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人們對英語越來越重視,小學英語教育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尤為重要。單詞拼寫和記憶是學好英語的基本技能,但是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學習方法不足,英語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詞匯學習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英語初期詞匯教學策略展開研究,以期教師教學提供參考,幫助學生能夠有效地完成詞匯學習,為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低年段英語教學;詞匯教學
作者:張蕊
在我國,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也就是說兒童在結束幼兒園的生活后無需接受過渡性教育,直接可以選擇入學接受義務教育,這個階段的兒童在心理、生理上都還處于未成熟階段,對于小學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也并不熟悉,但還要面對很多門學科的學習,這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既需要其教師有效的引導,也需要學生快速地適應環境。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年齡大多集中在6-8周歲,其中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懼的,那么,對于教師來說,正確幫助學生投入到小學生活和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家長力求進步的意識的提高,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似乎成為潮流,這就導致學生入學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已經可以使用英語交流,有的學生甚至還不認識英文字母,這種現象導致教師的課程進度難以掌控,教學活動難以開展。而小學階段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重要時期,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模式單一、枯燥,教師只會一味地進行拼讀教學,學生也只能無意識地跟讀、記憶。長此以往,學生記不住、讀不準單詞,就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最終放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不斷深入探究英語知識對于提升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有很大幫助。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對于部分小學低年段學生來說,英語是一個“新物種”,即使在此之前接觸過英語學習,學習環境、教學方式都是不同的。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集體學習、分班授課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學習方式,并且要同時接受多門學科的新知識,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是有一定挑戰的。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使詞匯學習出現在生活環境中,對于學生掌握單詞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食物相關名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一種食物帶到學校,在課堂上模擬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首先,用講授法教會學生使用“how much”“how many”等購物時會用到的詞匯,以及“excuse me”“thank you”等禮貌用語。當學生進入到模擬場景開始購物時,就會選擇“apple”“banana”等熟悉的詞匯開始用英語進行交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已經“購買”的食物撤離“超市”,讓之后參與情境的學生不得不開口嘗試表達自己并不熟悉的食物,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引導,盡量不使用講授法、多次朗讀等和一般課堂相同的方式,而要以一種提示的態度幫助學生表達,這樣學生不會對新單詞產生反感情緒,并且因為處于一個熟悉放松的環境,學生更容易記住新單詞。同時,在這樣一個“實際”的環境中,學生也可掌握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這種方式更加有益于學生有效學習。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應多以觀察、動手接觸等多感官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讓學生身處實際情境中,有助于其思維邏輯能力的開發。
一般來講,英語單詞是由枯燥的字母組成的,難以使學生從中獲得直觀的樂趣。而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來說,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是英語教學的首要目的。組織適當的情境學習,能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導掌握英語單詞,獲得學習樂趣。在英語單詞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結合一些趣味的單詞講解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培養學生對單詞學習的興趣,比如“snake”和“snack”這類讀音十分相似的詞匯,其意思卻大相徑庭,講解過程中學生可以一次性掌握兩個以上的單詞。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動畫片、動漫人物、卡通形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充分融入教學活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精簡知識,短時高效
小學階段一節課的教學時長大約在40分鐘,一般來說,7-10歲的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約為20分鐘,只有課堂總時長的一半,對于部分學生可能還不足2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20分鐘內完成知識講授部分,其中還包括詞匯的講解,這種方式雖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但對于有教學任務的老師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而不是刪減。詞匯的教學在大部分課堂上都是以反復跟讀、變音調跟讀等單一枯燥的形式呈現,但是詞匯教學也可以融入句子中來學。比如上文模擬超市的例子中,在學習水果相關單詞的同時,也學習了禮貌用語、購物用語等可以應用在實際交流中的英語基本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以需求為出發點學習到一些詞匯。在這樣一節課的教學中,整合了幾個單元的知識,但卻互不違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呈現給學生,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非常熟悉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并且完整保留原本的課程內容,只是呈現方式上做出改變,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學到了更多的內容,并且是一種愿意接受的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相對輕松一些。
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作業進行二次精簡,眾所周知,在學校教學中,每天的作業卷都是學校統一印刷,大部分教師會直接讓課代表派發給學生,但是這種做法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精簡作業。例如,一張英語卷子可以包含很多種題型,但是并不是每道題都和當天新知相關,當學生做作業時,尤其是低年段學生,他們并不懂得給知識分類,無法判斷哪些是當天新知識,哪些是擴充部分,學生只會關注到自己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甚至覺得當天老師講授的知識與作業無關,這就導致學生對完成作業有了反抗心理,逐漸會對自己產生不自信的心理暗示,進而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英語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本身就意味著全新和陌生,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其英語能力。
推薦閱讀:有沒有廣東省關于小學英語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