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英語戲劇課程中,學生欣賞英語語言魅力,感受國外歷史和文化氛圍,發展深度思維和廣度思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際能力。英語戲劇校本課程通過引導學生解讀和分析劇本,表演和體悟人物角色,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英語戲劇 校本課程
在歐美國家,教育戲劇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能力的教學方法。有些教育家甚至認為,教育戲劇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之一。英語戲劇是教育戲劇的分學科領域,是將戲劇方法和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中,讓學習對象在戲劇實踐中參與戲劇排演過程,領略知識意蘊,增強交流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英語戲劇課程在國外已經有較成熟的體系。目前,國內多所學校也開設了英語戲劇校本課程。
英語戲劇校本課程作為輔助學生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深度探索了英語和戲劇兩個教學領域的有機結合。下面,筆者以南京市某校的英語戲劇校本課程為例,分析如何通過戲劇課程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本案例選取的劇本是Steve Barlow和Steve Skidmore兩位著名英國兒童文學作家所寫的AQuiet Fam?ily Christmas,講述了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的家庭在一次圣誕夜聚會中發生的種種沖突,體現了皇室成員間的矛盾,有助于學生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風情。該學期的英語戲劇校本課程一共安排了14次課,主要包括探究背景及角色,研讀劇本,分組、分段彩排,整體聯排和最后的匯報演出。
一、感受劇本語言魅力,提升英語語言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出,“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提出“全語言教學理論”的Ken Goodman認為,語言是一個整體,它真實而自然地存在于人們的認知和社會生活中,是一個完整而有意義、具有重要社會功能的體系,是促進人發展的重要媒介。
在語言知識方面,英語戲劇的旁白、獨白、對白都有著不同的語言意義。同時,因為文本所依托的是豐富飽滿的角色,角色的遣詞用句又受到角色本身的年齡、性格、個性以及文化背景的制約,因此,語言的意義需要學生深度理解。
在語言技能方面,英語戲劇可以用于任何形式的技能訓練,輸入與輸出的有機結合更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總體來說,學生通過聽、說、讀、看、演、賞等方式,理解了英語戲劇里的文本與非文本素材,促進了對語言知識的習得,豐富了英語技能學習的渠道,拓寬了英語和戲劇兩個領域的知識面。
在劇本中,有一個片段是弄臣WillSommers想要通過猜謎游戲來活躍家庭氣氛,但是他的謎語都十分無趣。文本中的群體對話沒有逗樂皇室成員,卻逗樂了觀眾。“劇里無人笑”和“劇外笑翻天”的沖突體現了戲劇的幽默魅力。學生在捧腹大笑中也理解了皇室中獨有的“弄臣”職業——弄臣會通過裝傻充愣來博君一笑,這也是獨裁專制時期的產物。
Will Sommers:Riddle me this!What is brown and sticky?
Elizabeth and Mary:A stick.
Will Sommers:Oh,you’ve heard it.I know!Knock knock.
Edward:Come in.
Will Sommers:No,no.You say“Who’s there?”
...
Will Sommers:You say“Mary who?”
Catherine:Mary who?
Elizabeth and Mary:Mary Christmas.
Thomas Seymore:Why should I be kind?He made up some stupid jokes about my name last week—he said he wanted to“see more”of me.Very funny.Your jokes are as old as you are.
在文本素材中,劇作者向觀眾呈現了Will Sommers講的五種謎語:“已經有了強烈暗示的無聊謎語”“猜謎者完全不知所謂的晦澀謎語”“強行要求猜謎者按照自己思路去猜謎的謎語”“猜謎者已經知道‘梗’的謎語”“調侃他人姓名來猜測的謎語”。在這一段的語言文本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詞匯前后綴與詞義的相互聯系,部分單詞語音相同、意義不同可能引發誤解,英語國家流行的一些笑話“老梗”等,還鍛煉了結合上下文語境推測細節的技巧,提升了英語語用能力。
二、挖掘戲劇角色性格,發展思維深度廣度
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英語戲劇有助于學生了解事物發展的邏輯,對角色在戲劇中的言行進行辯證思考,對戲劇文本的發展進行創新性改編,在體驗中接受情感滲透、進行是非判斷等。
劇中的Edward的角色介紹是:“Henry’s son,aged five,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born.He is spoilt.”學生對這幾句短短的簡介進行了Brain storming。
SQ1:Why did his mother die?
SA2:Because of his birth.
SA3:Because his father cut her head.
