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項目管理論文發表了項目管理中的群體決策,項目管理中的決策關系到事件最終的導向,決策的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主體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有著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論文通過本次研究,對項目管理的管理效率和質量都有著一定的參考幫助作用。
關鍵詞:項目管理論文,群體決策,人員分配
如今,關于群體決策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眾多學者的決策公理發展體系當中。群體決策與群體效用、個體偏好、群體心理和行為等多項內容都有明顯的共性研究內容部分。在現實生活中,群體決策與生活中各類型實踐活動息息相關。群體決策方式是有效避免個體決策偏差,減少經驗性決策,提升決策的信息采集全面性的重要手段。群體決策可以有效將個體決策意見統一到一起,提出更為全面的備選方案和約束條件,同時也可以依據個體擁有的不用經驗和能力提出個體方案偏好,最終選擇出群體最為滿意的決策方案和辦法,群體決策的最主要目標就在于群體性的利益最大化,是群體目標一致狀態下的最佳決策手段。
一、群體決策分類
群體決策,是組織內部群體成員的共同要務,要想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必須要以保證群體決策的人數為前提。與此同時,為了避免人數過多所造成的觀點碰撞過于嚴重等問題,需要盡可能確保智慧的集中性。也就是要以堅持決策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為基礎。一個問題的決策有眾多構成要素,包含決策者、目標、信息、規則、方案等等,依據這些不同的決策信息,可以將群體決策劃分不同類型。
(一)從規模角度劃分
依據群體決策的最終決策者的人數多少,可以將群體決策劃分為大規模和小規模和規模動態變化的三種決策形式。依據西方個體行為學研究成果證明,群體決策的決策規模大小對于最終的群體決策應用成本和績效有明顯影響。通常情況下,群體決策的參與決策人數較少,更加有利于參與決策者達成統一意見,同時也更加容易決策參與者相互交流意見,同時可以協商采取較為一致的行動。由此可見,群體決策存在最佳的決策規模人數。大規模的群體決策需要投入更多的決策成本,同時也需要深入地研究合理的決策協商和組織模式。解決好復雜個體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
(二)從目標是否一致角度劃分
從參與決策的群體目標和利益是否一致,可以進行群體決策類型劃分。群體決策的參與者之間目標和利益不統一也是常見的群體決策狀況。在此情況下,群體決策就不單一是客觀上選擇一個最優問題解決方案。而是追求最終決策參與者在利益和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下達成最優和解和協調,最大程度上達成目標和利益一致,實現群體效益的最大化。在該種情況下,參與群體決策的所有個體都是利益關聯主體,因此,不能無理由夸大任何個體的意見,或者無故排斥任何個體的想法。在此時更多的應該堅持公平協商的原則以及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在群體決策目標和利益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此時的群體決策客觀上有可選擇的最優選擇方案。此時的群體決策參與者可以以不同看法和意見避免單一決策存在的信息不足和能力不足的問題,進而最大程度提升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此時的群體決策由于目標和利益一致,但是決策者能力差異較大,此時就可以選擇能力較強的決策者發揮領導作用,最關鍵在于集體意見和看法的綜合分析和有效總結。
(三)從決策信息的多樣性角度分析
從決策信息的多樣性角度分析群體決策可以綜合劃分為信息確定和不確定兩種決策類型。在群體決策的信息確定的情況下,決策者的決策會更為順利和明確。在群體決策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決策者在整合集體偏好和集體問題看法的過程中會更為復雜,但是該種信息不確定的決策模式更加符合現實生活中的群體決策狀況。因此,實際的研究和分析的價值會更加明顯和突出,伴隨著網絡科技在決策領域的應用拓展,群體決策的數據分析和處理也在不斷優化。
(四)從決策方案數量角度分析
從決策方案數量角度分析,群體決策可以劃分為有限方案和無限方案兩種決策模式。有限方案的決策模式是提供一套有限的備選方案,進而帶動決策者參與選擇。無限方案群體決策模式沒有明確的決策選擇,而是在固定約束條件下的無數可能方案中做出最優選擇。有限方案群體決策模式是目前大部分群體決策的主要形式,決策的信息統計和整合難度較少,決策者對于最終的目標決策方案和成果的接受程度較高,會更為認可和接受群體決策的最終方案。
