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中,以高職院校、教師、學生、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主體的確定型利益相關者是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重要依靠力量。筆者以一所高職院校為例,得出可借鑒的經驗,發現改進之處,以期構建符合我省省情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理論;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評價
推薦閱讀:《創業家》(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創業家》雜志社主辦、創業未來傳媒機構編輯運營出版的一本關注中國商業創新力量的雜志。
一、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這一主題是與時代背景緊密相聯的。具體而言,可從國家層面、教育層面和個人層面來論述。
(一)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立足未來、聚焦全局的國家發展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從2015年開始,國家出臺的各類文件都提倡創新創業教育。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杜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制造2025》發言中指出,我國迅速發展與高端制造人才缺失的矛盾亟待解決,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未來發展急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技術技能人才。2016年5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指出,國家力量的對比主要是該國科技創新的能力,一個國家如果有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和人才創新的火種,那它必將在世界國家競賽中立于不敗之地。
可見創新驅動既是國家命運所需,也是國家命運使然。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正在悄悄地塑造未來20年的世界競爭格局,創新必將成為改變國家力量、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砝碼。在這種背景和機遇下,我國既面臨趕超跨越的機遇,也有被拉大差距的風險,如果抓住這微小的機會勇立世界科技創新潮頭,就能贏得發展主動權。未來國家之爭,落到實處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國家需要大力發展高職創新創業教育。
(二)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促進教育創新
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創新文化,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力量,教育就是最有作用的利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國實施培養創新型與復合型人才的發展戰略,將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這無疑給教育者提出一個新的課題:教育目標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要點,為社會培養出多少創新型人才是評價教育成效的標準。
人才培養有連續性、整體性、發展性3個特點[1]。人才培養的連續性是指要培養終身學習的人才,終身教育理論主要強調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持續過程,所以我國教育的著力點應該是促進人自主、全面和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把教育看成是人一生中持續學習的過程。人才培養的整體性是把研究對象始終視作一個整體,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暗合某種規律的有機整體。人才培養的發展性是強調在開展理論和實踐過程中,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進步,每一次成功的經驗是在上一次基礎上發展得更復雜、更深入、更廣泛。
(三)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滿足個人訴求
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幾乎都是中職和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目前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23萬所,每年招生930.78萬人。全國職業院校專業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成為創新創業型技能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而中職、高職學生90%以上是家里第一代大學生,如果把他們培養成才,在緩解貧困的代際傳遞和促進社會公平上將有重要突破。創新,是人發展與成長的最好推動力,從求職者轉向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發展史上一種全新理念的誕生,作為一種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它將引發新一輪人才培養的變革。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定義是學者弗里曼提出的,他將利益相關者定義為“能對組織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所波及的一切個體及群體”,即組織管理者需要厘清組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益與特征。美國學者米歇爾提出的利益相關者至少具備合法性、權責性和緊急性這3個典型特性中的一種:合法性即受到法律法規認可;權責性指擁有承擔責任的能力;緊急性指多久能得到反饋。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其直接服務的是學生、家長、企業和地方政府,間接促進了高職院校和教師的成長。筆者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構建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分析發達地區經驗,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構成以及影響因素,就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及演變展開評價研究,試圖提煉總結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規律,以期給我省高職院校提供參考,助力高職學生實現他們的“中國夢”。
三、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通過前期大量文獻閱讀、網上查詢資料可將全國除西藏、港澳臺地區外的省市創新創業能力分為領先型、跟隨型、追趕型、落后型四類[3]。領先型有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它們的創新主體較為全面,經濟模式成熟充滿活力,創新網絡基本形成,擁有較好的創新基礎環境和政策保障。跟隨型是浙江、山東、天津,它們在經濟基礎和發展契機上存在一定優勢。本研究在領先型中選取北京一地進行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2006年末教育部啟動了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給予百所示范校大量資金扶持、優先招生、靈活設置專業等扶持政策,要求國家示范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成為發展、改革和管理的模范。從國家教育撥款額、地方政策扶持傾斜和學校教育積淀來說,國家示范校是各省市的職教院校代表,因此本文選擇北京的高職國家示范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是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共同編制的,該報告從學生發展、教學改革、政策保障、服務貢獻4個維度,對高職教育的投入質量、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進行客觀分析,成為社會了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本文以《2018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數據為依托,對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情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