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發揮高校課堂教學功能,將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課程之中,通過課程思政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觀培養有機結合,形成系統化的育人長效機制,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每位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文章以進出口業務流程與操作課程為例,分析如何從相關專業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通過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將思政元素融于專業知識教學之中,達到專業育人與課程思政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實施;專業知識;預期效果
作者:謝育兵
一、課程思政的基本了解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不是某一門具體課程,而是一種基本理念。根據其基本含義,高校課程具備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和政治思想教育兩方面功能[1],教師應充分做好教學設計,提煉專業課程中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具體活潑的教學載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道德培養和價值引領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導和技能的傳授中。
(二)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就高校人才培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實際上是對高校教育提出了課程思政的要求[2]。2018年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地首次做出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3],他強調,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正確領會習總書記講話,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校教學改革的新要求,是新形勢下的迫切需要。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和關鍵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
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于課程,如果忽視課程建設規律,沒有做好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就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程思政必須緊緊扎根于課程本身[4]。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
作為教學實施主體的教師,是思政建設的關鍵。教師必須通過各種學習途徑,切實增強自身的育德意識,不斷培養和提升自身的育德能力,保證課程思政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進出口業務流程與操作課程思政設計、實施和反思
進出口業務流程與操作是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實操性很強的一門必修課,旨在根據實際工作過程,培養學生對進出口業務的實操能力。《進出口業務流程與操作》的課程思政設計,在于從課程中挖掘和提煉思政資源,秉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遵循教學的規律,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加以實施。
(一)課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課程是思政建設的基礎,進行該課程的思政設計,首先必須吃透課程本身的內容,提煉出中間的思政元素,加以精心梳理,然后確定合適的融入載體和對接知識點,從而進行設計。以下是根據該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若干思政案例,見表1。
以案例1為例,在該門課的講授開始,一般會給學生介紹外貿規模、進出口相關政策以及行業人才需求等等,那么可以考慮以不同階段外貿情況為載體,以貨物出口數據為對接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數據去思考其背后的思政內涵。又如案例4,在講授交易磋商時,以之為載體,以交易磋商達成的合同為相關對接知識點,導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和法治的內容,培養學生誠信守法的品格。
(二)課中:思政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
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過程須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參與,提倡師生互動,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仍然以案例1為例,當教師通過PPT展示出不同階段的外貿貨物出口數據時,可以讓學生表達他們通過這些數據看到或想到的,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分享各自的想法,在自由活躍的氣氛中達到學習和提升的目的。按一般反應,有的學生從數據看到的是外貿規模不斷增長,有的會通過比較發現我們的出口規模世界第一,有的會想到外貿規模的擴大意味著人才的需求等等。這些都應加以肯定,但可以進一步問:為什么有這樣的增長?促使外貿增長的原因是什么呢?透過這些數據,引導學生明白外貿增長背后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增強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三)課后:思政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書育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課程思政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更加需要不斷地從多方面進行反思,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融入載體以及對接的知識點和思政元素是否實現了無縫對接,這方面在課前設計時已經充分進行了斟酌,但課后評估仍然是必要的;第二,課堂互動過程,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間是否充分起到“催化”的作用,方法是否得當,是否比較順利地鼓勵并引導學生從專業知識進入思政方面的思考,使學生在兩方面都得到提升;第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這一點是教學效果現場的反映,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隨時敏銳地捕捉這些信息。以案例3為例,在講授進出口報關時,涉及出口退稅的有關法規,筆者隨即和學生分享國稅局網站的鏈接,讓學生直接從中了解涉稅的實際案例。從學生當堂反饋的積極認識,可以確定學生領會到這一專業知識內容中隱含的法治精神。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新環境下人才培養的一項偉大舉措。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不斷加強學習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必須以工匠精神為指引,在教學實踐過程,不論課前、課中或課后的環節,都嚴格要求自己,對教學內容不斷加以推敲,加以改進,使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媛.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設計和實踐—以《民族服裝單品設計》課程為例[J].福建茶葉,2020,42(4):227.
[2]吳中華.《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課程思政建設探索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5):243-244.
[3]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高校立德樹人需要思政課更大擔當[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4/18/nw.D110000gmrb_20190418_1-06.htm, 2019-04-18.
[4]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8-29.
推薦閱讀:思想政治課研究思想政治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