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上的新思想建設模式有什么不同呢,同時在語文編寫上的新管理方式有哪些變化呢?應該怎樣來促使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發展呢?文章就是有關中學語文編寫方面的論文。
摘要:我國新課改推行近10年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被簡稱為“三維目標”,對基礎教育階段教材編寫、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學業評價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一目標體系下,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都強調培養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的態度目標,各學科的教材都強調對道德及價值觀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論文投稿
一、培養初中學生編寫能力的重要性
編寫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它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最真、最好、最全面的體現。它能夠最大程度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能為將來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論文網推薦:《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本刊是全國性中學語文專業學術期刊。創辦20余年來形成了學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辦刊特色,在國內同類刊物中獨樹一幟,頗受廣大讀者好評。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本刊登載了大量有關文章,成為業內人士了解教改動態的重要窗口,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二、初中生在編寫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普遍存在畏懼作文,感覺無事可寫,無從下筆的情況。其次,層次不清晰,思路混亂。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強,邏輯性差,很少有主題句,偶爾有了主題句,下面的支持細節也不能很好地說明主題句。另外文章整體內容缺乏一致性、連貫性,內容安排上也無主次之分,所以讀完之后有時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最后,就是表述不清晰。學生可能明白作文題目的寓意,但就是肚子里有千言萬語卻無法表達出來。本來豐富有趣的素材或寓意深刻的題目,提筆寫完后如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更有甚者就是換了一種口味。原本一望無垠的碧綠蒼茫的草原,經自己筆下描寫后變成了枯萎、毫無生氣的老槐樹。
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作文是愛恨交織,心中有千言萬語,下筆卻只言片語,初中語文教學中編寫能力的培養。“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是學生的嘆息,也是語文教師的雞肋。近年來筆者一直在教學中探索,試圖尋找突破口。下面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淡一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編寫能力。
三、培養初中學生編寫能力的路徑與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生活,激發學生編寫興趣。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潑流不息”。生活處處皆文章,可以給學生一則熱點新聞,讓他們寫一、二百字的點評;給他們一個故事,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想;給他們一位名人、明星或偶像,可以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看法;給他們一個畫面,可以讓他們配上一段說明;給他們一段歌詞,可以讓他們品評鑒賞……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們去寫,將各種短小的情景積累起來就可以為日后的編寫打下基礎。只要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從中不斷得到生活材料的積累、思維的歷練、情感的觸發、靈感的萌動,從而達到信手拈來、隨心成文的境界,
2.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積累學生的編寫素材。(1)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編寫素材積累。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有一定哲理的。從閱讀入手學習編寫,是提高編寫水平的捷徑。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思想,也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素材。要想寫出好文章,就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語言特點、用詞造句、習慣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找出主題句,分析擴展句,總結概括文章大意,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編寫能力。在注重課堂閱讀的前提下,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背誦下來便于日后編寫的積累。(2)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編寫素材積累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親近了文本,在不知不覺中一切內容與想法都化為了讀者自己的東西,這是最寶貴的一種境界。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運用朗讀法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語文教師要善于朗讀,并善于指導學生朗讀。如果教師都把課文讀得干癟吃力,怎么能使學生對語文朗讀有興趣呢?所以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備好朗讀課,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自己的課堂營造一種氛圍。
3.培養口頭作文能力,以說促寫并用。作文應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具體地說,即教學生學會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通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編寫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編寫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
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敘述,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編寫能做到條理清楚。
4.挖掘語文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練習仿寫。在作文教學訓練的實踐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仿寫是一種綜合體現語言運用要求的語言訓練形式。作為一種考查形式,它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可謂是“保留節目”。而仿寫的要求,幾乎涉及語言運用的全部要求——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當然也涵蓋了這些要求內部的全部子項要求。在練習仿寫時,既要考查仿寫對象是否符合語用的諸多具體要求(事實證明許多語文報刊上的仿寫題編的是有疏漏的),更要檢查自己的答案是否合乎語用的各項要求。教師精選出一些結構整齊完整并且語言優美有文采的優秀作文(作文選中的滿分作文),或者是開頭結尾非常好的作文。先讀,讓學生賞析、評品,說出作文的優缺點,取其長處,摒棄缺點,進行仿寫。或者仿結構、或者仿開頭結尾、或者仿精彩片段,加上自己的經歷和文化底蘊,修改加工,最后成文。以期達到模仿的目的。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一部分同學克服語言呆板、不夠生動,謀篇布局雜亂無序的毛病,提高其編寫能力。
編寫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課,編寫水平的提高也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會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師與生間的每一次的心靈觸動,鼓勵學生的每一次靈感捕捉,給予學生信心,他們的編寫水平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