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電子胃鏡是繼第一代硬式胃鏡和第二代光導纖維內鏡之后的第三代內窺鏡。電子內窺鏡主要由內鏡(endoscopy)、電視信息系統中心(video information system center)和電視監視器(television monitor)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文章發表在《中國醫院藥學雜志》上,是醫學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清醒鎮靜,電子胃鏡,護理
電子內鏡的構成除了內鏡、電視信息系統中心和電視監視器三個主要部分外,還配備一些輔助裝置,如錄像機、照相機、吸引器以及用來輸入各種信息的鍵盤和診斷治療所用的各種處置器具等。
目的:探討應用清醒鎮靜電子胃鏡檢查術的效果及護理。方法:對2003年至2005年檢查的980例清醒鎮靜電子胃鏡檢查病人實施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結果:980例病人檢查均順利,無1例并發癥發生。結論:對清醒鎮靜電子胃鏡檢查實施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病人依從性好,安全可靠,對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和復查率,有重要的意義。
清醒鎮靜電子胃鏡檢查術是在常規胃鏡檢查時應用一定劑量的鎮靜劑,使患者有一短暫睡眠過程,檢查操作完畢,患者立即清醒如常,是對整個檢查過程無記憶、無痛苦感覺的臨床操作技術。我院2003至2005年清醒鎮靜電子胃鏡檢查980例,現將檢查中的配合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980例,其中男520例,女460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5歲,均具有常規電子胃鏡檢查適應癥且無禁忌者。住院患者500例,門診患者480例。
1.2 鎮靜程度根據Ramsay分級評價[1]。Ⅰ級:患者焦慮,躁動不安;Ⅱ級:合作,清醒鎮靜;Ⅲ級:僅對指令有反應;Ⅳ級:入睡,輕叩眉間或對聲覺刺激反應敏感;Ⅴ級:入睡,輕叩眉間或對聲覺刺激反應遲鈍;Ⅵ級:深睡或麻醉狀態。鎮靜麻醉以Ⅲ級為好。
2 檢查配合及護理
2.1 術前準備
2.1.1 向患者及家屬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以排除胃鏡檢查的禁忌癥。 囑患者檢查前禁食8h,估計有胃排空延緩者,需禁食更長時間,有幽門梗阻者需先洗胃再檢查[2]。當天早上空腹并帶上有關化驗結果(肝功、心電圖等)。檢查當天應有家屬陪同。
2.1.2 心理準備:初次接受清醒鎮靜胃鏡檢查的患者,通常會有焦慮、恐懼感等,因此檢查前,護士應充分評估患者對檢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準備程度、評估患者及其家屬對鎮靜胃鏡檢查的了解程度。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檢查的目的、方法、如何配合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使病人消除緊張情緒,應尊重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權,在檢查前由家屬或患者簽署同意書。
2.1.3 器械準備:常規備好消毒胃鏡、牙墊、氧氣、心電監護儀及搶救用物和藥品。
2.2 術中配合:根據患者體重計算鹽酸咪達唑侖的用量,患者取左側臥位,松開領口及腰帶,雙腿自然屈曲,頸部自然放松,讓口水流入彎盆,詢問是否有假牙,有則取下,以免窒息,放好牙墊,連接好監護儀觀察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
用生理鹽水建立靜脈通道,將鹽酸咪達唑侖注射液0.05mg/kg和鹽酸枸櫞酸芬太尼0.05mg/次先后緩慢靜脈推注,嚴密觀察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神志的變化并記錄,用藥時專業麻醉醫生、胃鏡醫師應在場,以便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當達到鎮靜麻醉Ⅲ級時,即可開始插鏡檢查。檢查全過程應持續監測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意識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士應掌握清醒鎮靜劑的各種不良反應:如呼吸抑制、循環抑制、醒覺恢復延遲等,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協助醫生做好患者的胃粘膜幽門螺旋桿菌測定,胃病灶標本留取并登記及時送檢。
2.3 術后護理:胃鏡檢查完后置患者于觀察室,繼續保持左側臥位,以免口中分泌物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肺炎等。由專人觀察和護理,直至清醒,肌力恢復正常,無麻醉藥殘留作用癥狀時才可離院,檢查當天不宜騎車、駕駛及高空作業,以免發生意外。
檢查后2h可飲水進流質,取活檢者需4h后方可進食,如術后咽部疼痛且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可能為咽部粘膜擦傷,囑其用鹽水漱口3d。如出現嘔血、上腹部劇痛,黑便、吞咽困難。
醫學期刊征稿進行中:《中國醫院藥學雜志》是中國藥學會主辦、中國科協主管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院藥學專業性學術期刊,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本刊為半月刊,大16開本,80頁碼,每月15,30號出版。主要介紹國內外醫院藥學創新性成果、藥學先進技術、臨床合理用藥、中西藥制劑、醫院調劑、醫院藥學學科的科學管理與改革、藥學基礎知識及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