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 木偶戲的應用相對較少, 同時在有限的應用當中也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 為了是幼兒園教育更加生活化, 更加便于幼兒接受, 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真思考如何將傳統的木偶戲與當前的幼兒教育結合起來, 促進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本文就如何將木偶戲應用到幼兒園教育中進行了探討, 以為實際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幼兒園階段是幼兒學習語言以及各方面知識的啟蒙階段,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 如果僅僅讓幼兒學習規定的課本上的內容, 不僅很難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 同時也會使幼兒在學習中呈現單一化、教條化的現象, 不利于幼兒的全面成長。而木偶劇作為語言教學的重要方式, 既可以讓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習豐富的語言知識, 同時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故事讓幼兒對社會生活當中的道理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因此, 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 要重視木偶劇在日常教學中的作用, 創新教學教法, 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成長。
一、幼兒園開展木偶劇教學的必要性
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教育的涵蓋了語言、社會、科學以及藝術等多個領域。就藝術教育來講,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和音樂外, 還包括了音樂、舞蹈、喜劇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和形式, 內涵豐富, 形式多樣。而戲劇作為一門綜合的內容, 包括了音樂、舞蹈、雕塑等內容和方式, 擴大了教育的時間范圍和空間方位, 可視性很強, 同時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在戲劇的表演過程中, 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 將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因素元素結合起來, 是表現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木偶戲作為戲劇的一種, 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多樣化, 同時也更切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對幼兒的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木偶戲, 可以將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 擴展幼兒的認知, 使幼兒在觀看木偶戲的同時學到新的知識。通過將木偶戲融入到幼兒教學當中, 同時將活動目標、活動內容等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合理的整合, 無論是從教育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構思上都對幼兒藝術教育的具體實施十分有效。如皋杖頭木偶戲起源于民間, 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 以其源遠的民間藝術傳統、神奇的舞美特技、精湛的“杖頭”制作、出神入化的操作技藝被稱為藝苑奇葩, 它還率先打破傳統木偶戲的表演格局, 運用人偶同臺以及皮影、布袋、提線、燈彩等藝術手法, 在國內外的大小舞臺上盡展迷人風采。
二、木偶戲融入幼兒園教育的方法
(一) 合理選擇木偶戲劇目, 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能力, 他們的注意力, 學習積極性是受著興趣支配的。根據這一特點, 幼兒園教師可以安排一系列活動, 以培養幼兒對木偶發生興趣。例如, 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木偶。木偶種類繁多, 常見的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等。傳統的木偶一般由成人把玩, 幼兒操作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 對傳統木偶進行簡化制作:傳統的提線偶控制線多, 幼兒很難把控, 減少控制點和操控線, 變得簡單易玩, 如提線木偶小魚、小狗的制作, 讓小魚的尾巴、小狗的腳能動起來, 可以更加適應孩子的制作水平和操控能力, 使之成為孩子的玩伴。
(二) 鼓勵幼兒參與木偶戲的制作, 提高教學的參與性
幼兒一旦被木偶戲作品感染, 體會到作品的獨到之處, 就會躍躍欲試, 欣賞便會帶動創作, 創作便會加深體驗, 因為幼兒親歷繪畫的過程比單純觀察欣賞更有效的多。為了讓幼兒體驗“木偶的制作過程, 首先要增強幼兒繪畫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杖頭偶以木桿連接木偶的手足部位, 制作略顯復雜。我們對杖偶進行改制, 用適合孩子把玩, 長短適中的粗吸管或塑料水管作為操作桿, 以孩子繪制的動物形象作為主體形象, 用鉛絲或夾子連接。
這樣的材料和制作方式不僅能讓孩子直接參與制作且輕便, 便于操作。其次, 在活動中, 讓幼兒想畫什么樣就畫什么樣, 促進幼兒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為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還可以為幼兒提供空的木偶模型, 讓幼兒用各種材料制作木偶, 讓幼兒對木偶更感興趣, 更愿意制作木偶。以上方法豐富了幼兒的作畫方式, 提高了幼兒的設計能力及繪畫興趣。
(三) 鼓勵幼兒參與木偶戲的表演, 豐富幼兒自我的表現的形式和內容
學習戲劇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它的表現形式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為了鍛煉幼兒在公眾面前的表現能力和自信心。在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木偶戲, 并讓幼兒親自參與到表演當中, 可以使其鍛煉自己的舞臺表現力, 也能夠使其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眾多孩子當中的閃光點。一些幼兒天生就具有很濃厚的表演興趣, 其在學習了木偶戲以后, 能夠主動完成木偶戲的表演活動。但一些幼兒由于自身性格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 即使自己對木偶戲的表演有興趣, 也無法說服自己完成木偶戲的表演。
其內心的怯懦可以在木偶戲表演的團隊合作當中逐漸被磨合, 并在同伴的鼓勵當中逐漸走出自我。當幼兒在木偶戲的表演當中鍛煉了自我表現能力, 其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也能更好地表達自己。木偶戲既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同時也是豐富幼兒認知, 開闊幼兒眼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為幼兒園, 尤其是幼兒教師, 要充分認識到木偶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靈活的將木偶戲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 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