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的 探討對重癥病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方法及其意義。方法 本文選擇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重癥病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齡為32歲-75歲。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35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35例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術前訪視、心理護理以及營造良好術后環境等的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和平均住院時間。結果 接受人性化護理的患者滿意程度高達100%,與接受常規護理方法的患者相比有很大差異(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所選患者均安全轉出重癥病房,認真的術前訪視、對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減少并發癥,縮短患者住院天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結論 人性化護理對重癥病患者的治療、預防術后并發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人性化護理效果顯著,適合應用于重癥病房。文章發表在《護理研究》上,是高級護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重癥病;運用體會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具有個性化、創造性,整體、有效的護理方式,是現代護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1]。其核心為尊重患者的人格、隱私及其生命價值,目的是為了給患者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醫療環境,讓患者在心理與生理方面均獲得滿足與舒適感,盡可能消除或減少其不適程度,讓患者體會到舒適、方便的人性化氛圍。由于手術對患者的刺激比較大,這樣就會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對患者造成創傷或者是應激反應,從而導致對患者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循環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最后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所以對患者在圍手術期護理是十分重要的。重癥病房是針對重癥病患者進行檢測及治療的專門單位[2],近年來,醫學模式與服務理念均有所轉變,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逐漸轉變為現代“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本文對70例重癥患者進行了不同方式的護理,現將結果呈現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探討對重癥病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方法及其意義,本文選擇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重癥病患者7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齡為32歲-75歲。本文中所選擇的這些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35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35例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術前訪視、心理護理以及營造良好術后環境等的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和平均住院時間。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5.0進行統計學方面的分析,所有組間數據應用x ?檢驗,相關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接受人性化護理的患者滿意程度高達100%,與接受常規護理方法的患者相比有很大差異(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所選患者均安全轉出重癥病房,認真的術前訪視、對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減少并發癥,縮短患者住院天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討論
重癥病房主要用于收治病情嚴重,且病情變化快的患者,由于此種患者的病情危重,有較大的生命危險,而且對環境的陌生,加之沒有家屬的陪護,使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孤獨、恐懼等心理。重癥病房里的醫護人員工作繁忙、節奏快,以及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的嘈雜聲,會給患者造成忙亂、不安等不良刺激。搶救重病患者的護理操作過程較為復雜,重癥病房的光線一般比較強,而患者通常不適應在這樣的環境中休息,嚴重影響了正常睡眠。這些情況都使得患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這就需要醫護人員調整護理方法,以人為本的理念就體現在從細節入手,采取人性化護理。
手術之前對于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訪視,對患者的病歷要認真地進行查閱,向患者及其家屬主動介紹主管醫護人員的相關情況以及重癥病房的環境,將手術前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介紹清楚,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使其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消除其后顧之憂以及恐懼心理。
在重癥病房中,醫護人員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對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3]。由于身體疾病造成的不便以及處于陌生的環境中,使患者的身體活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患者都會產生焦慮、緊張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體貼、關心病人,了解患者的心態,積極主動的與其交流,耐心、認真的傾聽患者的問題并適當予以解答。一些氣管切開、插管的患者不方便用語言交流,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在各種操作實施之前需向病人加以解釋,對煩躁、疼痛的病人,護士可以適量給予止痛藥,盡量為患者減輕痛苦[4]。給予患者足夠的人文關懷及周到的服務[5-6]。
作為人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環境是否舒適關系到患者的治療以及恢復,不良的環境能夠使患者產生壓力,增加患者煩躁情緒,不利于治療,所以要將環境盡量營造的舒適、溫馨。在重癥病房的患者,由于周圍環境比較陌生,醫護人員比較忙碌,造成一種被忽視的感覺。所以,將患者住院環境打造的溫馨舒適,盡量的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體現出了一種人性化的醫護方式。例如可以在患者的病房當中擺放盆景以及鮮花,將窗簾換成明快的顏色,將儀器的噪音降低,操作的過程中保持“四輕”的原則。保持病房的整潔以及空氣的流通,保持適宜的濕度、充足柔和的陽光以及床鋪的柔軟、平整干燥、舒適,妥當的安置各種管道,對臥位進行及時的更換以保持舒適合理,如果患者存在入睡困難以及疼痛等情況,應該及時的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劑。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時,應該使用屏風進行遮擋等,盡量為患者創造出一個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
人性化護理模式強化了服務意識、極大地豐富了護理的內涵。重癥病房中的人性化護理規范了護理行為及技術操作規程,有效的避免了護理差錯,提高了護理的質量。人性化護理對重癥病患者的治療、預防術后并發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人性化護理效果顯著,適合應用于重癥病房。
高級護士論文發表須知:《護理研究》雜志創刊于1987年(原名山西護理雜志),是由中華護理學會主管,山西省護理學會、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主辦的護理類學術刊物,在中國護理界享有較高的學術威望,所載論文被國內外多家知名醫學數據庫收錄,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華北地區優秀期刊,山西省一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