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競爭力實證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提要] 本文采用2009~2017年數據,從4個維度、選取24項評價指標,綜合運用層次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10個中心城市的競爭力進行測評,并基于競爭力分析探析其機制,結果表明:中心城市競爭力總體水平有待提升,城市之間差距較大;不同類型中心城市發展特征各異,需對不同競爭力類型的中心城市進行差異化培育;競爭力分析表明,中心城市應進行競爭性合作,構建跨區域、多層次城市競爭性合作機制,協調彼此的功能,在競爭中深化合作。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競爭力測評;競爭性合作

絲綢之路

  一、引言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旨在通過創新合作模式及一體化策略實現全方位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互利共贏。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和區域協調發展及一體化的組織樞紐和關鍵載體,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城市競爭力體現著城市相較于其他城市而言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是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決定因素,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市競爭力最大化鏈條對實現絲綢之路構想具有重要意義。

  借鑒王頌吉等學者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中心城市的界定,本研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區域選取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中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武漢,以及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烏魯木齊、銀川、西寧、成都、重慶、西安和蘭州等10個城市進行研究。將2009~2017年作為分析時段,構建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測度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沿線中心城市的競爭力指數,并進一步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展開競爭性必要性,為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分工合作和聯動發展水平提供科學參考。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競爭力測度

  (一)構建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為便于進行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沿線中心城市競爭力分析,借鑒已有研究并以數據的可得性和共有性為原則,構建指標體系。(表1)

  (二)確定指標權重。本研究利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指標權重。首先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邀請10位專家分別對判斷矩陣中各指標做出兩兩對比,依據判斷矩陣重要性評價標度對其重要程度進行評判打分,得到比較矩陣,再通過計算得到比較矩陣的特征向量,對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后便可得到各項指標的相對權重。

  (三)測度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競爭力

  1、數據來源及處理。研究涉及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城市統計年鑒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以2009年為基期,考慮各指標的價格指數,將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各項指標數據按照Min-Max方法進行標準化處理,將數據統一映射到[0,1]區間上,所選指標均為正向指標,標準化計算公式為:

  其中,Xij表示第i個城市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xij表示第i個城市第j項指標的原始數值,min(xj)表示第j項指標的最小值,max(xj)表示第j項指標的最大值。另外,將標準化后為0的指標量值統一賦值為0.000001。

  2、城市競爭力(UC)的測度。可以測度2009~2017年內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沿線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分項競爭力得分,UC越大說明城市越具有競爭力。(圖1、表2)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城市競爭力評析

  根據城市競爭力測度結果,討論1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及分項競爭力得分,分析各城市發展的優勢與短板。在此基礎上對各城市4個分項競爭力進行聚類分析,以探討如何提升不同類型城市的競爭力。

  (一)綜合競爭力評析

  1、綜合競爭力呈現不同變化特點。從圖2可以看出,城市競爭力排名呈現三種類型:(1)穩定型。上海、武漢、成都、西寧等城市在2009~2017年的競爭力排序不變,分別位列第一至三位和第十位。(2)小幅波動型。烏魯木齊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在2012~2013年位列第四,2014年位列第六,其余年份均位居第七,呈倒“U”形變化趨勢。蘭州在2009~2010年及2017年位列第九,其余年份為第八位。(3)較大波動型。重慶、銀川、鄭州、西安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發生了較大的波動,其中重慶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大體呈上升趨勢,其波動范圍為三個位次;銀川的綜合競爭力排名波動范圍為兩個位次;鄭州、西安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呈大起大落狀,其中鄭州呈“V”形變化趨勢。(圖2)

  2、綜合競爭力水平明顯提高,但總體水平偏低。從綜合競爭力的動態發展來看,10個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基本都呈上升趨勢;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大幅提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每年僅有2~3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得分處于平均水平之上,且排名處于末位的幾個城市得分接近。這說明,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但低競爭能力的城市數量仍較多,總體水平偏低。(圖3)

  3、綜合競爭力水平差距大。由圖1、圖3可以看出,2015年僅有上海和武漢的綜合競爭力得分超過平均水平,其余年份每年僅有上海、武漢和成都的綜合競爭力超過平均水平,其綜合競爭力得分極差已達40以上,其余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分均在平均水平以下。此外,2009~2017年間各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數標準差已達20以上,極差達70,說明10個中心城市發展不平衡,綜合競爭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二)分項競爭力評析。分項競爭力得分顯示,中心城市在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競爭力有較大差異,結合圖1和表2可知:

  1、經濟發展競爭力存在明顯差距。各城市經濟發展能力不平衡,存在明顯差距。上海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經濟發展競爭力最高。武漢、鄭州經濟規模大、市場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經濟實力,位列二、三名。重慶、成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二、三產業比重較高,經濟發展態勢相對較好。西安在GDP規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發展因子上相較于西北地區其他城市具有一定優勢。相比于東、中部地區的上海、武漢和鄭州,西北地區多數中心城市的GDP總量、地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比較低,因而在經濟發展競爭力方面的得分較低。

  推薦閱讀:《絲綢之路》由甘肅絲綢之路協會、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省旅游局、西北師范大學聯合主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射洪县| 中阳县| 贡觉县| 法库县| 镇坪县| 巧家县| 松潘县| 宁远县| 宜昌市| 南昌县| 宽城| 诸城市| 洞头县| 黄大仙区| 施秉县| 措美县| 和龙市| 信阳市| 吉首市| 黎川县| 晋江市| 崇文区| 石城县| 宣化县| 浮山县| 上林县| 长子县| 三江| 茶陵县| 台东市| 宁城县| 丽江市| 同仁县| 万安县| 永宁县| 连平县| 鹤庆县| 株洲市| 淳安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