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教育行業作為一個以知識信息傳輸為主的行業,教育資源傳輸的效率決定著一堂課、一個學校的教學效率和水平。因此新時代廣大教育者非常重視信息化教學,小學語文作為啟蒙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呈現趣味性強、直觀化、容易理解的知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本次研究筆者圍繞信息化課堂教學,來探索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課堂教學
信息化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目的,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呈現知識的過程。信息化課堂是“互聯網+”教育的體現,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完備的知識體系,具有趣味性的知識素材,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課堂上。信息化課堂不僅僅可以優化知識的呈現方式,同時還可以實現智能化課堂管理,對學生的聽課和作業情況進行監控和評估,從而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 加強教師交流,構建綜合性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庫
在當前信息化交流如此發達的今天,各種信息渠道已經逐漸成熟,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僅憑教師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是無法實現教學技能的提升,我們必須要加強跨區域,甚至跨學科之間的教師交流,將不同的教師的經驗進行共享、整合這樣才能夠吸取不同的教學經驗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首先學校要建立一支團結一致的教學科研團隊,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參與其中,讓負責人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組長,每個星期定期舉行一次教學研究活動,不同學科的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可以對上周的教學工作進行一次總結和反思,指出教學存在的哪些不足,以及通過感悟,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好的教學方法,其次還需要對后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布置。教研團隊每個月應該抽出兩天的時間作為學術月,學術月的主題可以從說課、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等方面展開進行,但是應該要鼓勵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每一位教師可以自由的點評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每一次教研集體活動,組長及相關領導人應該要認真地歸納好,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意見和思路,搜集整合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素材等,并上傳至教研組資源庫當中,這是強化校內教師交流的方式。
針對不同區域的教師交流互動,學校的領導應該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和其他學校的溝通交流,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專遞課堂、云教學、慕課堂、實時微視頻直播教學等信息技術手段,讓學校的老師都能夠享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名師資源。隨著交流的深化,一方面可以增進兄弟學校之間的友誼,同時還逐漸形成了一個完備的跨區域教研體系,該體系是借助信息技術,讓本校的教師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展開線上教研活動,每一位教研成員都可以自由的上傳優質課件、試卷、教學設計等,從而形成一個教學資源庫。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資源庫的質量,線上教研組管理者還必須評出多名資源審核員,通過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對每一份資料進行審核,以確保資源庫資源的優質性。
二、 以實際教學內容為主導,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對信息技術應用手段有了一定的掌握,并通過教研活動構建好教學資源庫后,接下來就是要求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展開實際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是通過課文來引導學生感受語文之美,內化語文知識。例如在講授《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在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中的時候,不能夠僅僅只是在表面上滲透信息技術手段,從而大量地向學生展示一些華麗多彩的圖片,以及冗長的電影視頻,這樣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與知識上,過多的關注圖片和視頻,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為背景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該要從促進教學效率提升,帶動學生積極性,觸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上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草原》這篇文章而言,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從遠處展示草原的天空,以及草原一望無際山脈的曲線,讓學生從遠處感受到草原之雄偉;隨后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結合文本向學生展示草原上的牛羊、鳥兒、河流,以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方向來體現草原的遼闊;為學生展示草原人民迎接客人,歡歌笑語的情景,要求學生結合草原人民的動作、神態等方面來分析草原人民好客的特點;最后將鏡頭拉到最近,向學生展示草原人民是如何宴請客人的,以及作者又是如何尊重草原人民的禮儀,同時要求學生注意從細節分析。通過結合課文內容,遵循課文的寫作手法,以由遠及近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文本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覺上得到享受,進而激發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直觀化的特點,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的含義加深理解,節省學生揣摩文章意境,體驗作者情感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量。因此作為新時代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對教學的促進和效率的提升還是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 打造多樣化學習方式,體現教學的動態性
小學語文涉及面廣,信息量豐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征知識,并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主動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新課內容,事先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資料上傳至信息庫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有選擇性的選擇資料進行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教師將自己所選擇的資料進行有效的整合,并進行創新優化,使課堂充滿思維的火花,讓課堂信息量一直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體現教學的動態性。例如在講授《各具特色的名居》這一課時,文章向學生展示的是客家土樓、傣家主竹樓的形態結構、寓意和所傳達的思想感情、特征等。
在新課講授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登錄學校的網絡學習平臺,在網站上尋找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具有特色的中國建筑物,并對自己喜歡的建筑物的特點,通過某種形式表示出來,要求學生在第二天上課時,將自己所喜歡的建筑物向全班同學講解,并將自己對建筑物的表示方式向學生展示。在第二天新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向學生展示了自己非常喜歡傣族的竹樓,從竹樓的制作材料、通風性、外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地概括描述,并在最后說明自己喜歡傣族竹樓,是因為喜歡竹樓那種通風性好,制作材料純天然無污染的特性,這位學生還利用數學學具里的小塑料棒和膠帶,制作了一個竹樓小模式來表示自己喜歡的竹樓,并對著模型進行講解。還有的學生喜歡蒙古的蒙古包,通過在網上下載不同類型和大小的蒙古包圖片,以及牧民放牧時的情景,來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喜歡的蒙古包的特色。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展示方法和風格,代表不同的思維方式,讓原本只有教師一個人講解的課堂,漸漸地融合了越來越多學生的思維,讓課堂的信息量、思維火花不斷上升,從而展現出課堂動態化特征。
推薦閱讀: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