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后勤管理論文發表了高校后勤企業文化建設內涵和意義,當下后勤企業文化建設剛起步,在高校后勤建設改革中還存在著計劃與市場之間的矛盾,論文對高校后勤企業文化進行了總結提升,真正實現后勤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校后勤市場化改革的深層推進,積極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我國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雖然已歷時18年,但總體而言歷史不長、基礎薄弱,學校辦后勤的烙痕依然深刻,以穩定為根本前提的計劃與市場的雙重運行標準之間的矛盾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高校后勤的企業文化建設就呈現出與所有企業不相同的特點。本課題根據浙江工業大學容大后勤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實踐,在進行全面的梳理之后從理論層面加以提升總結,并對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作了展望。當下高校后勤企業的文化建設剛剛起步,希望本課題的研究,能積極促進各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建設。
一、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初期,企業文化理論基于戰后西方國家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而誕生。現在,伴隨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發展,經濟與文化相結合愈加重要。當前企業管理中,企業文化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能給企業管理注入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為企業創造出看得見以及看不見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二、建設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意義
良好的企業文化集中展現為彌漫于企業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盡動力源,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提供發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業文化的喪失,往往預示著企業管理如同一盤散沙。所以,只有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才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長遠發展的動力。對于高校后勤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建設刻不容緩。一來,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建設是內在育人屬性的要求與體現;二來,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建設是緩解外界條件壓力的需要;再者,高校后勤企業文化建設能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提供積極的源動力,保障社會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內容
良好的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確立必然離不開后勤管理實踐,同時要從后勤管理輿論、后勤管理價值取向、后勤員工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引導提升員工思想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多方法構建文化氛圍,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認同企業價值觀、企業倫理道德和企業精神。再輔以全面的激勵制度,同時合理應用培訓和員工自我教育,深化企業文化對每一位員工的同化作用,將企業信念、企業精神融入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最終實現高校后勤企業的全面提升。結合我校后勤企業文化建設實踐,本文認為企業文化應涵蓋以下五方面的內容:
(一)企業形象設計工程
品牌名稱:容大文化。“容大”二字取自“有容乃大”,意指后勤及后勤人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服務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務工作永無止境。品牌定位:從容生活,做大學問。一方面包含了“容大”二字;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后勤人默默無聞的工作,讓師生在校園內無憂無慮地、從容地生活,將其學問做大,做大學問。同時,后勤工作也蘊涵著很多技術,有學問可做。定位語延伸:蘊含著“后勤在服務中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定位。品牌標志:如圖1,徽標取雄壯有力的牛頭為設計之本,加以抽象化的處理,強化牛角的力感,寓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徽標圖形似字母“H”,代指“后勤”中“后”字的拼音首字母,也代指“heart”(心)的英文首字母,寓意后勤員工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徽標圖形又似字母“Q”,代指“后勤”中“勤”字的拼音首字母,也代指“Quality”(質量)的英文首字母,寓意質量是后勤服務的生命線。徽標圖形又如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寓意后勤的明天是美好的。
(二)凝聚力建設工程
1、建立幫困扶弱機制,形成互相幫扶、彼此關愛的良好氛圍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提升員工凝聚力,形成戰斗力,最終為實現企業發展目標提供精神動力。容大后勤集團一直將民生工程作為凝聚力建設工程的重要抓手,堅持“人本化”管理理念,不斷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2007年10月,容大后勤集團在全省后勤系統率先與全體外聘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嚴格執行浙江省勞動保障部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啟動外聘員工子女(留守兒童)成長關愛行動,組織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已成為容大集團標志性的愛心工程;設立了“員工互助幫扶基金”和“工傷統籌互助基金”;每年組織外聘員工進行健康體檢、建設職工之家、改善員工住宿條件等。實實在在為員工辦好事,讓廣大外聘員工充分感受到了容大大家庭的溫暖,不僅提高了員工對集團的忠誠度與凝聚力,更形成了雙方協調發展、誠信規范、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
2、建立民主參與機制,創造公平競爭、平等發展的機會容大后勤集團著眼于“兩級職代會”作用的充分發揮,下工夫提高職代會的規范化與實效性,積極豐富充實職代會工作內容,切實將員工的知情權、審議權、通過權、決定權和評議監督權落到實處。集團的重大政策、決議,各單位的分配政策、重要制度等都提交二、三級職代會審議通過。同時為了充分保障各層面員工的合法權益,還特別選舉產生了外聘員工職工代表。容大后勤集團致力于為全體員工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工作氛圍,鼓勵每一位員工發揮主人翁精神,充分參與日常管理。此外,通過集團事務公開制度、民主座談會、總經理信箱、領導接待日等多種形式,為集團領導班子與廣大員工搭建了暢通的溝通平臺。
3、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兼顧各方、總體滿意的利益關系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后勤在保障學校上水平、跨越式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后勤員工的服務觀念也在不斷增強。但在改革取得成績的過程中,一些后勤人員出現了“心理失衡”的問題,并在一定的時間和事件中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現了出來。集團建立了兼顧各方、總體滿意的利益協調機制,及時疏導失衡員工的心理認識,促使員工在思想認識與實踐言行中求得認同。集團堅定改革之路,堅守市場之路,堅固品牌之路,一方面指導和幫助職工端正心態,適應改革形勢,另一方面關注出現的新動向、新變化,采取相應新措施,保障和維護廣大職工的利益不受損害。
