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該文以“遙感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的整體規劃、教學目標、實施思路和推進步驟等,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與資源,設計課程思政的映射與切入點,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優化和評價機制。經實施發現,教學團隊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得到明顯提高。本課程將繼續貫徹課程思政的理念,持續優化課程思政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為測繪類專業相關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參考,以適應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課程思政;思政元素;切入點;培養目標
作者:楊 強
一、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過渡,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社會整體素質明顯提升,為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高等教育也呈現出部分問題,如教育資源和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流失、教育改革的結構錯位等[1,2]。國家工程專業教育認證和“雙萬計劃”等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實時地修訂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以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程思政作為高等教育課程教學環節中的關鍵內容,亟須厘清其教學實施方案和內容,才能更好地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需求
師資隊伍思政教育是當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存在著明顯脫節的現象,雖師資隊伍專業素養得到明顯提升,但思想道德素質則呈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勢必影響未來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教師隊伍建設要從思想上摒棄課程思政的偏見,研究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聯和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的培養目標和落腳點,細化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以有效地引導人才培養質量[3]。
(三)教學內容提升的需求
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往往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未能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致使部分學生主動性受到限制,缺乏興趣和目標,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影響課程學習效果和培養質量[4,5]。作為高校教師,需要打破專業課程與思教課程間的阻隔,梳理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其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將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融合。
(四)人才質量提升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學校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6]。目前中國高等教育面臨諸多問題,如行業分布與需求不匹配,學生缺乏執行力、專業認可度和責任感、擔當意識不強等[7]。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教育需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思政教育來拓展人才培養空間,融入能引起學生強烈感情共鳴的思政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和自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認知,切實做到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遙感原理與應用”課程思政實施規劃與設計
本文以測繪類專業課程“遙感原理與應用”為例,將專業培養目標和思政教育目標緊密結合,設計專業知識和思政知識的框架與結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開發和細化課程思政資源和教學內容,做到專業知識傳授和人生價值引領齊頭并進。開展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師生互評,將思政教育理念全方位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建立課程思政育人的長效機制,即:
(一)整體規劃
貫徹國家工程專業認證標準,以面向產出為導向,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內容,依托面向產出的教學思想和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在講授遙感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發展趨勢、應用前景和基本原理等專業知識的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注重學生針對國家測繪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國家安全、文化自信和專業自信等方面的引導和培養,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操和人文關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實施思路
根據專業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從頂層設計出發,設置課程負責人和教學群,加強課程團隊思政建設,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新政策和新思想,深入領會立德樹人的理念,設置思政教育內容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融入點,做學生專業知識導師,更要做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路人,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清醒地認識到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性。
(三)重點措施
開展線上/線下教學、課堂討論、學習匯報和發放調查表,定期與學生開展教學效果溝通。結合實際案例、專題研究和學生的興趣點,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認可度,主動形成為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的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四)教學資源
本課程依托測繪工程基礎專業課程群,加強教師團隊思政學習,促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內涵式發展。深挖課程教學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發掘專業內容所涉及的思政內容和思政元素,優化課程教學組織形式。開展校企合作與協同創新,積極利用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地理空間數據云和國際科學數據服務平臺等網絡資源,開展外延式拓展,將時政新聞、社會價值、科學人文精神、創新精神等信息引入課堂。
推薦閱讀:《思想政治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資料性刊物。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各條戰線與各階層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進人物、集體及其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