二、項目管理中的群體決策策略
依據群體決策相關理論可見,現代組織的群體決策,實際上就是一種民主化管理實踐,打破了傳統時期組織管理“一言堂”的局限性,賦予了更多組織成員以參與管理的權利,對于推動組織的發展大有裨益。但所有決策,都需要以執行為過程,只有確保決策方法的有效性,才能達到決策結果的科學性。就目前的群體決策理論與實踐方法來看,主要以三種方式為主。
(一)頭腦風暴法
該方法是群體決策當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一般情況下適用于對創新性要求較高的群體決策過程中。就其優勢性來講,相對來說具有更高的效率,獲得決策結果的速度也相對更快。并且能夠保證所有成員在參與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借此推動組織文化的創新;而不足之處在于,該決策方式對創新思維要求較高,比較難以達成意見的統一,并且決策本身相對“即興”,很多都是未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以討論的形式存在也就導致出現偏差的概率較高。因此,涉及高技術含量、高機密性和高專業性的決策一般不適用此方式。
(二)德爾菲法
相對來說,德爾菲法群體決策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有利于更好地規避決策過程中所出現的權威性或固執性。一般情況下,對于更容易受組織主觀因素影響的問題適用于德爾菲法進行決策。就該方法的優勢來講,主要體現于能夠更高效地整合成員不同意見并以此為基礎而得出一個統一結論,并能夠保證更多成員對此的接受度。但該方法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也就是標準過于模糊,對于決策結果的判定往往過于主觀,在未經過科學論證的前提下得出的結果也就不足以保證其科學性。同時該方法所需的時間較長,但信息的完整性卻較難以滿足該要求,也就決定了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會更多。
(三)必要條件限定法
該方法的適用對象以多目標決策為主。也就是說,在群體決策過程中,需要成員與成員之間相互達成不同的目標,對于此類決策來講,整個決策過程中的難度勢必會有所提升。據此,尋找更為有效的決策統一方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必要條件限定法的優勢即在于此,能夠使不同成員依據自身的想法給出一些必要且合乎需要的條件也就是能夠群定群體偏好的限制條件。而后根據此條件的限定得出能夠解決這些要求的具體方案,如此也就更容易得出群體決策的統一結論。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管理中的群體決策是組織行為學當中的重要研究課題。群體決策是現如今提倡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所關注和重視的重要話題,廣泛應用和實踐與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管理領域當中。在現實生活中,群體決策與生活中各類型實踐活動息息相關。群體決策方式是有效避免個體決策偏差,減少經驗性決策,提升決策的信息采集全面性的重要手段。從規模、目標是否一致、決策信息的多樣性、決策方案數量等多個角度可以將群體決策劃分為不同類型。通過研究和分析群體決策,有利于充分發揮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和支持作用。
參考文獻:
[1]嚴杰,劉人境,徐搏.集中分組分組后集中:探究三種群體結構對群體決策能力的影響[J].運籌與管理,2016,25(05):6-14.
[2]余高鋒,李登峰,邱錦明,葉銀芳.考慮偏好沖突的多類評價信息群體決策方法[J/OL].控制與決策,2016,31(11):2013-2018.
[3]郝國英,孔造杰.群體決策環境下的一種供應商選擇方法[J/OL].統計與決策,2016(15):49-51.
[4]張閏婷.專業法官會議機制的脈絡梳理和路徑探索——基于“群體決策支持系統”理論的視角[J].山東審判,2016,32(03):44-49.
[5]李寰紋,魏夢,陳雨晴,林振智.基于云模型的電力應急群體決策評價方法[J].中國電力,2016,49(04):42-48.
作者:曹倩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推薦閱讀:《項目管理技術》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月刊)2003年創刊,以專業的視角關注中外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以及實用的項目管理技術。雜志起點高,文章新穎、前瞻,是關注項目管理理念有識之士的首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