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中控制快速型心房顫動心室率的安全有效藥物。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急診科快速性心房顫動患者79例,按照治療方法分為索托洛爾組、維拉帕米組和西地蘭組。各組均靜脈注射給藥,目標心室率設定為100 次/min,觀察并對比各組的達標時間。結果:索托洛爾組總有效率為84.62%,維拉帕米組總有效率為65.38%,西地蘭組總有效率為44.44%。三組治療前、后心室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索托洛爾注射液治療快速性心房顫動比維拉帕米和西地蘭靜脈推注臨床效果好,具有時間短,安全性高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診;快速性心房顫動;治療觀察
快速性心房顫動是內科急診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急診之一,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快速性房顫容易導致血栓栓塞性疾病進而甚至導致中風發生[1]。有數據表明快速性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發生率是其他病因的2倍[2],已被認為是中風發病、死亡的獨立預警因素。因而,快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在100 次/ min 以下是治療的關鍵,對保持患者血液動力學的穩定性、改善左心功能、防止臟器栓塞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4]。我院急診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接診79例快速型房顫患者,靜脈注射不同藥物控制心室率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心房顫動患者共79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19 例,年齡(57.4±13.3)歲。通過心電圖檢查均證實房顫,且心室率均高于120次/min,持續時間長于1 h。房顫史一年以上患者71 例,另外8 例病史不詳。所有患者近1周內未用抗心律失常藥。按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成三組:索托洛爾組、維拉帕米組和西地蘭組。三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心室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1 醫學三組患者治療前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索托洛爾組患者使用索托洛爾(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70 mg, 5% 葡萄糖溶液(GS0 10 mL 溶解后靜脈推注5 min,根據具體情況15 min 后可重復。維拉帕米組采用維拉帕米(山東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5 mg, 5% GS 10 mL 溶解后靜脈推注5 min,必要時10 min后重復。西地蘭組采用西地蘭(杭州塞諾菲圣德拉保民生制藥有限公司)0.4 mg,5% GS 10 mL溶解后5~10 min 內靜脈推注,30 min 內未起效者可重復應用0.2 mg,最大量不超過0.8 mg/d。以上各組同時觀察血壓、心率、心電圖及不良反應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將目標心室率設定為100 次/min 。觀察用藥前后的血壓、心率、達到預定心室率的時間及用藥量。同時觀察達到預定心室率范圍變化及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停止靜脈用藥的時間。患者達標后根據病因的不同, 按房顫處理原則給予口服藥物以維持治療, 同時對誘因進行干預[5,6]。
1.4 療效評定
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安靜時心室率75~85次/min,或恢復為竇性心律;有效:患者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安靜時心室率85~90次/min;無效:患者癥狀無任何緩解,心室率仍在100次/min以上[7]。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丁宗發等.急診快速性心房顫動治療藥物比較 表2可見,索托洛爾組總有效率為84.62%,維拉帕米組總有效率為65.38%,西地蘭組總有效率為44.44%。三組治療前、后心室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索托洛爾組中不良反應2例(7.69%),1例患者出現口干、頭暈、乏力、惡心,1例表現為心動過緩,心室率46次/min。維拉帕米組不良反應3例(11.54%),頭暈或眩暈2例,房室傳導阻滯1例。西地蘭組中不良反應2例(7.41%),其中惡心、食欲不振者1例,頭痛、心動過緩、黃視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三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快速性心房顫動是急診中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地區、不同醫生對房顫所采取的治療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8]。有研究發現房顫癥狀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受心室率快慢的影響。目前治療房顫的首要選擇是控制心室率。快速性心房顫動會改變心房肌的電生理特性,縮短心房的有效不應期,使心房易發生房顫且保持房顫心律[9]。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是保持房顫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的關鍵環節,從而更能有效地緩解癥狀,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提高運動耐量,改善心臟功能,減少血栓栓塞的并發癥,降低病死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