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講述了建筑施工企業在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時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及對策。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培訓;農民工。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rporate training; migrant workers.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因施工一線農民工的培訓不足所帶來的建筑質量、安全生產、違法違紀問題等日益增多。
一、存在主要問題
1、農民工對培訓的意義認識不足。自認為有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基本上能滿足建筑施工企業和工程項目施工的需要,培不培訓沒多大關系,僅滿足于現狀;有的農民工認為參加培訓,又怕影響打工和個人賺錢;有的認為只要兩不誤多培訓、多學點對今后工作有利,勉強參與培訓。
2、農民工的身份角色轉換不到位。大多數農民工采用“候鳥式”兩棲就業和生活方式,呈現出“忙時務農,閑時務工”亦工亦農型特點,使得一些農民工認為沒有必要參加培訓。加之部分崗位不需要較高技能,農民工放下鋤頭,不經過培訓,就可以成為普工,也不需要工作上的傳幫帶,很容易掌握基本技能,似乎沒有培訓的必要。
3、農民工無職業技能證書就上崗。在項目施工中與持有職業技能證書的工人獲得幾乎相同的勞動報酬,這樣農民工參加培訓存在無所謂態度。農民工認為參加職業培訓要承擔學費、書雜費等直接成本,又要喪失技能培訓期間所產生的收益成本,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覺得沒必要花金錢、花時間和精力去接受培訓。
4、勞務隊不愿意承擔培訓的責任。由于農民工培訓支出,增加了勞務隊的施工成本,在農民工頻繁流動的情況下,勞務隊農民工培訓的投資容易發生收益外溢的現象。在用工季節性強的項目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盡管出現了“民工荒”,廉價農民工仍俯拾皆是,這就使得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訓投資意愿,形成了項目對農民工重用輕培的現象。
5、只求獲得較高收入不求技術過硬。農民工只求通過誠實勞動、體面勞動,獲取經濟收入,保證工資不拖欠,按時領到報酬就心滿意足了。操作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安全質量、法律法規等知識,真正成為工程建設能手和熟練工人積極性不高。不少農民工家庭經濟困難,走出家門是為了掙錢,加之培訓經費主要來源于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本人,制約了培訓工作的開展。
二、采取的對策
1、明確培訓目標,提高思想認識。首先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提高思想認識。推動基層項目認真抓好農民工各種知識技能培訓,形成全員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的濃厚氛圍。其次引導農民工明確培訓的目的意義,增強培訓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特別是高難新項目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增強項目勇爭第一、安全質量、工期進度全面創優。第三增強危機意識,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由于高難新項目增多,作業層員工實行標準化、專業化、程序化、規范化施工,廣泛運用“四新”技術和“五小”活動引導員工,增強全員培訓的自覺性、主動性。第四明確員工培訓是實現“雙贏”的目標。落實農民工培訓的重大責任,公司安質、工管、成本、人資、財務、法律部門和各項目部要按各自職能,切實抓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做到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農民工進入項目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從而提升農民工的知識短缺和工藝水平,激發農民工的創造力,使企業與農民工通過培訓實現雙利雙贏,真正成為學習型組織,知識型員工,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建立培訓機制,加強溝通協調。一要逐步完善和落實建筑市場準入制度。把農民工的培訓與送溫暖工程、職業技能鑒定、崗位取證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大服務農民工、維護農民工的工作力度。加強法制建設,落實農民工持證上崗,項目要優先使用“三證”齊全勞務隊、經過培訓合格的農民工。培訓不能“光喊口號不練兵”,要改變單純通過使用廉價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的經營方式,努力提高全員素質,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二要加強“三級”聯合培訓。實行公司、項目、勞務隊聯合培訓,以會代訓、導師帶徒、技術交底、手把手交、邊干邊學、融會貫通,做好培訓登記、培訓協議簽訂、專業工種考試,達到培訓、學習、生產溶于一體。三要協調好職業技能培訓。由于工期緊施工任務重,可利用工閑、雨天、晚上等時間組織農民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采取送培、自培和委外培訓的方式,提升勞務隊伍整體素質,增強農民工施工能力,推動企業創新協調發展。
3、選擇培訓模式,提高綜合素質。首先加強對項目農民工的培訓。采用“短平快”的培訓方式,并結合“校企合作、依托現場”的培訓模式,以適應施工現場工作技能、質量標準、安全知識、務工常識,維權知識和職業道德為主要培訓內容,實行“訂單、定向、定點、定目標”培訓,使培訓內容更加貼近現場、貼近項目、貼近工種。明確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培什么,用什么設備、器材和工具來完成所需的培訓。其次加強一線農民工重點培訓。建筑工地是農民工的集結地,要根據施工工藝、操作流程、標準化施工技術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引入“陽光工程”、“溫暖工程”等社會資源,為農民工提供教育培訓課堂,加強與地方政府農民工培訓中心聯系,實行專業對口取證培訓,提升農民工適應建筑業需要的綜合素質。拉開受訓和無技能農民工的收入差距,調動農民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農民轉移就業和多技能培訓,調動農民工勞動激情,樹立良好的苦樂觀,與項目職工實行“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管理。做好民工體檢、伙食改善,開展民工文化娛樂活動,搞好民工之家建設。
4、維護民工權益,加大培訓力度。一要抓好農民工入會工作。維護農民工切身利益,落實好勞動保護、人身保險、福利待遇、工傷認定,解決好農民工熱點難點問題。逐級簽訂勞動合同,實行多勞多得,按勞取酬,提升農民工與員工同等待遇。做到來者有其尊,勞者有其得,病者有其醫,收入不斷提高。二要抓好農民工再學習再培訓。農民工是我國新型的產業大軍、施工企業的一支重要施工力量,提高農民工生產技能、安全質量、標準化作業水平,激勵農民工自覺接受就業再培訓,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遵紀守法教育活動。對規模較大的項目開辦農民工夜校,在不影響農民工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同時,擠出時間,培訓學習,建立“職工書屋”。落實項目工資總額1.5%-2.5%提取教育培訓經費。農民工夜校除加強安全、質量、技術、法律、維權等基本知識外,還根據項目實際、工程進展情況、勞務隊狀況和企業自身需要等設置相應課程,突出重點、形式多樣,有計劃、有步驟、針對性地搞好教學,擴大培訓覆蓋面,增強凝聚力,建立農民工培訓長效機制,為打造企業創新創優質品牌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