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互動式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為開展互動式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將教學活動看作是信息流動的過程,通過應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大信息流的數量、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實現信息流的雙向和循環流動。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互動式教學信息流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互動式教學法既不同于傳統的僅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法,也不同于放任學生自發學習的“放羊”式教學方法。它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系統地學習,也要求教師按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
研究和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目的主要有: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有利于教師經常與學生溝通信息,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第三,有利于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知識和技能的特色;第四,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專業及相關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學技能。
研究和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實際意義主要有:第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第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處于中心地位;第三,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
二、國內外研究發展趨勢
(1)互動式教學法在國內外的研究綜述。①對互動式教學法的模式的研究。亢曉梅認為,互動模式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的類型,例如從社會學角度看,可以分為教師中心模式、學生中心模式和知識中心模式。②對互動式教學法的有效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楊文新跟蹤調查了互動式教學法的實施效果,發現互動式教學法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影響。③對互動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和過程控制的研究。王家瑾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分析了教學活動,提出強化教師在教學系統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追求教學的系統效應。何浩峰分析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缺陷,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實現教與學的共振。顏醒華提出互動教學的核心問題是互動教學的機制設計和過程控制。④對互動式教學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劉建德提出了互動式教學的策略,包括雙向設計、互位教學、小組活動和個人自學。孫德興等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唐中華分析了情景教學方法對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性。趙守飛分析了團隊學習互動教學方法的特點。⑤對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的研究。例如,李益民將互動式教學法應用到國際市場營銷學的教學中。
(2)互動式教學法的發展趨勢。①互動式教學方法日益得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并成為教學方法的主流。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②互動式教學方面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便利了信息的雙向流動和反饋,推動了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發展。③互動式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工作。學習和講授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活動最終必須通過轉化為學生個體內在的學習活動,才能夠得以實現。
三、互動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互動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心理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習者對當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離不開教師的教,但又不可能由教師代替。學生的學習不單是知識經驗由外向內的“輸入”,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經驗體系在一定環境中自內而外的“生長”。與這一理論觀點相適應,教學也必須要把焦點從教師轉到學生,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到師生互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四、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實踐
(1)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亦要求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以便師生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互動—教與學的共振。
(2)現代信息技術為開展互動式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將教學活動看作是信息流動的過程,通過應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大信息流的數量、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實現信息流的雙向和循環流動。
互動教學法將學生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僅僅一本教材很難達到學生主動完成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的目的。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實現互動式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3)從教學環節來看,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設計、課堂互動和課后反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課程設計環節,教師將教學目標、要求、知識體系、背景文獻和經典論文等上傳到信息平臺,供學生課前瀏覽和閱讀,為課堂互動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環節,多媒體計算機為教學互動提供了便捷工具;在課后環節,學生既可以向信息平臺上傳與該課程相關的內容,例如相關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以及案例分析等,也可以進行在線交流、反饋學習體會和疑難問題等。
(4)從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因素來看,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學生做好學習準備,了解課程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及時提供反饋,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相結合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燕芬.核心素養下數學體驗式教學樣態的構建[D].貴州師范大學,2019.
[2]畢漁民.數學五環活動教學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俞小云.學導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6.
[4]閆東.層級互動式教學模式及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6.
[5]劉云.高中數學教科書中探究內容的使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6.
[6]金愛冬.數學教師信念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推薦閱讀:可以發表學前教育論文的省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