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推動塞罕壩森林旅游的發展的影響與意義
1.能夠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森林旅游的開發促進了塞罕壩地區社會發展。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得到改善,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其次是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人們更加樂意接受外面的新鮮事物;最后,在旅游活動的開展中,塞罕壩的知名度日益提高,這也就促使當地人有一種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從而更加主動地保護旅游活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森林資源以及自然環境。森林旅游的開發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強烈,行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明顯,資源的配置已經不單單是局限在行業內部而且擴張到了橫向或縱向行業。
在這種情況下單獨作戰已經越來越被動,并且在價值鏈的分工中也越來越處于不利地位。而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整合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各種資源,尤其是當地的優勢資源——面積大而且分布集中的森林資源與當地的支柱產業——旅游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有效地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實現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這在目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由于生態保護方面的考慮,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從以木材林為主的國有林場轉化為依托森林資源的森林旅游業,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在不光是遠近聞名的觀光目的地,同時,也是河北省內人均相對比較富裕的地區。與省內其他地區比或者國內平均水平比較,這些都表明森林資源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進步。
通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以林業為依托的旅游業的開發,當地的居民可以直接參與到旅游業中來,可以提供相關的服務,如:餐飲、住宿、導游等,或者可以通過種植或者采摘山野產品來進行銷售,直接或者間接地為旅游者提供服務,同時能夠獲得經濟效益。
目前,發展旅游產業與林業的融合發展符合大旅游的發展趨勢,加快了塞罕壩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不僅擴大了京津周邊地區的休閑范圍,同時也擴大了城市信息、資金、技術等資源向塞罕壩地區的流動。
綜上所述,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旅游業與林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研究,能夠從社會、經濟等全方面促進其發展,能夠實現生態資源、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全面提升。
2.能夠實現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歷史發展實踐證明,只有不斷造林綠化、擴大森林資源、保護好森林資源才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塞罕壩一直堅持綠化荒山、墾荒造林、科學經營、狠抓防火,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不斷增加,林分質量和價值不斷提升,林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三大效益日益增加。良好的生態氛圍、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旅游發展的載體,是旅游發展的基礎,也是旅游發展的生命力。沒有了生態這個前提,旅游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從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經濟發展態勢來看,利用當地森林資源的旅游業目前是主要的經濟增長點。森林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所以保護森林資源就成了林業以及旅游業的共同呼聲。如果能合理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就能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同樣,旅游業發展得好就能促進人們更好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因為這帶來的是直接的經濟收益。
總之,增強林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有利于兩個產業的優勢互補,互相促進,能拓展兩個產業的發展空間以及延伸兩個產業鏈,并且能夠更好地實現當地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圍繞著塞罕壩以森林為依托的旅游業的發展農家樂也遍地開花。在現有基礎上,更加深入地探討旅游產業與林業的融合發展,能夠克服旅游產業的淡旺季的矛盾,使林業的生態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是對自然與生態最大程度的利用。旅游淡季以林業的相關活動(林業的育林、伐木等)為主,旺季則以旅游接待為主。運作重心隨著旅游的淡旺季轉換而轉換,可以在淡季時開發更多與林業相關的活動,使人、財、物等各項資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二、林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對策
通過對林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動力分析,我們知道二者的融合發展是一種趨勢,并且已被業界接受并達成共識。本文認為林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主要可以通過資源融合、市場導向融合以及產品融合等融合路徑來實現林業與旅游產業的共贏發展。
1.通過資源的融合來實現林業資源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目前來看,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從旅游資源的分類來看,森林資源本身就屬于旅游資源的一種,所以林業和旅游業存在著天然的(下轉第25頁)(上接第23頁)聯系,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有著較為良好的基礎。目前的旅游活動主要是以林業資源作為旅游的吸引點,并以觀光為主要內容來開展各種旅游活動,如欣賞森林美。主要欣賞由森林公園的各種構成元素所形成的美感以及森林植物的色彩和造型美等。審美能力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情感體驗,是一種高級的、普遍的心理需要。森林資源能夠滿足旅游者生理上所追求的舒適感以及心理上所渴望的美的享受。在自然、清靜的森林里,人們可以放松地享受綠色、質樸寧靜,愉悅身心,調節心理平衡,凈化精神,進而提高生活質量。所以,在林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在資源高度重疊的基礎上,在開發過程中注意資源融合方向的引導,必定能促進林業資源的保護和旅游產業的發展。
2.以市場為導向利用林業資源開發旅游商品
需求是促進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樣,旅游市場上不斷發生變化的需求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而在考慮林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過程中,同樣要注重旅游需求的變化和引導,進而在開發出滿足旅游市場需求的產品的同時保護森林資源。據中國旅游報的調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健康保健與醫療旅游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從健康需求的角度來看,公眾會越來越關注健康,而健康理念也在發生重大變化。不僅關注身體上的健康,更關注精神上的健康,因此融康復、治療、理療、康體、美容于一體的旅游產品不斷升級,這一市場將會得到快速發展。而森林旅游資源可以很好地滿足旅游者的這一需求。可以開展森林保健療養旅游項目。
3.產品融合路徑
首先是旅游產品在開發的過程中參與到林業的產業鏈中來,反之亦然。上面我們已經說過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活動項目的開展,現在主要是旅游商品與林業商品的互相滲透。旅游商品在旅游業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塞罕壩地區存在旅游產品,卻沒有健全的旅游產品體系,所以,在產品的融合過程中可以考慮結合林業與旅游業的產業鏈開發出新的旅游產品,最終能夠實現該區域內的產品體系的構建。
三、結語
在產業融合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的趨勢下,旅游業與森林資源的開發共贏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二者的共贏發展的動力系統方面以及融合路徑的相關分析與探討顯得十分重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歷程是其發展路徑的一次選擇——從國有林場很好地過渡到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旅游目的地。所以說路徑的選擇很重要,目前來看,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如日中天,但是在全國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的情況下,要想更好地保持其發展優勢就必須選擇既能促進旅游業發展又能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的發展路徑。因此,在此之前我們對森林資源與旅游產業發展的動力系統進行剖析,希望在路徑選擇時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袁書琪.福建省發展森林旅游的環境條件評價與對策[J].林業經濟問題, 2001.3(06):11.
[2]李正俠,李保敬,溫勇,黃紅云.信陽森林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01.1(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