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探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高職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進行信息化教學,可以優化教學過程,增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有效實現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學習。該文對高職環境監測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思路、內容、信息化教學方法、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討論,提出應建設基于環境監測崗位工作過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環境監測課程;混合式教學

信息化教學論文

  作者:王 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職學校在信息化校園建設方面初見成效,同時4G手機、電腦、iPad等智能產品在學生群體中日益普及,尤其是4G手機已成為當今大學生人手必備的電子產品。隨之,當代大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導,面對面系統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較為被動,而信息化教學使課堂表現形式更加豐富,教師可利用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便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2]。

  此外,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差異性大、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足、學習主動性欠缺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需及時把握他們的學習情況,采取相應方法進行過程化學習督促和考核。環境監測課程是高職高專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專業、環境工程技術等環保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為了響應教育現代化、信息化大環境的要求,更好適應高職學生學習特點,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對課程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校政企深入合作,建設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

  對環境監測課程進行信息化教學,需要建設一個與該課程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庫進行支撐。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內容一般包括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和信息化承載平臺建設[3]。其中,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應涵蓋課程標準、工學結合教材、教學課件、教案、微課、視頻資源、案例、仿真軟件、在線試題庫、文獻素材、常見問題解答等內容。環境監測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時,應對企事業單位環境監測崗位進行深入調研,廣泛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基于“以工學結合為指導,教學內容項目化、任務化,突出監測崗位技能培養,銜接職業技能鑒定”的設計理念,以具體環境監測崗位任務為項目引領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制作教學課件、微課、測試題庫等基于環境監測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學平臺是信息化資源的載體,教學團隊可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上建設相關課程。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設置學習任務、開展課堂討論、布置作業、作業點評、答疑、隨堂測試等,學生通過學習平臺接受學習任務,獲取學習資源,完成討論、作業和在線考試等。應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可有效延伸傳統課堂時空,跟蹤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及難點,調整面授課側重點,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4]。目前,信息化教學可借助學校自建的網絡教學平臺或第三方信息教學平臺,和高職院合作較多的信息化教學平臺主要有智慧職教云、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學習通、愛課程、藍墨云班課等。

  二、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多元互動,提升教學效果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激發學習主動性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和設計,將“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課前,教師整合線上資源,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化設計,設置學習資料,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就其中的難點、重點和易錯點進行深入講解,并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研討,協作解決遇到的問題,此外,結合講授知識點的特點靈活開展投票問卷、隨堂測試等活動;課后,學生可利用教學平臺資源鞏固所學的知識,就有疑問的地方與老師進行線上交流或線上提問,從而有效實現學生的差異化提升。

  以環境監測課程教學單元任務1河流水質監測方案制訂教學為例,課前,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上設置學習任務,設置河流水質監測方案制訂教學課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南京秦淮河水質監測方案案例等學習資源,在教學平臺添加我國河流水質情況、河流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原則、方法等在線問題以檢驗學生資源學習情況;課堂上,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重點講解課件中的易錯點、重點和難點,就馬汊河(學校附近河流)葛唐段水質監測方案進行分組研討、匯報,教師點評;課后,各小組繼續完善馬汊河葛唐段水質監測方案并上傳教學平臺,任課教師點評,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線上答疑。

  (二)積極開展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學促賽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環境監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監測技能水平,提升職業素養,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應大力開展校級環境監測技能大賽。大賽可采用環境監測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相結合的形式,邀請學校所在區域環境監測站和企業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專家參與大賽的理論題庫建設、技能賽項選擇、賽前指導和技能大賽評委等工作,必要時可以企業名稱冠名,并形成校企合作辦賽機制。通過環境監測技能大賽,進一步檢驗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此外,以校級環境監測技能大賽為契機,為省級和全國職業院校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能賽項選拔和培養參賽選手,同時也可為合作企業選拔人才。

  推薦閱讀:福建教育期刊投稿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滕州市| 观塘区| 新宁县| 咸阳市| 家居| 临江市| 保定市| 伊吾县| 临朐县| 时尚| 营山县| 昔阳县| 宁强县| 镇安县| 儋州市| 永新县| 耿马| 防城港市| 稻城县| 章丘市| 绥阳县| 大理市| 湖口县| 云梦县| 常熟市| 保山市| 景东| 成都市| 德州市| 玉溪市| 南康市| 搜索| 崇明县| 龙门县| 时尚| 于都县| 柳河县| 金山区| 兴国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