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校班級團支部作為高校育人育才工作的最基本組成單位,是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載體,高校積極推進以班級團支部工作為組織中心的班團一體化組織管理機制,是《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關于鞏固和推進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隊伍建設創新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實現高校培養適應時代轉型新人的必然內在要求。探索健全建立以學校團支部成員為組織主導,班委會成員為主要組織執行機構的一體化運行工作機制,有效提高加強學校基層團組織核心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戰斗力,激發團員青年活力,助力高校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關鍵詞:班團一體化;共青團改革;運行機制;班級;團支部
《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鞏固和改進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夯實每個班級基層團支部建設,推動實行各班級基層團支部與班委會建立一體化組織運行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共青團工作發展長遠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考新戰略,進一步強調了團組織的工作是要牢牢把握廣大青年的精神脈搏,提高基層團組織核心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戰斗力,高舉堅定理想信念的崇高旗幟。高校團支部、班級作為高校開展育人培才工作的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依托。高校積極推行以團支部、班級為組織中心班團一體化組織管理機制,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內在要求,是健全高校基層組織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關于鞏固和推進高校基層共青團組織制度建設發展創新的重要戰略舉措。
如何確實有效提高高校基層群團組織的發展進步和吸引力、凝聚力、擴大群團工作有效性和覆蓋面等這是高校基層團組織推進發展改革必須要深入解決的重點工作之一。如何在當前新時期、新形勢下將基層團組織與班級建設的工作建設目標、干部隊伍、管理機制、評價考核、工作服務職能等環節進行高度統一統籌組織、協同聯動,形成協同工作的效力,通過深入分析當下”班團一體化”實際運行過程中所處的困境,建立一套正確科學、合理有效、切實可行的的基層團組織和班級管理運行機制和工作運轉模式,打通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層團組織的核心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戰斗力,激發團員青年活力。
存在問題
1.班團一體化組織建設一直是共青團改革的重點之一,在具體實施改革過程中,雖由團支部與班委會構建一體化組織運行機制卻一直處于艱難推進、舉步維艱的尷尬現狀,出現高校班團一體化建設存在運行不暢的典型癥狀。如:班團一體化建設的工作運行機制不健全、統籌協調性不足、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落實無法到位的現象。更多的是目前基層團支部缺位現象及問題仍然存在,出現了機構功能的退化、服務意識的淡化、角色作用被弱化的現象,職務與工作崗位名稱的相關改變并不能真正地從本質上徹底改變當前基層團組織面對的基礎凝聚力不夠強、工作力量太薄弱的發展問題。而且,在推進基層團支部組織建設開展過程中,單一從基層團支部這個大組織單位入手開展工作,對基層團支部組織開展工作存在突出問題的成員個體,缺乏一定的特別關注,從而造成不能真正實現基層團支部建設全方位覆蓋的普遍現象。
2.傳統工作運行模式中將團支部和班級分別獨立作為兩個獨立載體來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團支部和班委會分別同時接受校團委和學生處的領導,在具體的管理工作程序和組織工作機制等多個環節存在著明顯的職能差異,但在具體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卻仍然有著很大的職能重疊,使得班級、團支部協同配合作用極大弱化,導致了高校共青團工作走向邊緣化、班級凝聚力明顯降低、班級和團組織工作權責不明、管理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對于高校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3.班級和團支部作為高校學生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微環境,對學生的學業和成才發展影響巨大。班團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可以有效整合基層團支部和班級的資源優勢,將團支部的學生素質教育提升服務功能和學生班級的日常生活管理服務功能有機結合,從學生思想、情感、生活、學業、人際關系等多方位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全面管理服務和教育引導。但目前由于班團一體化組織運行機制存在運行不暢的問題,特別是受當前新時代環境背景下多元化網絡和新媒體信息的沖擊影響,面臨著團員青年群體活力激發不足、團組織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依然不強、班級在聯系青年學生方面的優勢仍然不夠突出等顯著問題。
解決策略
1.黨建帶動團建,加強思想引領。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性任務,充分發揮高校各級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高校黨委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始終將思想政治建設擺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將黨建帶團建工作從內容形式上的"帶"向思想引領上的"帶"轉換,將黨建帶動團建的制度建設、載體建設和組織建設等各個環節一思想引領貫穿。各級黨團組織要明確黨建帶動團建工作在高校黨政工作中的基礎性、重要性的地位,進一步明確和夯實黨團一體化協同共建意識,使黨建與團建實現同頻共振,將團建任務納入到黨建工作中,將團建質量作為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黨團組織工作同步部署、同步開展、同步考核、同步驗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
2.明確工作目標,形成制度規范。研究共青團工作例會制度,定期采取團組織會議等方式,研究、討論、部署共青團工作,聽取工作匯報和工作總結,表彰優點查找不足,了解團組織動向,增加團組織工作信心。各級黨團組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工作聯系制度。建立工作聯系制度可以為團組織搭建起暢通的交流橋梁。同時也能有效監督反饋工作開展情況,保證黨團組織聯系的常態化。
3.強化隊伍建設,實現”三全”育人。完善組織領導制度。明確各級分工,落實領導責任,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協調團建工作整體推進。各級黨團組織相關負責人主要作為黨建帶團建各項工作第一責任人,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要主動帶頭執行和落實與同級團組織溝通交流互動的任務。構建以領導班子帶頭參與、班主任主動參與、專業教師廣泛參與的協同配合的育人矩陣。整合校內外各方資源,積極探索拓寬育人服務途徑,健全社會家庭學校全面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全方位立體育人服務格局。
4.以問題為導向,強化精準服務。堅定緊緊圍繞全團"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四維團組織工作格局,鞏固和不斷強化各基層團組織建設,構建起以基層團支部為組織核心,班委為主要執行管理機構的高校一體化工作運行機制,著實增強提升廣大基層高校團支部工作活力,使廣大團員青年真正的積極融入參與到基層團支部建設當中,形成凝聚力;著力提高班團活動覆蓋面,使團員青年真正的參與到團支部活動當中,提升影響力;致力打通服務青年最后一公里,真正解決服務青年不夠深入的問題,切實貼近廣大團員青年,提升團支部的吸引力和戰斗力。
5.運用新媒體平臺,構建立體式、交互性的運行機制模型。新媒體信息時代背景下,廣大青年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與人際交流互動模式都逐漸呈現出全新的特征,這給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全新挑戰。高校學生黨團組織在黨建帶團建設的工作中一定要與時俱進,根據不斷變化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調整工作進行方式,豐富活動內涵內容,拓展和搭建新的帶建平臺。通過建設開發基層團支部的共建學習網站、上傳網絡學習信息資源等多種方式逐步構建起學習信息資源的共享平臺載體將傳統的線下學習轉化為自助式的線上學習;同時利用微信、微博等等網絡平臺及時將基層團組織建設開展情況的相關信息和共建活動情況盡心實時宣傳,使廣大青年學生人和學生及時掌握了解建設工作動態。了解廣大學生的關注的熱點焦點,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做法,提升高校團支部建設工作影響力和實效性。
推進高校班團一體化的建設是高校開展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的重要組成載體。新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好高校基層團組織的核心作用,探索將一個班級與基層團支部的具體工作發展目標、管理機制、服務管理職能等各個方面有機結合的一種有效途徑,建立以基層團支部工作為組織主導,班委會工作為主要執行管理機構的班團一體化工作機制,發揮班級在直接聯系青年學生方面的優勢特點,提高基層團組織對廣大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和社會凝聚力,有效提高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激發廣大團員青年的青春活力,助力高校青年學生的成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