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加強環保意識的普及,更好的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應該創新環保宣傳教育的形式。一方面,應該創新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理念,加強樹立全局理念;另一方面,應該從宣傳手段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順應時代潮流,使宣傳教育更加有效。
【關鍵詞】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生態文明理念
我們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生活帶來便利,一座座建筑物拔地而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遍布全球。但與此同時,環境所受到的損害也逐漸凸顯,植被面積的大量削減造成了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緊缺等諸多問題,許多動植物也瀕臨滅絕。在此情況下,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不僅十分重要,還有著迫在眉睫的緊迫性。開展環保工作的第一步是開展環保教育宣傳,本文就創新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形式做簡要探究,對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提供方向。
創新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理念
1.1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全局理念的樹立
環保宣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攻堅戰。要創新環保宣傳的理念,首先就是要建立全局的思想觀,不要想著能夠一勞永逸,也不要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要以長遠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問題,并穩打穩扎的開展這一工作。
全局理念并不只關乎看待該項工作開展的角度,還關乎實施環保教育的主體,環護教育并不單單屬于某一個部門,而應來自各個方面的合作。根據我國《環保法》明文規定,學校教育中要加入環保知識。要讓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應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教育普及。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合力教育來加深“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等相關觀念的培養。
此外,在宣傳的手段上也應顧“全局”。傳統的宣傳理念是通過標語、書籍、廣播電視等途徑進行宣傳。在全世界攜手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宣傳理念也應該同步改革發展。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宣傳手段,思維不能局限于圖文、語音等古板形式,大可采用短視頻、H5等方式進行宣傳。同時,也要少用直接的“硬宣傳”方式,要將環保滲入到其他內容中去,旁敲側擊的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1.2培養生態文明價值觀
環保宣傳教育的重點在于生態文明價值觀的培養。實現生態文明,是站在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是環境保護的終極目標。根據我國相關《意見》指出,應促使生態文明價值觀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
要想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共識,除了口頭書面上的宣傳教育外,更應該從具體的行為上來進行鼓勵或約束教育。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綠色消費,鼓勵社會崇尚環保主義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要堅決抵制個別人、企業或團體破壞生態的行為,比如向公共河域排放有害液體或違禁獵殺瀕危動物等。建設生態文明價值觀,必須要落實到具體的行為教育上去,對于上述提到的違背生態文明的違法行為,不僅要加強監督工作,更要在發現時予以堅決的懲處并擴大關于懲處結果的宣傳,以示警戒。
1.3養成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環保宣傳教育的關鍵在于養成全民環保的意識,對于環境保護這樣一個龐大而意義重大的工作,需要全體公民的有效參與,而促使環保行為的前提則是養成相關的意識,讓每個人都自然而然的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活家園。
要建設理想的“全民參與環保”良好氛圍環境,不僅需要提高相關的宣傳能力,增強相關的教育水平,還要開展一系列促進活動,例如以小區為單位,創建評選“最美小區”、“環境友好示范小區”等。要從與每個人相關的身邊事做起,讓公眾在切實參與后,感受到自己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形成“行動→激勵→再行動”的良性循環。
創新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形式
2.1創新環境生態文化建設形式
文化的整個概念比較龐大,它不僅可以作為國家社會價值觀、習俗思想的代表,還是人們進行溝通傳承的意識形態。文化是被一個民族或國家認同的,來繼承它們的歷史、藝術文學、生活習俗、價值觀念等,通常是被人民所普遍認同的。將文化滲透進現實生活,實際上是用文化武裝群眾的思想,環境保護是同樣的道理,在群眾的腦海里里充滿了贊同保護環境的觀念,這樣才能讓人們自覺自發的行動起來。
在文化這個領域,有散文創作、詩歌創作與小說創作等較為傳統的文學形式,也有電視劇、音樂劇、話劇、電影等演出形式,對這類有關保護環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創作加以推動。以電影為例,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數量,因此電影市場較大,將環境保護與電影情節相結合,能讓人們在休閑的同時吸收有關環境保護的概念。現在有一些喜劇電影,例如《美人魚》,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對環境保護進行宣傳教育。因此,應該給予文化作品一個自由合適的環境來鼓舞創作者。
2.2拓展宣傳教育渠道
長時間以來,環境宣傳教育活動是群眾參加環境保護的關鍵渠道,但以往的方式難免存在陳舊、缺乏新意的問題。這需要對宣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進行創新,開展一些離群眾實際生活近的活動,以社會上的熱點為工作中心。在進行工作的同時需要注意,環境保護不止是環境保護部門的責任,也是教育、宣傳、林業、牧業等各部門共同的責任。充分利用不同的資源,既不單獨行動,也不專斷行事,增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并與媒體達成良好的合作,塑造一個積極向上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除了對各項環保工作有很好的宣傳推廣,還能夠起到對排污不達標企業的震懾作用。
于此同時,借用不同類型的宣傳平臺對環境保護進行宣傳教育。一是傳統的宣傳平臺,例如電視、報紙、廣播,二是有宣傳教育作用的場地,例如博物館、圖書館等。這些宣傳平臺是需要有針對性的,并且滿足部分受眾接收的方式。
2.3創新環境保護教育手段
對環境保護教育來說,立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才可以更快、更高效地推動學校環境教育的進步。要明確要求環境保護教育的有關課程標準、指南等,并按照學生不一樣時期的特征,確立各時期的環境教育目標和要求。
與此同時,應在大學院校設立環境保護有關的專業,塑造更多的人才,為環境保護人才的就業提供支持和傾斜,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環境保護人才的就業機會。
結語
綜上所述,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宣傳理念和手段,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畢竟,我們保護的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
參考文獻:
[1]孫美霞.煙臺海陽:把生態環境宣傳刻在“骨子里”[J].環境教育,2021,{4}(05):60-61.
[2]王軍秀.新形勢下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0,1(24):43-46.
推薦閱讀:福建有哪些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