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經過近3年的建設,化工實訓基地在實踐教學、制度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學、技能大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承擔了化工專業、煤炭專業、工分專業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實驗、實訓任務。學院相關專業教師多次參加基地的培訓,多次到廠家實地考察,參與基地的驗收工作。在基地建設中鍛煉了教師的工程能力和教改能力,間接培訓了教師。
摘要:高職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論文模式
形成了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龍頭,骨干教師為中堅,與數字化設計,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教學改革相適應,專業技能強,結構合理,集“產、教、研”為一體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整合原有教學資源,利用國家、自治區、歐貸等多元投資,添置了必需的先進教學設備,逐步形成了化工、材料、電工電子、自動化、數控技術、工業分析、高分子、電子信息和管理類等專業為主體的功能齊全、專業面廣、規模較大的校內實訓基地。
目前學院有4座實訓樓和煤化工教學工廠以及化工實訓基地,實訓場所的建筑面積總計58000m2;共有46個實驗實訓室,6個綜合性的校內實訓基地,即煤化工教學工廠、化工實訓基地、數控技術實訓基地、金工車間、材料檢測中心、電工電子自動化綜合實訓基地。培養和鍛煉了各個專業學生必需的基本能力、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技能。
在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時,堅持雙師型、真實性、先進性、綜合性原則,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校企融合,形成了集教學、技能培訓、科研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鍛煉了學生的基本能力、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技能,為就業提供了更大空間。
一、理清實訓基地建設思路,確定建設原則
實訓基地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基本硬件,是實施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的前提和基礎。經過廣泛的研究,借鑒成功經驗,我們以“就業需求,能力為主”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和鍛煉專業技術能力、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為目標,以生產任務為載體,以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為教學過程確定基地建設的幾項基本原則。
1.雙師型原則
所謂雙師型教師,就是同時具有教師資格證書、教師職稱和專業技能合格證書的教師。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發展的落腳點之一,培養一大批“雙師型”的教師,是職業專業建設中的一項重大任務。學院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創造了濃厚的氛圍和良好的條件,主要包括宣傳教育、崗位培訓、社會實踐、學歷進修、技能培訓與考核、教師職稱與資格職稱等方面。參與化工實訓基地建設的教師中有“雙師型”資格的占80%以上,多次下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鍛煉,頂崗實習,提高了專業素質。合作企業也會定期選派一些技術過硬的師傅到學院培訓、交流,解決了許多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術技能,真正打造一支名副其實、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2.實用性、先進性原則
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做好調查,把握行業技術發展的前沿。應盡可能貼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努力從設備建設、廠房、工藝流程、標準化以及質量安全要求方面營造并體現真實的職業環境。可以選用本區域產業或行業已經開始使用,并且能夠代表本行業技術發展方向的先進儀器和設備,使學生掌握先進的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借鑒現代化管理模式,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意識、安全意識,使其真正掌握實用的技術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在我院化工實訓基地、煤化工教學工廠的建設中,根據自治區產業和行業特點,以實用的生產型設備為主,操作相對簡單的教學設備為輔,設備配置和內容安排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先進性。實訓基地的設備既有助于教師講解和學生操作(比如較大儀器有小型的設備模型),還兼顧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設備的特點,同時,更多考慮了設備安全性。
3.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是指實訓基地的實訓內容要以骨干專業的學生技能訓練為基礎,并能覆蓋相關專業群,而且要將專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相結合,將技能訓練、技能考核鑒定與技能競賽訓練相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功能。我院的化工實訓基地和煤化工教學工廠可供應用化工專業、煤炭專業、工分專業以及材料系的相關專業使用,有單元操作、生產合成、仿真計算機模擬操作以及大型煤制油操作流程,可進行實踐教學、教學改革等。
二、 建立健全實訓基地建設機制,推動理論實踐一體化進程
1.建立健全實訓基地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
基地建設開始就成立了由院領導、實訓中心和化工系及相關部門主任組成的領導小組,建立了基地主任負責制,明確了崗位職責。保證了基地建設的科學,保障了實踐教學的安全有序。
2.推動理論實踐一體化進程
借鑒先進經驗,結合自身情況,在培養方案、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做出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強調職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的訓練,建立注重能力拓展和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培養一體化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