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差錯。企業應當根據差錯的性質及時糾正,以保證會計資料能真實、合法和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而前期會計差錯的更正, 必須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本文試對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前期會計差錯更正 會計處理 報表影響
Abstract: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will happen error. Enterprise shall,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errors corrected in a timely manner, to ensure tha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ue, legitimate and complete reflection of enterprise's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operating results. The correction of accounting errors, mu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ries to corrections of errors and omissions i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for briefly.
Key word :Early correction of accounting error Accounting treatment The report effect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期差錯是指由于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或錯報:1、編制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能夠取得并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2、前期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等。簡單地說,前期差錯就是當期發現的、發生在以前會計期間的會計差錯。而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上述兩種信息而形成前期差錯的情形主要有:
(1)計算以及賬戶分類錯誤。
(2)采用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不允許的會計政策。
(3)對事實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
(4)在期末對應計項目與遞延項目未予調整。
(5)漏記已完成的交易。
(6)提前確認尚未實現的收入或不確認已實現的收入。
一、前期差錯的形式主要有:
(一)會計政策適用差錯
主要表現是部分企業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而采用了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所不允許的原則和方法。例如:按照我國會計制度規定,為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專門借款費用,滿足一定條件的,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就予以資本化,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發生的,計入當期損益。如把后者也予以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則屬于采用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所不允許的會計政策。
(二)會計估計錯誤
由于經濟業務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經常需要做出估計。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會計估計會發生錯誤。例如企業在估計某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時,多估計或少估計了預計使用年限,這種情況就是會計估計差錯。
(三)其他差錯
在會計前期核算中,企業有可能發生除以上兩種差錯以外的其他差錯。例如,漏記已完成的交易;提前確定尚未實現的收入或不確定已實現的收入等。
二、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錯的會計處理
不重要的前期差錯,是指不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作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對此類差錯,不用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屬于影響損益的,應直接計入本期與上期相同的凈損益項目;屬于不影響損益的,應調整本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
例:甲公司于2007年5月份發現,2006年購置的一臺設備發生的安裝費2000元,已記“管理費用”賬戶,由此產生的差錯少提折舊50元,假定該設備的折舊計入“制造費用”科目。
分析:由于該筆錯誤的金額相對于整個公司來說并不大,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成果作出正確判斷,因此,應按照“本期發現與以前期間相關的非重大會計差錯”方法進行更正。其會計處理為:(1)調整賬戶
借:固定資產 2000
貸:管理費用 2000
(2)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 50
貸:累計折舊 50
(二)重要的前期差錯的會計處理
重要的前期差錯,是指足以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期差錯。一般來說,前期差錯所影響的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越大、性質越嚴重,其重要性越高。
對于發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錯,企業應該在其發現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據。如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并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例:甲公司2009年發現,2008年公司漏計一項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200000元,所得稅申報表中未扣除該項費用。2008年適用所得稅稅率為25%,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5%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公司發行股票份額為2000000股。假定稅法允許調整應交所得稅。
1. 分析前期差錯的影響數
2008年少計折舊費用200000元;多計所得稅50000(200000×25%)元;多計凈利潤150000元;多計應交稅費50000(200000×25%)元;多提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15000(150000×10%)元和7500(150000×5%)元;
2. 由于該筆錯誤金額較大,應按照“本期發現與以前期間相關的重大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并編制有關項目的調整分錄。
(1)補提折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00
貸:累計折舊 200000
(2)調整應交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50000
貸: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000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000
(4)調整利潤分配有關數字:
借:盈余公積 225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2500
三.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續前例,甲公司在列報2009年財務報表時,應調整2009年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的年初余額、利潤表有關項目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上年金額也應進行調整。
(1)資產負債表項目的調整:
調增累計折舊200000元,調減應交稅費50000元,調減盈余公積22500元,調減未分配利潤127500元。
(2)利潤表項目的調整:
調增營業成本上年金額200000元;調減所得稅費用上年金額50000元;調減凈利潤上年金額150000元;調減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額0.075元。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項目的調整:
調整前期差錯更正項目中盈余公積上年金額22500元,未分配利潤上年金額127500元,所有者權益合計上年金額150000元。
“言必信,行必果”。為了保證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稽核制度,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前期差錯的重要性取決于在相關環境下對遺漏或錯誤表述的規模和性質的判斷。盡管我國已經有了接近國際慣例的會計差錯更正準則,但目前會計差錯更正的信息披露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的現象十分普遍,部分公司對會計差錯更正不愿作正面批露:做出批露的,又不夠及時;批露的篇幅和方式不足以說明差錯的原因和更正的合理性。而會計信息失真,會誤導投資者、經營者,常常造成投資者決策失誤,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其危害性很大。我國缺乏保證財務報告質量的支撐系統,是會計改革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構建一種能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機制,前期會計差錯能正確地得到更正,是營造誠信社會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2、《企業會計制度》
3、注冊會計師考試輔導教材《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