立健全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規劃決策機制,完善規劃管理體制。要著力提高規劃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積極引進和培養規劃設計人才,進一步理順關系、加強管理、夯實基礎。要放開規劃設計市場,舍得付出代價,吸引國內外的優秀規劃單位參與規劃,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參與評審,選出優勝方案。要大力推行城市規劃公示制度,強化規劃決策的公眾參與和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
3、堅持“因地制宜”,把握規劃的特色性與經濟性
一個城市沒有了特色,就好像一個人沒有了靈魂。要堅持“因地制宜”,把握規劃的特色性與經濟性,做足做好特色規劃這篇文章。充分發揮一個地方固有的自然資源和歷史底蘊優勢,努力打造特色城市、歷史文化城市。在不刻意、不強掘的前提下,將一些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人文歷史挖掘出來,規劃并融入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在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時,立足實際,根據地方的財力,適度超越,規劃好城市的目前與未來,給子孫后代的城市發展留下無窮的空間與彈性。
參考文獻:
[1] 郝娟.西歐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M].天津大學出版社,1997.
[2]徐巨洲.理性看待中國21世紀城市發展[J].城市規劃,1998(2):17-21.
[3]唐子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設計控制[J].城市規劃匯刊,2002(6):1-8.
[4]萬艷華.論城市更新與城市文化相契合的方法與途徑[J].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