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許多鑒別診斷中,退行性椎間盤疾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最常見的。大約95%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L4-L5或L5-S1。腰椎包含五個椎骨和椎間盤,產生一個前凸曲線。椎間盤與相鄰椎體的椎板、椎弓根和關節突一起構成了脊神經離開的空間。椎間盤退變通常與椎間盤突出有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研究、預防
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纖維軟骨細胞經歷衰老和蛋白多糖的減少,蛋白多糖的減少導致脫水和椎間盤塌陷,增加纖維環的張力,導致撕裂和裂隙,從而促進髓核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愈。手術方法包括經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并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的病人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治療方式的發展,護理的理念也隨之改變,本文現就腰推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心理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指導和健康宣教,醫護人員通過對病情、治療過程以及康復鍛煉中可能發生的不適情況進行講解,以幫助患者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做好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雖然在臨床工作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護理由護士來主導,但有必要跨專業向其他專家團隊進行咨詢,包括疼痛專家、理療師和外科醫生,共同協作、決策和溝通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素。一個跨專業的團隊,為術前和術后護理提供一個整體和綜合的方案,可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護士是跨專業小組的重要成員,因為護理人員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協助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宣教。
2. 飲食護理:(1)進食高維生素飲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之物,如辣椒、芥末、榨菜、大蒜等,防止便秘;(2)營養適度,指導患者合理攝入飲食,控制體重,因為營養過剩會使體重增大,腰椎前凸增加,易發生腰椎及韌帶勞損,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3)補充鈣劑,食用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類、蛋類、大豆、花生米、芝麻等,補充適量的鈣劑和維生素 D,以防骨質疏松,盡量少食醋,攝入過多的醋會使機體脫鈣和軟化骨骼。
3. 并發癥護理: 慢性腰背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并發癥之一,治療不當可造成嚴重神經根壓迫,導致患者持續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和神經病理性疼痛,其他手術相關并發癥包括椎間隙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腰椎不穩、腦脊液漏、硬膜外血腫等,一旦出現并發癥會對患者經濟和身心造成較大的壓力,因此并發癥的護理非常重要。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是要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突然出現腰腿痛,伴發熱、寒戰、食欲不振、乏力等;下肢肌力進行性下降、肛門周圍喪失感覺、皮溫升高、部分皮膚輕度發紺,伴有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下肢麻木感重于術前、手術部位脹痛、傷口滲出量大;深靜脈壓痛,淺靜脈怒張,下肢及腹股溝出現隱脹痛、緊束感、腫脹等。一旦出現此類癥狀,護理人員要馬上通知醫師,并做好護理工作。同時,還有做好引流管護理、二便護理,密切留意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脈搏的變化。
4. 疼痛護理: 疼痛管理可以從適度的非甾體抗炎藥開始,如果控制不佳,可改為阿片類鎮痛藥,然而,阿片類藥物的風險和副作用應予以考慮并充分告知患者。如果疼痛癥狀持續超過6周,經椎間孔或硬膜外注射類固醇藥物可考慮用于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和神經根病患者的疼痛。藥物治療是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首選方法,輕癥患者可以嘗試適當的休息,加強宣教、體育鍛煉等,并加用止痛藥物和物理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癥狀會在幾周內改善,通過多學科合作,建立統一規范的疼痛管理模式,加強護理人員對疼痛的概念、疼痛評估以及疼痛護理管理的培訓學習,有針對性地計劃、調整疼痛護理措施以緩解患者術前、術后及平時的疼痛。
5. 體位護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在于重新調整脊柱功能單位的力線分布,促進脊柱內外力學平衡的恢復, 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保守療法包括臥硬板床、牽引、推拿及物理治療,臥硬板床休息被認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一項最基本的體位治療方法,但任何一種治療都不能收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只有綜合治療才有助于提高療效。患者椎間盤內的壓力因姿勢的不同表現各異,例如坐位時為 15 kg/cm2 ,直立時減少30%,臥位時減少 50%,平臥時兩膝屈曲狀態椎間盤內的壓力降到最低。當椎間盤受到重復的機械性壓力時,會逐漸出現慢性癥狀,軸向過載對健康的椎間盤施加了很大的生物力學力,這可能導致椎間盤通過破損的纖維環擠出,這些損傷通常會導致更嚴重的急性癥狀。
6. 功能鍛煉 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具有以下優勢: (1)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可加快患者局部水腫的消除,可對肌肉強度和功能狀態進行改進,從而調節細胞質的流體靜壓,達到降低水腫的目的。(2)增加或恢復腰椎運動和神經結構的水平面運動,促進背伸肌和韌帶力量的增強,改善脊柱的支持作用,以獲得維持脊柱的相對穩定和靈活性,達到減輕和消除腰腿痛的目的。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短暫的,研究表明,85%到90%的病例在6到12周內會痊愈,無需大量的醫療干預。然而,如果癥狀持續6周以上,患者在不進行干預的情況下改善的可能性較小。沒有神經根病癥狀的患者在更短的時間內注意到癥狀的改善。這種改善是由于吞噬作用和擠壓材料的酶吸收。
推薦閱讀:國際護理學雜志是統計源期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