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秦觀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大家,他的一生異常波折坎坷。先后三次投身于科舉考試,考取進士后卷入黨爭旋渦,政治層面的打擊接踵而至,屢遭貶謫。面對諸多不幸,秦觀以筆抒情,書寫出多首另世人代代傳誦的佳詞佳作。秦觀的詞多在貶謫之時進行創作,用以表達自己對仕途不順的憤懣及無奈之情。本文對秦觀謫詞內容進行探究,從秦觀詞藻中的追憶往昔似水年華、羈旅感慨、批判政治、參雜身世之悲等方面淺析。
關鍵詞:秦觀 貶謫 內容
引言
秦觀的詞在北宋詞壇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由于政治原因,秦觀經歷了漫長的貶謫生涯。秦觀從京城貶遷至杭州、處州、郴州、橫州及雷州,隨著貶遷之處生存環境的越加惡劣,其所創作的詞調越加沉痛凄涼。在貶謫過程中,詞人借詞排遣自己對仕途不順及被貶謫的煩悶心情,結合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秦觀的詞令人動容。
貶謫詞定義
現今,對貶謫詞的研究在文學領域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貶謫指官吏由于犯罪、有錯被朝廷降低職位或者流放。本文對秦觀的貶謫詞進行研究,秦觀處于紛爭不斷的北宋,主要經歷了北宋神宗與哲宗兩位皇帝的統治。元祐黨爭就是在這段時間,詞人經歷了政治爭斗后被貶,在整個貶謫期間創作出反應貶謫生活和情感的詞作。即秦觀從紹圣元年八月被貶出京,到元符三年正月創作的作品。
秦觀貶謫詞的內容
1.追憶
追憶即由現實情境而引發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這種內容的作品一般撫今追昔,追思往日的同僚,但又遙不可及,表達了詞人悲傷寂寞的心情不可斷絕。
秦觀貶謫生涯創作的第一首追憶內容的詞是在紹圣元年四月所作的《望海潮》(梅英疏淡),“坐由于黨籍,出為杭州通判。”[1]詞中極力描寫往日宴游生活,雅集盛況,同現今貶謫后的悲苦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詞中不僅僅寫出時過境遷,一切難再回首的深深慨嘆,同時也暗含了詞人本身對自己政治前途的擔憂。
在郴州創作出的《臨江仙》(千里瀟湘),使詞人聯想到曾經到過此地,但當時的境地與如今完全不同,感想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整首作品被寂寥凄清的環境氛圍籠罩,表現出詞人此刻無限悲戚的心情。由“碧水驚秋”、“疑是故人來”、“酒未醒,愁已先回”、“憑欄久”(《滿庭芳》)幾句詞可以看出,較之前詞人的精神狀態、心境愁緒更甚。詞人秋景起筆,道出無眠的詞人難以訴說的千愁萬緒,雖然能借酒消愁,但是內心正真的愁苦、憤懣之情無法借酒破除,酒醒后仍然要面對風雨凄苦的現實境遇。詞人只能茫然的佇立在蕭瑟的風雨中,悲愴的心境無以言說。
這一系列以追憶為內容的貶謫作品,詞人將筆觸的彷徨轉為難以言說的無奈;對往昔的眷戀、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對故友的思念,最終只是心灰意冷。
2.羈旅
詞人最早描寫羈旅生活的作品是《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這首詞真切的描述了詞人遷謫途中的悲苦狀況,人鼠同住,漫長旅途的無盡艱辛,漫漫長夜的煎熬。詞人也曾身居要職,今昔對比,身心都遭受到嚴重的傷害,內心更加酸楚而無法言語,孤寂荒涼。四年間,秦觀輾轉奔波四處,心力交瘁,度日如年。時值佳節,詞人獨在異鄉,沒有親朋環繞身旁,沒有樓閣臺榭,只有自己困守孤館,困頓無比,忍受對家鄉、親人思念的煎熬,“鄉夢斷”、“旅魂孤”;更加可悲的是“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詞人心情孤苦,甚至都無法向親友傳達思念之情,將內心苦悶無處訴說,處境堪憂的情景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詞人一步步行進嶺南,無力與命運抗爭,顛沛之感、流離無助之感都融進一句“腸斷,腸斷,人共楚天俱遠。”
