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更有所提高,非典型心肌梗死若不及時得到正確有效的治療,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做為醫務工作者要時刻提高警惕,尤其是急診一線人員,對心梗的非典型表現應有足夠的認識,時刻把心電圖做為一項常規檢查,尤其對那些高危人群冠心病大多發生與中老年階段,同時不同程度存在著某些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長期吸煙史、肥胖者、高血脂史、原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有這些病史的患者,可列為易患人群,對他們無論以何種主訴就診,都應重視心臟方面的有關檢查,從而減少漏診、誤診的機率。總之,醫務人員應該盡量做到在很短的時間內及時做出正確診斷,以避免誤診,錯過及時進行治療的時機,從而提高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論文關鍵詞】非典型心肌梗死;誤診分析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壞死。為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續的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由于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形式多樣,若警惕性不高,極易引起誤診,延誤治療。筆者現就遼寧省鐵嶺市婦嬰醫院2002-2007年間、急診誤診的32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便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為其治療、護理和預防提供參考,并提高對其認識。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42~89歲。無明顯誘因者21例,有誘因者11例,其中情緒激動5例,勞累3例、暴食1例、用力排便2例。既往史:高血壓9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證8例、心律失常2例、慢性胃炎2例。
1.2 癥狀與體征 以突發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胸悶、咳嗽等為主要表現者6例,占18.75 %,以上腹痛、惡心、嘔吐等上消化道癥狀為首發表現者10例,占 31.25%,以心悸、氣短為主訴而表現為心律失常者7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心房纖顫3例)占 21.86 %,以低血壓、休克為明顯異常體征者4例,占 12.5 %,以意識障礙為突發表現者5例,占15.63%。
1.3 誤診情況 誤診為急性胃炎者4例,急性胰腺炎者4例,急性胃炎1例,肺心病3例,肺內感染2例,心律失常9例,急性心衰4例,腦出血者5例。
2 誤診原因
2.1 對無痛性心肌梗死重視不夠無痛性心肌梗死因缺乏特征性胸痛易造成誤診。尤其老年人,因其生理特性較為特殊,心肌梗死發病時,大部分表現為不典型心絞痛,這與老年人特異的體質有關,原因是[1]①可能與老年人心肌植物神經功能變性,痛閾增高,以及敏感性、反應性差有關。②老年人冠脈病變時間長,常有一定的側支循環形式,局限性小灶梗死較為多見。③老年心肌梗死發生時,多伴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呼吸困難、腦血管意外等癥狀掩蓋胸痛。
2.2 缺乏全面考慮、綜合分析的能力 心肌梗死患者多為老年人,而老年人常有多種慢性疾病,如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消化道慢化疾病等。當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時,極易用單一疾病解釋而忽視心肌梗死的存在,臨床醫生往往陷于既往疾病的診斷模式而不作具體分析,忽視包括急診心電圖在內的全面檢查,從而造成誤診。
2.3 局限于本專業情況,忽視兼證 由于臨床專業分科,臨床醫生往往注重本專業情況,思路狹窄,忽視兼癥的存在,從而造成誤診。
2.4 對年輕人心肌梗死重視不夠 本組32例患者中,有4例42~46歲的心肌梗死患者被誤診,可能因此類患者發病年齡輕,既往史少,再加上臨床表現不典型,從而被誤診。
2.5 重儀器檢查、忽視查體、缺乏綜合分析 有些臨床醫生只根據患者發病時癥狀進行儀器檢查,而不是根據病史、查體綜合分析,再進行輔助檢查,這樣具有一定片面性,對于無痛性的心肌梗死,很難考慮到查心電圖及心肌酶譜,從而耽誤病情,延誤治療時機。
2.6 因部分患者就診于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等,而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