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剛開始涉及該專業時,無法理解其中的理論知識,尤其在大專院校,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在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傳統的教學過程對理論的講解較為偏重,就顯得比較乏味和枯燥。在一節課中長篇大論的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不能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熱情,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和作業完成的質量。在本學科的學習中本應該是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但由于教師缺乏教學經驗,過分的依賴教材,對教材上的簡單案例和素材只能生搬硬套,不能將生活中真實的案例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也限制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教學,教學管理,教學制度
大專學生正處于精力充沛、情感豐富的青春期,面對乏味、枯燥的教學課堂,不免會產生逆反心理,擾亂課堂,影響學習氛圍。而且對學生的素質培養也產生極大的影響,此時他們的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階段,不良的身心發展會影響步入社會后的發展。因此在校期間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快速解決職業生涯中出現的困難,提高應變能力。
只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學效率,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安排本學期的課程時,要依據理論、實踐3:7或4:6的比重進行教學。在理論教學時,要按照課題、案例、模擬、作業等進度進行講授,而且課題、案例等要具體,并進行分段講授。在講解時要抓住重點,確保每位學生都聽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和記憶,從而更好的應用于實踐。實踐教學時,既要符合動畫教學的基本規律,還要突出實踐操作水平教學的特點。兩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知識,逼真的教學情境,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性和提高課堂的生動性。
身體姿勢是學習體育技術動作的基礎,在體育教學中,其作用巨大。正確準確的身體姿勢不僅能夠超越某些運動器械,使動作完成的更加精準;而且還有助于學習好各項的動作技能,為強身健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下面,我們主要以跳高為例,研究一下身體姿勢在大專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跳高技術主要包括助跑、起跳、過桿以及落地,這四個部分;而跳高技術的動作要素則包括了:身體姿勢、動作力量以及動作節奏等,面對這幾個動作要素,其中最為作用的就是身體姿勢的正確程度了。正確準確的身體姿勢不僅規范了動作力量以及動作節奏,而且還可也確保它們的有效發揮。在做出助跑的身體姿勢時,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擺脫先前的身體靜止狀態,在助跑時獲得一定的速度,為整個跳高過程提供一個較為合理的助跑速度,以確保之后的各項動作可以順利進行。在起跳階段,為了讓學生起跳后,可以有一個較為適宜的身體重心騰起角度,這便需要一個較快的起跳垂直速度,在起跳離的瞬間,可以使學生獲得最高的身體重心高度。過桿可以分為攻桿階段以及過桿階段,同時,過桿也是其身體姿勢的主體,攻桿階段是指在起跳結束后,身體向橫桿上方騰起的過程;而過桿階段,則是指學生身體,穿越整個橫桿的過程,這兩個階段無一不都體現著身體姿勢的重要性。落地則是指在學生身體過桿之后,到整個身體重心都著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大小腿是否配合得當,將決定是否壓桿、碰桿,強調了過桿收腿的重要性。從這一個簡單的跳高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身體姿勢的重要性。因此,這就要求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首先必須要注重身體姿勢有效運用的重要性,其次還要強調身體姿勢在每個單一動作要素的具體實施方法,分清主次。
動作時間的應用,在短跑教學中顯得有為的重要。在短跑教學中,動作時間決定了跑動的速度,時間是其衡量快慢的唯一的標準。在決定跑動時間快慢的過程中,同時,又有幾個其他的要素對其進行著指導作用。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到達終點,還需要有一定的動作節奏。動作速度與節奏的相互配合、完美結合,都能夠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終點,良好的動作節奏,是獲得好成績的必要前提。
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離不開現場實習和課堂實踐。為了使學生的技能訓練得以強化,實現大專教育培養目標,教師必須運用現有的實踐資源,極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得到滿足。設計作業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以當前的“冬奧會”為主題,讓全部學生參與其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特色合理分工,進行翻閱資料,設計角色、場景,計算機操作,配音、合成等任務,來展現我國奧運健兒征戰“戰場”的風姿。對其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教師進行詢問,在實際操作中對遇到的教學難點和重點,教師應結合實際操作給予講解增加師生的互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加深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參與、團隊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