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乏特氏壺腹周圍癌,系指乏特氏壺腹、膽總管下端、胰管開口處、十二指腸乳頭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腸粘膜等處的癌腫。文章發表在《中國醫學工程》上,是國家級期刊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乏特氏壺腹癌,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乏特氏壺腹是膽總管、胰管末端連接十二指腸乳頭交匯區的一個特定解剖部位。壺腹部癌是引起阻塞性黃疸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2001年7月至2005年9月本院26例均經CT掃描并手術、病理證實的壺腹癌, 進行回顧性分析其CT表現, 以期提高對本病的診治, 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齡41~72歲,平均58歲。臨床表現:漸進性黃疸26例(其中無痛性黃疸17例,上腹不適伴黃疸9例)。入院后行CT檢查,并經手術病理確診為壺腹癌或壺腹周圍癌。19例外科采用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腫瘤局部切除術4例,3例采用單純膽腸內引流術姑息手術方法。
1.2 檢查方法:使用GE公司的Hispeed NX/i螺旋CT機進行螺旋掃描,距陣512×512,掃描時間為1s,全部病例均采用平掃和增強,常規掃描層厚10.0mm,局部用3~5.0mm,圖像后處理重建用2.0mm,(包括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技術,和多平面重建技術)。掃描前5min口服清水500ml,使用非離子型對比劑(優維顯80~100ml,1.5ml/kg)行靜脈團注動態增強掃描,注射速率3.0ml/s,注藥后25s、60s分別行動脈期、門靜脈期掃描。
2 結果
2.1 壺腹區腫瘤的CT表現:壺腹區薄層掃描,或用層厚2.0mm薄層重建,能更加清晰顯示腫瘤本身位置、形態、強化特點及腫瘤與周圍組織關系。 本組病例膽總管末端在十二指腸降段處突然截斷25例, 腔內結節影17例(圖1,2,3);十二指腸內緣見充盈缺損12例其中合并鉤突增大4例; 胰頭內膽總管呈花邊樣增厚1例;動態增強掃描全部腫瘤顯示輕~中度強化(圖4)。
2.2 肝內外膽管的CT表現:26例均見肝內外膽管、膽總管擴張26例,合并膽囊擴張23例,增強掃描,擴張的膽管與胰管顯示更加清晰,“雙管征”15例。
2.3 經圖像后處理17例, 其中包括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技術,和多平面重建技術 , 能在同一平面清晰顯示壺腹部的占位及梗阻部位的定位(圖5), 周圍組織特別鄰近血管的關系 (圖5、6)。本文腫瘤累及胰頭鉤突4例,明顯侵犯十二指腸5例,下腔靜脈前緣及門脈受侵境界不清并淋巴結腫大2例,1例顯示腫瘤廣泛侵犯周圍組織。
3 討論
3.1 CT表現及病理:乏特氏壺腹癌,又稱壺腹部癌, 指的是來源于十二指腸乳頭區, 膽總管下端,胰管開口部,膽胰共通管的上皮類惡性腫瘤。病理組織學可分為腺癌、乳頭狀腺癌(多見);粘液腺癌與未分化癌(少見)[1]。CT所見的直接征象壺腹區腫塊反映了大體病理所見。本組17例膽總管下端腔內結節呈圓形或類圓形,可見輕度分葉,密度均勻,增強后有明顯強化(圖3,4),12例十二指腸降段有充盈缺損,邊緣可光整或輕度不規則。胰腺鉤突增大,膽總管下端管壁不規則呈花邊樣增厚,膽總管與胰頭境界不清1例。
3.2 CT表現與外科手術方法的選擇:Vater壺腹癌的外科手術治療常用三個方法:①胰十二指腸切除術;②腫瘤局部切除術;③單純膽腸內引流術。手術方案的選擇主要依據腫瘤有否向周圍侵犯和淋巴結轉移,以及患者的手術耐受情況[4]。
3.3 CT掃描的應用方法:在掃描前5min口服清水500ml做對比劑,大大提高了十二指腸降部腸腔的顯示,可直接觀察突入腸腔內的腫瘤引起的充盈缺損、狹窄,及其粘膜破壞。本文經驗:如果服用濃度為2%的造影劑,十二指腸腔會被高密度對比劑充盈,不便于觀察腫瘤與十二指腸的關系。因為壺腹部癌瘤體一般較小,病變局部一定要薄層掃錨,層厚3.0~5.0mm,必要時2.0mm薄層重建, 對于暴露膽總管內小結節,十二指腸內充盈缺損十分重要;更有利于判斷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綜上所述,壺腹部腫塊是乏特氏壺腹癌的CT直接征象,應用螺旋CT薄層增強掃描與圖像后處理技術相結合對壺腹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并對其手術治療提供重要的指導作用。
醫學論文投稿網雜志推薦:《中國醫學工程》月刊,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公開發行。本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主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內鏡醫師分會內鏡醫學研究院、中國現代醫學雜志社、中國內鏡雜志社、中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學內鏡醫學研究院、納米科學雜志社(美國)協辦。
參考文獻:
[1] Reiji S,Akemi F,KeiI,et al. Periampullary tumors:high-spatial resolution MR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ampullary region specimens[J].Radiology,2004,231(3):767-774.
[2] 周祖德,錢銘輝.乏特氏壺腹癌的CT在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2, 12(2):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