SA4:Because someone poisoned his mother.1
學生自問自答,發揮合理想象,還問出了“Who raised him?”“How did his father Henry/Mary/Elizabeth/Catherine Parr treat him?”等問題,激發了對人物的好奇心,迅速建立對角色的第一印象。通過答疑解惑的方式,學生培養了積極思考的習慣,同時對人物性格有了合理猜測,激發出閱讀好奇心和表演的熱情。
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對簡介中的一個單詞“spoilt”進行全文的搜尋解讀,要求學生分析文本中體現這個詞的角色言行,借用思維導圖來了解“spoilt”。在挖掘文本意義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角色的理解,拓寬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表演中使人物更加立體豐滿,劇情更加豐富。同時,在心智方面,英語戲劇幫助學生
體會角色的情感態度,既需要控制消極情感,又需要控制積極情感。英語戲劇的價值就在于以戲劇為載體,讓學生經歷角色調控情感的過程,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交際和個人情緒處理方面獲得積極正面的引導。
例如,劇本還探討了親子關系。本劇是一場家庭聚會,但是重要成員父親和母親都沒有出席。從劇情的發展可以發現,皇室里的姐弟三人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在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時明顯存在一定的缺陷:Mary內心缺乏安全感,Edward唯我獨尊,Elizabeth在游戲時也喜歡戲謔別人。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沒有同理心,可見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對習慣養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初中學生對家人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難免有反感和抵觸。因此,在排演戲劇的過程中,教師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懷有感恩之心,多換位思考,體諒他人。
三、感受國外文化情感,增強文化情緒感受
英語核心素養中,“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戲劇與語言文化元素具有密切的關聯。這些文化元素主要有:節假日習俗,東西方家庭規范,日常生活習慣,日常人際交往禮儀,歷史文化,民族或國家常識,地域環境以及禁忌意識等。英語戲劇體現了文化元素的多個方面。學生的體驗和學習,能夠增強其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本劇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文化元素,例如本文的歷史背景都鐸王朝。學生通過自主選題,選擇都鐸王朝時期的歷史、舞蹈、宮廷禮儀、建筑、音樂、文學作品、飲食,在課后查詢、收集、篩選材料,制作出課件或主題小報等,在班級進行展示,對英國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體會戲劇排演過程,增強多元學習能力
英語核心素養提出,“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在英語戲劇課程中,學生通過合作表演的方式來完成戲劇任務。在課程中,學生從積極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對面相互促進(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人人盡責(individual and group accountability)、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小組自治(group processing)等方面主動、有效地建立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劇評圈(Drama Critics’circle)的活動,流程如下:
1.學生研讀節選內容的臺詞,確定角色,認真揣摩角色的情緒變化及相應動作,感受角色的語氣、神態、動作等,理解并嘗試表演。
2.學生分為3組,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討論角色的語氣、神態、動作等,確定最佳表演方式并進行彩排。
3.彩排結束后,大家圍坐一圈,每3人在舞臺上流暢自如地使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同一角色,其他學生扮演劇評人,通過觀看表演對表演者進行點評。
4.根據劇評人的意見,選出“最佳表演”并整體聯排,感受和欣賞他們的表演。
例如,在劇本中,Edward和Mary為繼承人之位爭吵達到高潮。在Edward說出“Mary won’t be Queen unless something happens to me.”之后,Mary 說了一句“Don’t tempt me!”。這句話的演繹需要對角色進行多方位的分析。Mary是一個悲劇人物:在都鐸王朝時期,女性繼承人沒有權利繼承王位,必須等到男性繼承人去世以后;她的母親被亨利八世,即自己的父親斬首;她還是一位被人鄙視的私生女。所以,性格陰郁的她在和同父異母的男性繼承人Edward爭吵時非常夸張,再加上Edward本身就很不友善,Mary一直都在壓抑自己的怒火。因此,這句話應該是咬牙切齒、一字一頓地表達出來,語速不宜過快,可以加入陰狠的眼神和握緊的拳頭等動作。如此全面的人物分析依托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互相的思維碰撞。通過對他人表演的欣賞和點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內涵,分享各自對語言和表演的感受心得,總結出非常全面的表演方式,提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英語戲劇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提升英語核心素養的另一個資源渠道。通過戲劇課程,學生感受劇本語言魅力,挖掘戲劇角色性格,感受國外歷史文化風情,體會戲劇排演過程,從而達到了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文化品格,增強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推薦閱讀:語言教育英語教育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