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當下,微信社交平臺已成為公眾的熱門應用。地震系統也緊隨時代潮流,積極應用微信公眾號傳播防震減災知識。本文在對微信公眾號發布作品的內容、類別、形式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地震部門開展微信作品評價的實際情況,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開展評價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在構建微信作品評價體系時應遵循的原則與標準,從管理層面、作品層面和社會層面共構建了3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全方位、多角度地論述了防震減災微信作品評價的具體構建內容和要求。最后提出了后期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模式。
關鍵詞:防震減災;宣傳;官方微信;作品評價
一、引 言
目前,微信已成為人們互通信息、開展社交和學習溝通的強大應用型平臺。微信公眾號以其一對多的媒體傳播優勢,及時、友好、互動地向關注用戶推送某類專業信息,獲得了與關注用戶的溝通交流。地震系統也與時俱進,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通過經典圖文、H5、科普視頻、動畫和定制圖解的形式,發布地震科研進展、防震減災工作動態和地震小百科等信息[1],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如圖1所示)。但如何對所創作的微信宣傳作品開展評價還未及時展開。因此,構建良好的微信作品評價體系,不僅能夠激勵、指導、引導微信的后期創作,而且還是防震減災工作服務公眾的有效選擇。
截至目前,地震系統31個省級地震部門中30個地震局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微信創作如火如荼。但由于尚未對發布的作品進行歸類、梳理和分析,存在發布內容單一、主題不新穎、形式單調,對后期創作沒有指示引導作用。如果能對作品進行公開、公正、公平、合理地評價,創新作品創作思路,將會錦上添花,使作品更能迎合受眾的心理。微信目前在我國被廣泛應用,并衍生出“企業版”“電腦版”等版本,所涵蓋的功能也越來越全面。但是,從用戶角度是如何感知和評價其服務質量的,目前缺乏深入探究[2]。
二、微信作品評價的現狀
多年來,地震系統微信作品評價體系尚未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也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引導機制。創作人員只顧埋頭搞創作,注重產品的產出,而忽視了評價對創作的積極作用。一直以來,對微信的評價都比較片面,僅停留在閱讀量和點贊數上,并未關注作品本身的內涵和作品的其他層次。誠然,閱讀量和點贊數是一個衡量指標,但其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對作品評價的實際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重發布,忽略評價
在省級地震局中,陜西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最早開通運營微信公眾號,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微信公眾號于2020年1月開通運營。在這期間,其他省地震局也陸續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構架起了政府單位與公眾溝通交流防震減災工作的橋梁,拉近了官方與公眾的心理距離。但目前的宣傳工作只注重微信作品的創作,創作之后微信作品的評價并未及時展開。因此,忽視了優秀作品的再分享,也尚未對優秀作品進行分析與梳理,來指導后期的宣傳創作。
(二)指標單一,簡單評價
有時,一些微信作品的閱讀量大幅提升,點贊數攀升,人們就以此來判定作品的優劣。但從全面性和科學性來看,這樣的評價并不具有實質性和權威性。從一篇微信作品的正式發布,其經歷了擬稿、編輯、審核、校對等多個環節,特別是對于一些優秀的作品來講,更是凝聚了整個創作團隊的思想精華。因此,僅從閱讀量和點贊數來評價微信作品是具有局限性的。
(三)缺乏機制,口頭評價
領導干部也會對微信作品進行評價,但多以口頭表揚或與部門領導交流來表示,尚未形成評議制度。這樣會使工作人員無參照物來進行比對,對作品中的關鍵點和核心并不了解。就目前來說,只有創作團隊,并無人員去做微信作品的評價,因為沒有評價制度來進行約束。
三、開展微信作品評價的重要意義
評價體系能夠對微信作品實行跟蹤管理,實現對宣傳效果的實測。鼓勵工作人員不斷修正自己的創作思路,不斷完善微信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宣傳實效。特別是新運營模式的確立,使作品的創作有了共同策劃、精心組織、指南確立和考核評比,不斷修正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重點與方向,對于挖掘優秀作品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有利于我國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深入開展,充分體現為民服務的理念。同時,研究中構建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完善地震系統宣教部門的職能,有利于提升當前宣傳作品的質量和提高工作人員的宣傳水平。
(一)跟蹤宣傳,強化管理
地震系統省級地震部門應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推送、互動、投票及微信小程序等功能,集體創作了許多優秀科普作品。構建微信評價體系,能夠對前期創作的作品進行追蹤跟進管理,既是對以前作品的科學分析,又為后期人員創作進行激勵、引導與指導。同時,還能夠強化微信創作的管理,使微信工作充滿生機。
(二)完善職能,樹立形象
當前,宣教部門微信公眾號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推送和信息服務上,而忽略了作品的績效職能。缺乏對作品的科學管理流程,尚未做好后端的處理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得宣教部門本身的服務職能得到了延伸,拓寬了服務范圍,完善了工作職責,促使地震部門在公眾中良好形象的樹立,進而促進全社會對防震減災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三)有所借鑒,精品產出
評價指標對微信作品進行解剖,這樣一篇微信作品的優劣自然是涇渭分明,避免了盲目搞創作,做到了作品創作的有的放矢,催生宣傳精品的產出。在對微信作品進行評價時,是團隊人員對創作的再溫習,不僅開拓了工作人員的創作思路,而且也為今后的創作指明了方向。
四、評價體系的建設路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在微信作品的評價體系建設中也要遵循一定的“規矩”。為了使評價指標體系充分體現科學性、規范化和系統性[3,4],在構建微信作品評價體系時需遵循以下5項原則:科學客觀,公正標準;兼具共性,突出個性;動態潛力,權重變化;層次分明,分類合理;量化操作,清晰明了。在明確了評價體系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需牢牢遵循構建原則,做到指標分類合理,考核科學全面,并能夠堅持在實踐工作中定期開展微信作品的評價,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如圖2所示。
推薦閱讀:傳媒評論新聞類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