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社會的發展要求加強德育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網絡已經很普遍地走入人們的視野。雖說山區經濟欠發達,消費水平低,但是網絡也都已全面鋪展開來,所以說,山區職校的學生對網絡也是很熟知。由于我國對網絡監督和管理的不完善,網絡上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信息。尤其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將西方腐朽文化散播到網絡中,而這些腐朽的東西也已經走入山區職校學生的視線,使其受到不健康思想的誘惑。比如,網絡上有很多淫穢色情網站,對學生產生很大不良影響。因此,山區職校班主任很有必要強化對自己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通過德育使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提高學生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主動地避開那些不健康思想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發展,農村教學
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加強德育工作國家相關政策一直都在強調,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使我國全體人民都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而且還把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各級學校正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建設的主陣地,山區職校也是如此,所以說,山區職校班主任強化對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正是落實國家政策的需要,是推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我國學生的道德現狀要求加強德育工作雖然說我國長時期在各級校園里開展的德育工作在整體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國學生的道德水平還是不容樂觀,存在著很多讓人擔憂的問題。前些年的馬加爵案和近年的藥家鑫案都向世人宣告了我國學生的道德水平很低,讓世人的心理很受打擊,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思考。還有,一些學校,尤其是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校園暴力情況,使得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呈現著犯罪低齡化的趨勢。事實上,山區職校的情況也很惡劣,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社會上的人之間打架斗毆的情況時有發生。要想解決我國學生的道德水平低這一問題,教育工作者們非常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實到位,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語文德育內容分散而又豐富,農村兒童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征以及叛逆不服管教的特點,都決定了直接的德育方式是無法在兒童教育中有效開展的,對孩子的德育只能采取滲透的方式。以語文課堂的教學為基礎,在學生進行閱讀、理解、作業的基礎上,老師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從內心深處感化這些兒童的心靈,才能將德育無痕地滲透到農村孩子的心靈深處。
作為《語文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要求之一,情感態度和社會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意識,逐步建立學生自身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在農村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目標其實就是落實語文教學目標中情感目標,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道德情感、確立道德理想、學習道德規范、養成道德習慣、完善道德評價。
語文教育教學的文本挖掘,對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主張“一課一得”,即一個課時解決一對教學目標,這一對教學目標,指的是“文”、“道”各一個。在這對目標中,“文”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主體目標,“道”的目標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上的滲透。
針對農村小學生認識能力以及身心發展水平,鉆研教材,發現教材的德育滲透點是語文德育的首要任務,教師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決定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教師的課堂調控、德育的滲透都完全取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說,語文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熟練把握教材的知識點,要知道課本為什么這么說,只有這樣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
農村小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不濃厚,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而通過課堂互動,能夠生成德育滲透點,成為文本價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那么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將課堂與德育滲透點結合起來?我覺得,它們的契合程度取決于教師課前對教材文本的鉆研程度,在于對農村小學生學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對教學環節的預設程度,在于課堂上對文本價值的引導程度。
在文本拓展之后,充分挖掘文本德育價值,提升學生情感認識。農村小學生之所以存在粗暴、罵人、愛撒謊等的行為,并不是品質惡劣,而是沒有形成對是非善惡的評價標準。而明理提升是指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中逐漸明白道理,并內化為自己自覺的個人品德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實和提升。
農村兒童對新興事物了解較少,接受能力較差,對教師死板的灌輸教學往往聽之任之。因此,針對農村小學生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由于農村小學生與大自然接觸比較多,新鮮而又貼近他們生活的導入語,可以充分調動這些“放養”孩子隱藏的思維。談話法、復習法、遷移法和提問法是小學語文教學導語中經常營造使用的方法,導語是為了引起學生的閱讀動機,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性,從而使學生認真地閱讀學習,細微地進行體會。
農村是方言主要的集聚地,在多數的教學中師生很少用標準的普通話交流,絕大多數通用方言。所以農村小學語文課文的朗讀、范讀,十分欠缺。而語文學科的重頭戲是閱讀教學,不論是記敘文、散文,還是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都會有明確的德育目標,而且必須要通過朗讀講解加以貫徹和落實。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攻克:一方面,農村教師首先要用標準的普通話有感情進行范讀,以情激情,在朗讀講解中表現出來鮮明的愛憎,進而深深地影響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用普通話進行有感情朗讀并熟讀,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角色身臨其境,感受課文中潛藏的情感氛圍,另外還可以提高農村學生普通話水平。
由于農村信息傳遞遲緩,缺乏融會貫通新事物的平臺,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農村學生的認識視野受到限制。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學生的情感認識,同時能更好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是德育滲透的極其重要的環節。農村小學語文的拓展延伸能拓展延伸到課外讀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經歷,還能拓展延伸到社會實踐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滲透,這些拓展延伸就是有價值的。(四)改變課堂評價方式改變評價方式應是兩方面的:首先,我認為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單一憑分數論高低。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改為班主任單獨評議和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合;縮短評議時間,評議的時間由一學期一次改為幾個星期一次,及時反饋給家長。另外在課堂上還要對這些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多采用肯定式的評價方式,逐漸消除他們自卑心理,讓他們在課堂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
針對山區職校學生的這些特點,山區職校班主任開展對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之所以說山區職校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很重要,那是由于以下幾個因素所導致的。國際形勢的影響要求加強德育工作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深入地實施,我國受國外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西方那些腐朽的思想和價值觀越來越多地傳入我國,即使是處于偏遠山區的職校,那里的學生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響,產生一些不健康的觀念和想法,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比如從日本傳進來的援交思想,使得不少職校女生為了物欲的滿足而放縱自己。所以說山區職校班主任很有必要強化對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其對腐朽思想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