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已經主動開始對幼兒教育溯本清源。青島市教育局前不久對幼教機構辦學行為進行了規范,禁止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青島市教育局基教處李世霞接受采訪時認為,在幼兒園階段,能力的培養比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幼兒園更應該注意對孩子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不是以知識學習為主。
關鍵詞:小學教學,美術教學,學前教學
有專家認為,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幼兒在入小學前就掌握了小學的知識,因而導致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后對老師講的課根本聽不進去,上課時對重復學習的知識無法集中注意力,對課程不感興趣,常常開小差、做小動作。而后容易養成課堂無法集中精神等習慣,對日后整個小學階段影響重大。
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名最高的專業之一,幾乎是供不應求,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提前下“定單”。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樣的教師,不僅要擁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和識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銳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兒時期是形成性格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幼師行業緊缺人才,可能很多人想立志成為一名幼師,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卻發現幼師這個專業比較難找,很多學校都沒有開設,其實幼師也稱為學前教育;學前教育不但包含了幼師,所學范圍要比幼師要廣一些。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不一定要去作幼師;還可以去一些親子機構,早教中心發展,另外還可以自主創業。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面臨的問題
1、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觀念存在問題
美術學科,在很多家長心中仍是“副科”。也許是評價機制的問題,家長心中根深蒂固的主科與副科的觀念仍然明顯存在。對語文、數學、英語的關注程度和對體育、音樂、美術的關注程度可謂“天壤之別”。就連教育行政部門對美術教育的評價雖納入學校考核,但總的來說評價激勵機制還有待完善。因此,受家長的意向和評價傾向影響,學生,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也在多科的學習中分出了“輕重”。
2、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師資存在問題
農村小學地處偏遠,學校分布不集中,大部分學校的學生人數不多,受編制的影響,每位教師往往擔任好幾個學科甚至近十個學科的教學任務。人的精力、能力畢竟有限,一個小學教師也不可能同時精通并教好所有學科。而現在的績效考核與評先晉級等幾乎都是看考試科目的幾個數據,因而每位教師重考試科目而輕考核科目也就不足為奇了。
3、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硬件設施存在問題
可以這樣說:能拿出幾件像樣的美術器材的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學生方面呢,即使提前布置美術課上所需的工具材料,真正到上課時還是沒有必需的東西。大家都知道,現行的教材絕大部分是要自備工具材料的,沒有畫筆、畫紙、剪刀及其他美術必備文具,那課就難上了。美術課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時間流逝。
雖然困難重重,美術教育的處境尷尬,但我們也要看到希望:編制問題國家正在著力解決,而且隨著資源整合步伐的加快,評價問題只能逐步轉變;師資問題可從學校布局調整和加大培訓上解決;硬件問題視財政投入逐年改善。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效途徑
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有效進行美術教學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整合教材,因地制宜
新課改考慮到了城市孩子、農村孩子所處的環境的差異性,但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往往很難做到兩全齊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或開發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點本地鄉土氣息。比如我在六年級的美術《城市靈光》教學中,鑒于學生對大城市的車水馬龍與高樓大廈僅有書籍和影視中的圖片形象,缺乏親身體會,我也就沒有過多地讓學生回憶或者播放幻燈等強迫他們走進那個本來就陌生的世界,直接由我們的小縣城小集鎮入手,學生說見聞、說變化、說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勾起學生的直觀形象記憶,再借學生之間的交流介紹,進一步豐富聯想。
2、巧用生成,拓展空間
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之一,重要體現在有一個好的教學模式,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計劃教學是有力的保障。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把學生往事先預設的教學思路上牽,把教學往教師的課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課程倡導的是開放和生成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征和發展意向都會因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帶來不確定性,從而生成一些教學問題,有待課堂解決。
三、實現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注學生的學習研究表明,有效教學不僅僅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預期教育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1、調動學生積極性
各種內容的教學應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學生有興趣,利于接受。不要舍不得摒棄一些內容。例如,在教一年級學生畫人時,我選擇了一個與陽光的日子,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先告訴他們做各種好玩的動作,然后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照著影子畫下來。學生在玩中掌握了畫人的動作的基本要領。
2、不拘一格教方法
教師每節課的教學都不要千篇一律,否則學生會產生聽課疲勞。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對于一個主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教師在教中一旦引發了學生多元的思維,學生就能在繪畫中有新的突破,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多元評價促提高
美術課堂評價經常會出現只有個別學生作品得以展示和評價,評價還存在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展示、評價的全體性、全面性不夠,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全面發展。因此,有效的評價觀也是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1)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
兒童繪畫創作的是反映兒童自己的見聞和想法,只有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放手讓兒童自己說自己的畫,“畫了些什么”、“怎樣想的”、“覺得畫得怎樣”。也許他們的作品很稚嫩,但思維可能是成人無法到達的地方。老師一定要認真傾聽,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
(2)鼓勵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兒童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內涵。因此,在兒童繪畫評價中充分調動其他學生共同評價,讓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3)關注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評價
有些畫,如果沒有孩子精彩的介紹,畫中展現出來的豐富想象力就不會被發現。因此在教小朋友繪畫時,應當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在畫中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意愿。教師在幫助、指導、評價時,要尊重兒童創作自主性,切莫過分注重畫面效果而輕創作過程,使得一些極富想象而畫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
總之,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重視美術、有興趣學美術,然后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芬.小學美術教育特點及其教育方法[j].知識經濟.2011(04)
[2]陳昌婷.淺談在美術教育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才智。2009(02)
[3]《美術新課程標準解讀》165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4]王婷.優化小學美術教育 致力于學生的發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