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肺大皰常見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著肺大皰的增大,患者可出現逐漸加重的活動性氣短、胸悶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氣胸發作。肺大皰的手術治療既往多采用剖胸手術,自引進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以來,越來越多的手術者以及患者更傾向選擇這種創傷小的手術方式。
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共對45例有癥狀的氣胸或非氣胸肺大皰患者進行VATS手術,我們對這組病人就手術創傷性、出血量、胸管停留時間、術后疼痛及遠期療效等觀察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齡17~82歲,平均42.5歲。無氣胸肺大皰者14例,有慢性咳嗽、胸悶、活動后氣促等呼吸系統癥狀,X線胸片檢查提示單側或雙側肺大皰,其中包括曾有氣胸發作史者5例。因氣胸住院者31例,均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術,24例72h內肺基本復張后CT檢查,提示肺大皰存在。
7例72h后仍有大量氣泡引出,肺不復張或者復張很少。以上全部病例經X線或CT檢查發現左側肺大皰15例,右側肺大皰24例,雙側肺大皰6例,提示合并肺尖部陳舊性肺結核6例。肺大皰大于一側胸腔1/4的8例,大于1/2的5例。
1.2 手術方法 該組病人均使用雙腔氣管插管復合麻醉,單側者采用健側臥位,雙側者采用平臥位。應用0°、30°10mm腔鏡攝像系統,常規開胸手術器械。手術方式:(1)本組分別于腋前線第4肋間,腋中后線第6、7肋間,做3個1~1.5cm的切口,常規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分離肌層達胸膜,手指穿破胸膜證實無粘連后插入戳卡,拔除套管,單肺通氣。
伸入操作器械,腔鏡探查,分離粘連,從肺上葉至下葉尋找肺大皰或破裂口。明確部位后用無創肺葉抓鉗夾住并提起,另一操作口進入切割縫合器將肺大皰切除,小的或者蒂小的肺皰可用鈦夾或縫扎等方法,過于小的肺皰可用電凝的方法處理。注水沖洗并檢查有無較大漏氣,若沒有,常規用紗布摩擦胸膜壁或者胸腔均勻噴灑滑石粉5g,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2)對于術前估計手術困難較大或者經濟原因不能使用切割縫合器者,于腋下4、5肋間切開4~6cm輔助小切口進胸,用小號撐開器撐開為半直視窗口,撐開時應緩慢,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及血管破裂。單肺通氣,使術側肺萎陷。
在小切口上,插入30°腔鏡,探查胸腔,找到肺大皰,自肺大皰基底部(包括部分正常肺組織)將大皰雙重結扎,如大皰較大、多,或基底部較寬,可用電刀切除肺大皰后,在基底部自正常肺組織處7號線水平褥式縫合(u形縫合),注水沖洗并檢查若無較大漏氣,胸壁摩擦或噴灑滑石粉,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逐層關閉小切口。
2 結果
本組均無手術死亡病例。術中出血均少于30ml。胸管拔除時間3~7天,平均4.5天,僅4例因產生胸腔積液需要抽液(9%),1~2次后消失。術后第1個24h主訴疼痛難以忍受需要干預者8例(17.8%),無一例24h后再使用止痛劑。術后出現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T 37.5℃~39.0℃,大部分3天后逐步消失,9例持續低熱1周,通過對癥或者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好轉,考慮與應用滑石粉有關(20.0%)。
2例出現室性心律失常(4.4%)。2例巨大肺大皰切除后復張性肺水腫,經機械通氣2天緩解(4.4%)。1例肺復張不良,出現漏氣較重,通過手術后持續負壓吸引,1周后漏氣逐漸停止,肺完全膨脹治愈(2.2%)。均無傷口感染,7~14天出院,平均9.5天。失訪4例,死亡1例,該患者為男性,66歲,于術后6個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隨訪時間3~78個月,平均46個月。術后同側氣胸發作1例(2.2%),發作時間15個月,為術中未噴撒滑石粉病例,再次手術用滑石粉,觀察6個月未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