4、建立矛盾疏導機制,創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融洽環境服務與被服務之間,總是存在很難根本消除的矛盾。為了增進廣大師生員工對后勤工作的了解和理解,集團設立了總經理信箱,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建立了網上回音壁,聘請了學生大堂副理,并定期開展師生座談會、邀請師生走進后勤、舉辦優質服務月、開展師生意見征詢及滿意度調查等活動,通過反復不斷的接觸和宣傳,及時了解師生的想法和建議,也以此作為提高和完善后勤服務質量的切入點,使后勤服務能更加符合師生的需求。
(三)師生滿意提升工程
高校后勤的服務對象是高校師生,這一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高校后勤天然地負有服務育人的職能。所以應探索出一條師生參與、共建的后勤管理和大學生素質教育新路。在具體實踐中,容大集團要求全體員工在服務過程中用大愛無邊的熱情和海納百川的胸懷編織一個真誠、無私、和諧的文化環境,營造寬容、關心、愛護的文化氛圍,并且通過后勤員工細致入微的細節服務,博愛寬容的關愛品質,以多樣化的手段,用真誠的心去引導、培養、激發大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塑造大學生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社會服務的人,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容大后勤集團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關注弱勢群體,以關心、支持、自助為基本原則,利用現有資源盡可能為大學生提供幫助。如提供合適的勤工儉學崗位,讓困難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推出2元愛心套餐,充分考慮營養搭配,努力做到讓學生既能吃飽又能吃好;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關愛“5•12”地震災區來的學生,為他們免費提供價值300多元的床上用品,并為他們的校園卡充入100元金額用以消費……通過這些有特色的資助活動,用一種體貼的方式,從困難學生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實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確保其不因貧困而影響學業。關愛校園弱勢群體的舉動充分發揚了容大的人文關懷精神,促進了和諧校園的建設,體現了大愛育人的理念。
(四)服務創新研究工程
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從“三服務,兩育人”、“有容乃大”、“以人為本,服務至上”到“從容生活,做大學問”,容大后勤集團以“育人”為中心的服務品牌建設日趨成熟。通過品牌確認,品牌熔煉,容大后勤集團在日常服務中逐漸形成了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育人體系。1、服務過程的引導功能。集團制訂了一系列行為規范,使員工在與服務對象的交往過程中,能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勞動技能、語言、外表形象來感染服務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有益的影響,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在培養學生文明行為及良好學習、生活習慣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2、服務環境的感染功能。健康美觀的后勤環境文化,有助于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等方面受到潛在的良好影響,并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構建相對穩定的、特有的校園心理狀態。3、服務條件的保證功能。集團配合學校積極改善生活條件,從夢溪村到家和園一幢幢大樓拔地而起,保障了師生在校園內吃得健康、住得舒心、行得安全。4、服務成效的放大功能。在后勤服務過程中,每一位后勤員工的親切微笑、文明行為、敬業愛崗精神都會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而這種印象將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引導他們形成尊重他人、尊重勞動的精神。
四、高校后勤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建設必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細致的系統工程,必將貫徹于后勤集團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建設高校后勤企業文化的主要途徑:領導者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企業的領導者的引領示范作用,將對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企業領導者的表率,一方面表現為企業家獨具的精神風貌和戰略能力;另一方面要身體力行,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此外,還要為企業員工指明方向和努力目標。
目標激勵。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給員工以實現自身目標的希望,同時給與員工適當的肯定與認同,增強向上的信心和決心,從而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企業戰略目標可謂是根本與基礎。因此,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讓全體員工理解企業戰略目標,并將企業的戰略目標與每一名員工的工作和切身利益緊密聯系起來,使得每位員工都自覺自愿地為實現企業目標團結奮斗。在文化認同、精神激勵外,還要建立物質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和企業目標的實現。
五、結束語
高校后勤企業脫胎于高校,又服務于高校,這種必然的聯系賦予高校后勤企業一些天然的特殊性:一是服務對象的確定性——高校后勤服務對象為教學科研和廣大師生;二是服務目的的非營利性——高校后勤是以師生滿意為根本宗旨;三是服務方式的靈活性——既有主營項目,又可以引進附加的高質量服務項目作為補充。高校后勤集團這些天然的特殊性必然需要特殊的高校后勤企業文化與之相適應。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形勢下,提高高校后勤集團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在市場經濟中立足高點、趁勢發展,以一種嶄新的企業形象來面對挑戰,是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的共同的愿望,也是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作為高校整體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后勤,必須樹立“三服務,兩育人”核心理念,全面構建推進后勤企業文化,為后勤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化改革向深層次推進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海濤.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之對策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2]唐艷明,唐勵.當前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持續發展的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1).
[3]李曉.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探討[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4]周昌寶.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再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11(08).
[5]王曉燕.論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09).
[6]羅繼森.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成效與問題初探[J].市場初探,2011(08).
[7]李妍.管理模式創新與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J].中國發展,2010(02).
推薦閱讀:《企業活力》,是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大型經營的實戰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