3.政治諷刺
面對困苦的人生境遇,詞人以一腔孤勇注于筆下,書寫于詞中,尖銳的抨擊著自己的不滿,與命運進行抗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詞人的《冬蚊》、《病犬》。《冬蚊》:“蚤蠆蜂虻罪一倫,未如蚊子重堪嗔。萬枝黃落風如射,猶自傳呼欲噬人。”詞人想到自己的報國熱情遭到冷酷的現實無情打擊,躬身于朝廷報效國家的愿望破滅。有感而發,將滿心的悲憤化為詞作,借以書寫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氣。《病犬》中詞人將自己比作病犬,一方面表達自己凄苦的現實遭遇;另一方面,表達了自己任人魚肉的凄慘境地,這兩首詞都是對于自己被小人暗算的發聲,表現了詞人對現狀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的情感。
4.艷情
艷情指男女間的愛情,此內容在秦觀詞中比較常見,但本文著重探討屬于秦觀體的艷情,他創造性地在自己政治遭遇中的失路之悲與男女傾慕相識后的相思情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堪稱“情韻兼勝”。
在處州貶所中,秦觀寫出的《夢揚州》(晚云收),上闋寫閨閣中的思婦,悲情處處皆是,滿是愁;下闕寫遠游的征人,佳期不在,一切終是虛幻。寄托著詞人多年難以建功立業,卻頻繁遭遇誣陷,心中的憤懣不平。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雖是傳統意義上的思婦念遠題材,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男子作閨音”,而是以男女之間相思不能相見的苦悶之情,更深層次地傳達出詞人在政治旅途中遭受排擠,受到無情打擊的憤懣之情。詞人將自己的遭遇隱晦寫進詞中,表現出了詞人在貶謫過程中的“天涯孤恨”。
詞人的心境隨著貶謫境地的愈加殘酷而進一步發生變化。《青門飲》(風起云間)“風起云間”、“凍云籠月”、“恨云宵長”,對這些殘酷的自然環境的描述有兩個方面的深意,一方面是詞人所面對現實的自然環境惡劣,另一方面是詞人身處波濤洶涌的政治環境中如履薄冰,以景喻情。“雖夢斷春歸,相思依舊”一句“相思依舊”滿含詞人對伊人無盡的思念,以及兩人無緣重見濃重的嘆息;但相見不能,同時又傳達出詞人身不由己、淪落天涯的無盡傷感。
結語
秦觀一生所作詩詞較多,詩文內容豐富多樣,寫景喻情,借景述志,包藏著深刻的社會內涵及北宋時期的時代特色。其詞“專主情致”,以心作詞,多是性情之作。客觀、全面的表現出詞人內心的各種情緒。秦觀被貶期間共創作26首詞,內容均以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為主要抒發基調,悲戚孤寂,感人肺腑。整個貶謫生涯羈旅生活陪伴秦觀始終,詞人借助書寫詞作排遣寂寞孤獨的遷謫生活,摻雜著詞人內心的無奈、感傷,通過追憶似水流年,創作了一系列憶往昔的追憶內容詞作。但是現實殘酷的政治環境沒有給詞人喘息的機會,一貶再貶。滿心苦悶之情只能借以辛辣的筆端抒寫,將綿綿無盡的愁緒書寫成首首艷情內容的作品,展現自己的失路之悲。
參考文獻:
[1]脫脫. 宋史 第七冊[M]. 中華書局, 1977.
[2]徐廼翔.中國現代文學詞典-詩歌卷[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3556.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1.
[4]吳熊和.唐宋詞匯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