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學校作為素質教育安排的公選課自由度最大。由于與學生興趣易結合,且學分相對容易得到,故學生按課程名、或課程安排時間、或授課老師名氣來選。還有方向選修課是針對特定小范圍學生群開設的課程,可能因選課人數不足,導致某些公選課和選修課并不一定能開起來。因此,師生雙方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選課學生群人數存在很大的波動性。
內部制約因素分為自身學習類型和學習期望。學習能力強類型的學生,其不易受環境影響,一般選課時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課。還有學習能力尚可,但很努力的學生,其選課喜歡關注課程和教師信息。如果聽說某教師對學生要求苛刻,可能會退卻另選他人。最后一種是學習自控力差、易受環境影響的學生。他們在選課時易從眾和選得分容易的課程。學習期望值是希望通過課程學習達到某種目的。為掌握有用的知識而學,這部分學生是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人群。所以,他們選課時一般關注教師授課水平和課程知識體系。還有學生期望課程通過率高。這部分學生平時易缺課,最易盼望獲得考試出題內容和計較考題難易。所以,其選課時喜歡打聽教師授課和設考風格。
外部制約因素分為學生個體周邊群體影響、學校的選課指導、網上選課信息與時效和選課自由度等等。一是受自身周圍學生的影響。周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風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的選課行為。如選擇一些反映科學前沿的選修課。反之,則消極選課。如一窩蜂地選擇某些極易讓學生得分的授課老師。二是學校的選課指導。由于學生一般對未來缺乏充分認識,在缺乏高瞻遠矚的針對性指導前提下,盡管擁有選課的自由,常常不知所措,難免導致選課行為的盲目性。三是網上選課信息和時效。關于課程和授課教師的簡單信息很難使學生有個明確的判讀,且網絡選課具有時效性,特別一些熱門課程,因為是“先選先得封頂”機制,更導致學生選課的沖動盲目性。四是選課自由度。目前大學課程存有大量的必修課,課程類別決定了選課自由度。必選課的選課自由度較小,只能選擇課程安排時間或對應的授課教師。如果只開設一個班,就沒有選擇余地。
從眾心理并不少見。大學生選課不少人是憑心理因素導致的感覺在選課,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大學課程繁多,大學生并不能做到對每門課都有感覺。在必須要完成選課的任務時,從眾則是個省力的方法。
開課時間設置趨利性。同一門課程,上午的課學生一般都喜歡上,選下午的人少;一般選周一、二、三課的人多,而周五選課的人最少。這樣就容易造成在有限的時間段教室使用擁堵,易導致教室資源和課程資源不夠的假象。
學分收費敏感因素。選課多少直接關系到學費的多少。教學計劃規定只要修足學分即可。如果多修,需要額外付費。出于精打細算,一些學生常去旁聽感興趣的課程,除了不能參加考試,但不妨礙自己,一樣能夠學到知識。
“教”的資源涉及教師資源、教室資源和教務管理資源。一是教師資源是有限的。教師備課精力是有限的。教師授課還不得不迫于教學工作量考核、職稱評定壓力。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和適合的課程文化氛圍,自始至終對教師的理解課程活動發揮著推動作用。而選課及聽課人數的多寡變化對教師授課心理有影響。如某些方向選修課,教師備課投人比傳統理論課多,因選課人數過少,甚至選課人數不足而停開,會引起連鎖反應,如教師教學任務不足,令人沮喪,影響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影響到教師收入和未來的職稱評定,或只好向學院申請分擔其他教師的教學任務。這樣勢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影響教學質量。二是教室資源是有限的。教室資源涉及教室容量大小類別,涉及多媒體和非多媒體類別。如為開某些課必須預留合適的多媒體大教室。若大教室如果因為選課人數少,凸顯教室座位資源浪費,甚至因選課人數不足而停開。這就導致教室利用率低下。三是教務管理資源即日常選課教務人員的精力是有限的。因為學生的退選、換課、補選及教師課程的取消或增補,可能導致后繼額外的、艱巨的、復雜的調整工作。這樣勢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導致教學管理的低效率。
“學”的資源涉及學生聽課時間和投入到學習上的精力。學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學習精力是有限的。選課制實施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能夠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目標構建合適的知識智能結構。據調查,尤其是新生對本專業的了解非常膚淺,在選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不能進行理性選課,盲目跟風選課。
實踐中,各校實施過程和效果差異大,流于形式的不在少數。其實大多數選課秩序井然,只有少數的課程發生問題。所以,就要針對這些課程進行選課監測,找出那些異常的選課結果,進行快速、小范圍的網絡調查智能分析。調用事先準備好若干選課心理調查項目,在第一輪選課結束后和正式開課前期間,通知所涉及符合選課條件的學生群參與調查,對形成的調查項數據采用人工智能方法分析,篩選出導致學生選擇或棄選的關鍵決策心理規則。其結果既反映具體學生群的客觀學風狀況,也反映設置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價值取向。如果是學風問題,則需要組織力量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如果是課程價值在學生心目中較低,則要組織開課院系來具體找出其結癥所在:到底是課程不符合學生需要,還是學生不了解課程的內在價值,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這就容易造成有些學生在某學期選課太多、學習安排過滿,顧此失彼,應該掌握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沒有學好,甚至掛課;或在某學期所選課程太少,空閑太多,易沉溺于玩樂,虛度光陰。部分學生由于學習上缺乏系統性,難以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可能影響今后的學業深造和畢業就業。