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談社會保險福利在企業管理中的成效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企業管理時間:瀏覽:

  摘要:社會保險作為一項經濟化、社會化的福利直接關系到職工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險,牽動著整個企業發展和職工穩定的大局。在當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社會保險福利已經成為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不容回避的焦點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社會保險,福利,企業管理,成效

  社會保險作為企業一項最基本的福利制度,在企業的內部管理的過程中,社會保險福利方面的問題逐步受到更多員工的關心和重視。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工傷生育有所管”已成為人們在尋找工作中最為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做個詳細的了解。

  一、有力保障了在企業福利中的主導地位

  企業的福利保險管理,既要控制成本開支,又要為員工提供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條件。通過建立和掌握企業福利項目涉及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根據企業支付能力設計提高企業凝聚力的福利項目。

  社會保險福利實際上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政策體系。經過多年來實際的操作和應用,已成為各行各業身體例行的大事。社會保險福利是為保障員工的合法權利,有政府統一管理的福利措施。它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一些補充性的保險項目。

  二、社會保險從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的轉型

  社會保險從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的轉變,它不僅要促使職工從“單位人”轉變成為“社會人”,而且制度本身要具有經濟上的可持續性,并兼顧保障范圍、水平和程度的公平性。因此,新的保障體系要改變單位負責、國家兜底的“完全”責任,籌集資金要從單一主體走向多元化,保障待遇與“貢獻”掛鉤而不是與“身份”掛鉤,力求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公平與效益的統一。這正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改革過程中逐步明確的目標,即建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這是把現收現付與基金積累相結合的一種混合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完成社會保險從“單位保障”到“社會化保障”的“體制轉換”需要。

  三、社會保險在企業中優于其它保險

  (1)行為主體不同。社會保險屬于政府行為,保險人是國家權威機構。政府不僅是社會保險的倡導者、組織者、執行者,也是它的堅強后盾,即一旦社會保險入不敷出,出現嚴重赤字,政府一定想方設法預以彌補,以保障受保人的權益,維持社會安定。商業人身保險純粹是企業行為,保險人是保險公司,它講究“多進少出高盈利”,與投保人保持商品買賣關系,無半點政治色彩可言。

  (2)追求目標不同。社會保險以國家的社會政策為出發點,把保障社會安定,實現長治久安作為追求的目標。商業人身保險追求的則是利潤最大化,時時處處以賺取最大利潤作為自己的經營目標。

  (3)實施手段不同。社會保險依法執行,帶有強制性,強制一切用人單位及其員工按時如數交納社會保險費,否則,輕的罰以滯納金,重的繩之以法,毫不含糊。商業人身保險則不同,它純屬商業活動,嚴格實行買賣自由、等價交換的原則,自愿投保,其范圍相當廣泛,只要是符合保險公司的承保條件,都可以參加,無半點強制色彩。

  (4)保險費的計算和來源的不同。社會保險的保險費的計算和來源,,社會保險的保險費采取儲蓄方式,實施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制度,由國家、企業、個人三者負擔,專戶存儲,統一管理。而商業保險的保險費率,是以數理統計為依據,根據預定死亡率、預定利率、預訂營業費用計算得來的,由投保人承擔。

  (5)可靠性不同。社會保險待遇支付最可靠,年保證足額及時發放,商業人身保險則不能這么做。

  (6)交換原則不同。社會保險實行的則是互助互濟原則,強調勞動者之間的互相幫助,即富裕地區幫助不富裕地區,高收入者幫助低收入者,在業者幫助失業者等等。而商業人身保險實行不投不保、少投少保、多投多保的商品等價。

  (7)保障程度不同。社會保險的保障程度通常根據社會經濟生活水平、國家福利政策、被保險人的貢獻、工齡、地位,由國家單方面決定,保障程度一般在社會貧困線和在職職工工資收入之間。而商業保險的保障程度則根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保險需求和購買價格而定。

  (8)權利和義務不同。社會保險是國家有關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者盡到了為社會貢獻勞動和交納社會保險費這兩項義務,就可以享受到相應均等的或相對平均的保險待遇。而商業保險則主要依據的是《保險法》、《企業法》和《合同法》,貫徹的是合同原則。

  四、社會保險的健全和發展是企業福利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經處于關鍵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啟動和發展。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緊緊圍繞深化企業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個中心環節,充分考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改革背景和客觀要求,精心謀劃和實施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應該是社會保險,其中心是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

  (1)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由分散走向統一。1997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確定了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確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是管理社會保險制度的統一管理機構,行業統籌逐步移交地方,養老保險制度中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局面基本結束,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基本統一。

  (2)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涉及投保雙方與醫療機構、醫藥市場等多方面的復雜關系,導致其改革更加曲折。199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確定了城鎮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框架。

  (3)失業保險制度改革邁出堅實步伐。作為經濟體制轉軌國家,如何消化數千萬沉淀在國有企業“無效就業”的大量冗員,成為中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市場化步伐必須邁過的一道“難關”。80年代開始建立的待業(失業)保險制度,由于覆蓋面窄、籌集比例低、基金規模小而難以擔此重任。中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了建立失業保險制度與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制度相結合,雙管齊下的辦法,以保障就業市場化過程中的社會穩定問題。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失業保險條例》,失業保險金的征繳收比例提高,基金規模擴大,作用日益增強。從2001年開始,中國逐步取消作為過渡措施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制度,將其與失業保險制度并軌。

  (4)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傳統社會救濟制度主要是針對身體差、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的特困人群,覆蓋面很低。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隨后這項制度逐步覆蓋全部城鎮居民,并擴展到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針對數量廣大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國實施了卓有成效的扶貧開發戰略,成為國際上解決貧困問題的一個范例。

  (5)社會福利制度在改革中得到一定發展。社會福利制度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障。近年來國家一方面加大對優撫安置、殘疾福利、婦幼保健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堅持社會福利社會辦的原則,改變國家包攬社會福利事業的傳統做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市場力量解決社會福利的資金短缺、機制不活等問題。各地堅持安置就業、扶持就業、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改革強制性安置部隊轉業軍人的做法,加快了退役軍人的安置進度。通過發展慈善事業、福利彩票等措施,擴大了社會福利事業的資金來源,使社會捐助工作走上了經常性、規范化的軌道。

  參考文獻:

  (1) 華林、俞自由、郭楊: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及其監管。《保險研究》,1998(7)、(8)、(9)。

  (2) 文富:學習研究《保險法》,創立保險法律關系新理論。《保險研究》,1998(10)。

  (3)王建、馬學平等:論加強保險業償付能力的監管。《保險研究》,1998(8)。

  (4)江生忠:對我國保險企業經營風險成因的反思。《上海保險》,1999(3)。

  (5)孫祁祥:保險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6)徐衛東等:保險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7)卓志:保險經營風險防范機制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8)余德麟:保險業的發展。商務印書館(香港),1998。

  (9)申曙光:保險學導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柳州市| 登封市| 精河县| 白城市| 沂水县| 永平县| 阳信县| 崇仁县| 昭苏县| 遵义市| 日照市| 资中县| 广汉市| 龙井市| 天峻县| 亚东县| 崇明县| 息烽县| 乡宁县| 万年县| 武宁县| 蒲江县| 平度市| 田阳县| 昌都县| 镇平县| 通河县| 临城县| 简阳市| 康保县| 黑河市| 琼海市| 扎囊县| 三原县| 嘉峪关市| 双牌县| 城固县| 耒阳市| 建湖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