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存在很大的差別,高一新生入學往往對高中物理無所適從。本篇高中物理論文探討初高中物理銜接問題,認為應當了解初高中物理銜接不順的原因,包括學生心態,初高中教師問教學方法問題。建議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對初中物理要有很好的了解,以便順利銜接初高中物理過渡。
推薦期刊:北師大《高中數理化》雜志創刊于1993年,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國家級教育類核心期刊,曾榮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高中數理化雜志涵蓋數學研究最豐富的學術資源,展示數學教育最權威的平面媒體。設有欄目:特別關注、命題大參考、題根研究、通法研究、名師大課堂、專題突破、非常道、學科防疫站、考題點評、數學應用、實驗天地、科學前沿、科學史話、人物專欄、時訊快遞、新題預測、互動在線、考場零距離等欄目。
關鍵詞:物理銜接 原因分析 應對建議
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對高中的生活和學習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物理學習中許多新生很快會發現落差,物理成績相比初中可能“一落千丈”,感覺 “聽得懂、做不來、考不出”,這就是普遍存在的初高中物理銜接問題。高一物理中的力學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更是難點,一旦處理不好對整個高中物理的學習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初高中物理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能迅速完成初高中物理的無縫對接,是高一物理教師的第一要務。在本文中,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初高中物理的銜接問題談幾點淺見。
一、初高中物理銜接不順的原因
(一)學生心態
1.懈怠情緒
經過初中三年緊張的學習,特別是經歷過高壓狀態的初三后,剛進入高中的學生認為高考遙遙無期,從而完全沒有了壓力,產生懈怠感。
2.輕敵思想
初中物理學習起來較為輕松,部分學生甚至只是在考前“臨陣磨槍”,最后成績也比較理想,很多學生因此而產生“輕敵”思想,認為高中物理也能靠“突擊”來解決。
3.畏難思想
高中物理難是很多學生的共識,這種普遍認知導致高一新生“未戰先怯”,在潛意識里對物理學習形成畏懼或抗拒的心理。
(二)教師問題
1.初中教師
由于知識面的限制,加上初三的升學壓力,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沒有初高中物理銜接意識,過分地強調對一些知識點的記憶,忽略了對其內在規律的講解,使學生形成了一些不準確或不完全的思維定式,對于高中物理的學習反而形成了障礙。
2.高中教師
很多高一教師都是剛剛結束高三的教學工作,對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不甚了解,對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差異認識不足,過度強調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維、邏輯分析,讓物理變成了枯燥的公式運算,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教師講課節奏太快,上課容量太大,學生大多一知半解,“消化不良”。更有部分教師起點太高,講課內容或者練習設計得偏難,導致學生“挫敗感”嚴重,打擊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材特點
1.知識結構
初中的物理知識雖然涵蓋的面很廣,像聲、光、電、力、能,都有所涉及,但各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獨立,難度也較低,學生這部分學不好,其他部分還能重新開始,容易找到成就感;而高中物理知識系統性強,相互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且形成一種遞進關系,學生很可能“一步錯,步步錯”。
2.知識深度
初中物理主要通過實驗的定性分析和簡單計算來解決問題,而高中物理更注重定量計算和邏輯規律的總結應用。對于物理量的矢量性的理解更是大大增加了學習難度。
3.知識廣度
初中物理看似涉及面較廣,但真正要學生深刻理解的知識點其實不多,大多都只要求學生了解即可;而高中物理中幾乎每一個涉及的知識點都要深刻理解,實際上知識的廣度是大大增加了。例如,初中物理中的電、磁、物質的微觀結構等知識點都是一帶而過,但到了高中對這些知識點卻要深刻理解,這些知識點還是高中物理中的重難點。
(四)學習方法
1.形象與抽象
高中物理的特點決定了許多初中時用得很好的、依賴于現實生活的形象化記憶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高中物理的學習了,高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模型,或者說已經脫離了日常的生活經驗,可以說,抽象性是高中物理人人稱“難”的原因之一。
2.記憶與理解
初中物理知識較為簡單,不需要學生深刻理解就能完成對物理的學習,這也造成學生對識記新知識的重視程度遠大于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對于物理公式,在學習中基本上只要能記住它、能套用它就能解決問題了。但在高中,每一條公式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公式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含義、公式的推導、公式的適用范圍、公式應用中的注意點等內容,對高中物理的學習將舉步維艱。
3.被動與主動
學習初中物理時大量重復的練習養成了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對一個知識點上課時不會主動地有意識地去記憶,往往是靠著大量反復的練習去被動地掌握。高中物理課堂容量廣、深度大、節奏快,如果沒有一個主動學習的意識就會很快“掉隊”。
二、初高中物理有效銜接的幾點建議
(一)心理輔導
1.從頭開始
學生學習高中物理時的心理調節很重要,特別在剛接觸高中物理時尤為明顯。教師一定要打好“預防針”,特別強調高中物理是一門“新課”,與初中物理有本質的區別,不能以初中物理成績來定位自己高中的學習,可以說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要做好從頭開始的準備。
2.降低預期
高中物理由于其廣度和深度決定了在學習中肯定會有大量的問題,很有可能一開始成績很不理想或出現起伏,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適當地降低預期,做好長期奮斗的準備,因為高中物理不像“百米沖刺”,更像“馬拉松”,需要的是努力加堅持。
3.興趣引領
盡管高中物理比較抽象,但在教學中還是要盡可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例如,很多教師在第一節課把“緒論”部分直接砍掉或一帶而過,失去了最重要的吸引學生的機會。失去了興趣的引領,就不可能讓初高中物理有效地銜接。
(二)教學銜接
1.了解初中物理
要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銜接,高一物理教師首先對初中物理要有很好的了解,掌握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識和主要學習方法,以便在涉及相關內容的教學時能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引導,提高其學習興趣。當然也有一些由于初中知識的局限性而產生的思維定式必須破除,否則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會產生極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